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针排针针刺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临床观察

2022-04-03 12:06汤薇徐金龙邢利威黄梅栾莎盘雪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耳聋

汤薇 徐金龙 邢利威 黄梅 栾莎 盘雪娇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多针排针针刺颅底带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各36例。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观察组在选取上述常规穴位的基础上配合采用多针排针针刺头针颅底带进行治疗,每日针刺1次,颅底带穴位按1组、2组,2组交替取穴,每日1组。2组针刺时间均为30 min,每周治疗6 d。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耳聋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耳鸣、耳聋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多针排斜针刺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临疗效明显。

关键词:多针排针刺;颅底带;耳鸣;耳聋;气滞血瘀

中图分类号:R76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3-0057-03

耳鸣耳聋近年来成为高发病率、致残率均大幅上升的一种疾病。耳鸣亦称“暴鸣、渐鸣”等,耳聋又名“卒聋、气聋”等[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高压氧、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局部理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而疗效不甚满意。笔者采用多针排针针刺头针颅底带[2]为主配合体针对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患者行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2例耳鸣耳聋病例均来源于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及住院部患者,符合脑供血不足所致的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患者的入选标准。按照随机、单盲、对照的设计的原则,将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1.78±12.77)岁;病程5~609 d,平均病程(110±152.46)d。对照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72±12.44)岁;病程(8~558)d,平均病程(95.94±120.30)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症见:耳鸣耳聋之症,兼见头昏头痛、耳闷胀堵住、情绪抑郁消沉亦或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舌暗红,苔薄,脉细涩。

1.3 分级标准

1.3.1 耳聋的分级标准[3] 参照WHO1980年耳聋分级标准,将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分为5级。轻度耳聋:听阈在26~40 db;中度耳聋:听阈41~55 db;中、重度耳聋:听阈56~70 db;重度耳聋:听阈71~91db;全聋: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 db。

1.3.2 耳鸣的分级标准[4] 根据2007 年9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耳鼻喉口腔科专业标准审定委员会制定的耳鸣严重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4]。从轻到重分为Ⅰ~Ⅴ级。

1.4 纳入标准 (1)入选的耳鸣耳聋患者符合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型。(2)年龄在25~70岁之间,性别不限。(3)近2周未应用任何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者。(4)患者均为自愿加入临床研究者,或者是患者的法定效率监护人家属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患者有耳鸣耳聋症状而非占位性病变等因素引起。症状以耳鸣、耳聋症状为患者治疗主要诉求(两者可分别出现,亦可单独出现);伴头昏头痛、耳堵或闷胀、情绪烦躁或抑郁、失眠多梦。

1.5 排除标准 (1)年龄<25周岁或>70周歲以上者。(2)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身体过于虚弱而不能耐受针刺者。(3)肩部以上(包括头、颈等部)有包块、感染、畸形、占位性病变、外伤者。(4)合并严重原发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伴有严重感染、溃疡、瘢痕、血液系统疾病、癫痫及精神疾病患者。(5)不能按本研究规定坚持进行并完成治疗者,造成信息收集不全而影响疗效评定者。

1.6 方法

1.6.1 观察组 取穴:常规穴位 听宫、听会、外关、合谷、阳陵泉、太冲;颅底带范围内选取 1组:哑门、双侧(天柱、完骨、衄血)+所有穴位上傍点;2组:双侧(翳风、头窍阴、风池、聋通)+所有穴位下傍点。操作:患者俯卧位。常规穴位,根据部位不同进针深度约0.5~1.0寸直刺进针;颅底带穴位采用多针排针针刺法,用0.25 mm×25 mm的毫针,进针角度约与皮肤呈45°进针,主穴与傍穴上下间隔约0.5 cm,针刺深度约0.5寸。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痛并有不同程度的感应扩散和传导,得气后留针30 min。疗程:颅底带穴位按1组、2组交替取穴,每日1组,1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周休息1 d,连续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6.2 对照组 取穴、操作、疗程均同观察组。

