宋量森 刘思敏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学生在相处的过程中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在展现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增进友谊,为未来走出社会奠定基础,是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珠三角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地域和人文的特殊性,其在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礼仪现状与城市学生相比,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策略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出能有效改變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同伴相处礼仪现状的策略,切实提高这一群体的文明礼仪水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同伴相处礼仪现状
笔者以本校学生作为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的代表,对他们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同伴相处礼仪的现状。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和访谈的100名学生当中,有78%的学生意识到在同伴相处过程中礼仪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同伴相处当中,能真正做到讲文明守礼仪的学生,初一级仅有34%,初二级仅有42%,初三级仅有51%。有67%的学生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喜欢互起绰号;58%的学生在与同伴交谈的过程中习惯讲粗言秽语;在“你会在同学讲话的过程中打断他吗?”这一问题中,54%的学生选择“有时会”这一选项;在“你会悄无声息地拿别人的东西吗?”这个问题中,72%的学生选择“如果急用的时候,会”这一选项;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能主动道歉的学生仅有45%,有8%的学生选择“恶语相向”,而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一笑置之”;在得到别人帮助后,能主动道谢的学生有59%,37%的学生选择“一笑置之”;放学离开课室前,能主动跟同桌说“再见”的学生仅有43%,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默默离开”。纵观以上结果,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在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随意性和随心性,大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敌对现象,但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和做出文明行为的现象也不算多,更多学生还处在模棱两可的“无所谓”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在同伴相处中真正注重礼仪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总体情况令人堪忧。
二、造成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同伴相处礼仪现状的原因分析
针对整理出来的现状,对造成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同伴相处礼仪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三方面结论:
1.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很多学生对在同伴相处过程中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有些学生是因为听到周围的人说这很重要,所以他们也觉得这很重要,但具体重要在哪里,学生并不明确。有些学生对同伴相处礼仪的认知程度较低,即使在同伴交往中做了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也未可知。有些学生玩心较重,对自身的行为不加以约束,觉得偶尔做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能增强同伴之间的感情,无伤大雅。而有些学生受农村落后的保守思想影响,觉得有些情感心里知道就行,总是把“道谢”“道歉”等话放在心里。
2.家庭。我校地处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普及程度相对薄弱,学生家长的文明素质相对较低。长辈们在家庭中、在邻里间的沟通总离不开粗言秽语,不少长辈甚至把不文明语言当成了口头禅。学生在父母长辈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自然也就沾染了不少低俗的习惯,以至于他们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有样学样”,大大降低了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在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礼仪的整体水平。加之,我校外来人口偏多,很多外来工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学生品德和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养成了很多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习惯。
3.学校。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受珠三角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够高,教育观念还不够先进,教学设备还不够完善,对于学生在同伴相处中出现的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缺乏系统的、可行的教育措施,“见一个管一个”的零散的被动的处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言行。
三、改变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同伴相处礼仪现状的策略研究
受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校学生在同伴相处中所表现出的礼仪现状不容乐观,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改善学生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目前,珠三角农村初中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科尔伯格则主张,要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为此,笔者特别注重学生在同伴相处过程中的礼仪教育与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我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2.发挥榜样作用
(1)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例如,笔者要求学生使用文明用语,于是,笔者会带头在请求别人帮助时说声“麻烦您”,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道声“谢谢,您辛苦了”,在不小心给别人添麻烦后主动说声“对不起”,在别人不小心碰掉笔者东西的时候说句“没关系,原谅你”,在离开办公室时主动说声“再见”,在与别人交谈时不说粗言秽语……这种教育方法不带有任何强制压力,学生易于接受,是其它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
(2)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笔者注重挖掘并寻找文明礼仪榜样学生,把他们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当中担任小组长,让他们带领同组同学学习并践行同伴相处的礼仪精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些小组长会手把手地教育同组的成员在与人相处过程中的礼仪细则,并在各种场合进行演示和示范,对于小组成员在与同伴相处中出现的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小组长会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笔者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推送优秀的同伴相处礼仪读本等等,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就“家长如何在与人相处中做孩子的榜样”“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等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使家长掌握科学的同伴相处过程中的礼仪知识,在与朋友、邻居、家人相处时真正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做孩子的榜样。
3.开展学科渗透
在学科教学上,老师们会把同伴相处礼仪的内容纳入学科教育的重要范畴。例如,语文教学中,在学习《弟子规》一课时,老师会适时给学生介绍同伴相处礼仪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教学中,在“文明礼貌”“友谊相伴”等课程讲授中,老师会详细讲解在同伴相处中讲究礼仪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在课堂管理上,老师们会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情况,把同伴相处应讲究的礼仪渗透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如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响亮,语言文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及时给予表扬;当发现有学生窃窃私语、开小差的时候,老师会引导旁边的学生委婉提醒,并让旁边的学生及时帮助该学生纠正不礼貌的行为……
4.营造良好的礼仪育人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同伴相处礼仪学习氛围,笔者努力克服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专门在校园显眼的位置粘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谦恭有礼,人人欢迎”等名言警句;定期用粉笔出版同伴相处礼仪主题黑板报;指导学生用纸张设计属于自己的同伴相处礼仪座右铭,并粘贴在桌面右上角;在校园广播站中专门成立“同伴相处礼仪专栏”,定期播放名人学者或身边同学在同伴相处方面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