1.7 疗效标准[4-6] 治愈:耳鸣、耳聋症状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以耳鸣或以耳聋症状为主症者或耳鸣耳聋同时存在的只要其中一个症状改善,伴随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以耳鸣或以耳聋症状为主症者或耳鸣耳聋同时存在的只要其中一个症状改善,伴随症状减轻;未愈:症状无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釆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耳鸣耳聋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耳鸣耳聋评分比较 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6],位于颈部的椎动脉或者交感神经在受到刺激或压迫时,椎-基底动脉受到影响而出现供血不足,迷路动脉血管会有反射性痉挛发生,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因此出现,从而引发耳鸣。也有临床研究表明[7]中医辨证中的“血瘀证”患者,在全身或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检测的参数中多数显示出异常,外周血流阻力的增加、血流量的减少、血流速度的改变、微循环障碍等均为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后的一些继发表现。王长海等[8]表明针刺可增强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内耳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及神经传导的恢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变局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灵枢.经脉》对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这几条上达头部循行过耳的经脉均有记载:“三焦手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膀胱足太阳之脉,……交颠;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听宫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同时也有手少阳经、足少阳经经过;听会为足少阳胆经腧穴,而这些进入耳中的经脉,对通利内耳、疏通耳窍起着重要的作用。阳陵泉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经合穴,起着调畅气机、疏经通络的作用,治疗本经所主及所达之处的病症;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症,起着聪耳醒窍、联络气血之效;合谷、太冲合用意为“开四关穴”,针刺手阳明及足厥阴之原穴能培补脏腑的元气,疏利三焦的气机,以达扶正培元、通调气血的作用。

头针颅底带的概念和定位源于王端义教授的《头针运动疗法》[2],是王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通过临床实践及对头针理论的理解升华而提出的。头枕运动针法中有一条过足少阳胆经的颞后带,其定位在头侧面自率谷至曲鬓连线左右各旁开约0.25寸的条带,它对耳鸣、耳聋、眩晕有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其中衄血为经外奇穴,后发际后正中线,哑门穴下0.5寸。聋通为经外奇穴,颞骨乳突向下一横指,再向后一橫指处。但因颅底是人体气血上下联通的重要交通枢纽,所过经脉较多且较集中。颅底带所过区域不但紧邻耳部,更横跨了整个颅底部。选择针刺以头针颅底带为主的方案不仅能改善耳鸣耳聋症状,更对整个脑供血的调节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针排针刺法针刺颅底带,可有效增加针刺调节量,促进头颈部血流量及血流速的提升,快速高效地增加脑供血及耳周、耳内血液循环,病变部位的神经细胞得以营养和修复,耳鸣耳聋的症状从而得以改善。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对于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报道较为有限。从统计学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主症及兼症均有疗效。但采用多针排针刺法治疗耳鸣耳聋的疗效更具为明显,而且多针排刺法,可在颅底带所涉及的有效俞穴进行轮换针刺,避免患者因反复、多次针刺同一穴位而造成体感不适,可作为治疗脑供血不足所致的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一个新的治疗手段,在改善耳鸣耳聋症状、为患者缓解痛苦的同时,也能及时有效的改善脑部供血。让患者避免或减缓因脑供血不足而带来的更大、更危险的致病风险。综上所述,采用多针排针刺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临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阮岩.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1-113.

[2]王朝阳,雎明河,王铮.头针运动疗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0.

[3]汪金宇,万琎,程为平.耳周围刺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6):55-57.

[4]刘莲.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J].世界中医药,2008(2):71.

[5]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2):9.

[6]戚静,刘坚,周宏斌.神经内科诊治耳鸣的思路[J].广东医学,2012,33(12):1783-1785.

[7]毛江洪,汪青山,钮心仪,等.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5):148-151.

[8]王长海,杨兰文,王宏才,等.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3,23(2):88.

(收稿日期:2021-11-26)

猜你喜欢
耳聋
甲龙类恐龙 行动迟缓且耳聋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耳聋,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耳鸣耳聋 喝海蜇马蹄茶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曹志明
耳聋左慈丸治肾虚老年耳鸣
耳聋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是什么
耳聋是否会遗传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