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壮
摘 要:新形势下完善和创新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是顺应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完善高校后勤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提升高校后勤黨员队伍凝聚力的必要途径。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落后于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动向、后勤党建职工结构复杂以及后勤党建创新意识欠缺等问题,围绕着以思想政治工作优先、服务意识为主的原则,提出了开展德育教育、完善后勤职工党员发展和培养机制以及催发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活力的具体策略,试图探索后勤党建工作的新路径,为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服务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4-00-03
高校的后勤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与保障,承担着为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以及教师和学生生活服务的主要职责。后勤党建工作顺利与否,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工作能否稳妥开展,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和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增大、教育办学层级日益增多,积极有效地发挥高等院校后勤保障党组织的作用,切实提高后勤保障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趋势、新特点的重要体现。如何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有的放矢地开展后勤工作,营造一种能够推动学校后勤稳妥开展并逐渐向好的良好氛围,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这是目前高校后勤党建实际工作中所遇到并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是顺应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是在高等院校中深入开展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导向作用,让高校党建工作成为高校后勤事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并不断探索后勤改革方向的新路径,提高高校后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后勤工作与高校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是完善高校后勤工作的有效保障
为保障高校的后勤事业健康发展,学校应当积极将各大建设任务与学校后勤管理服务进行融合进而全面开展工作,促进后勤党建管理工作和校园改革与发展稳定深入地融合,借助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榜样辐射和榜样引领作用,提高学校后勤运行服务保障能力和后勤团队建设管理水平,有效保证高校后勤各项管理工作稳定地发展[1]。
二、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新境遇与新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新境遇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多维属性也越来越突出,高校后勤党建工作以围绕学校后勤保障实际工作为中心,着力推动后勤实体的改革发展,以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实现最大社会效益,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另一方面要保证经济效益,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大社会化改革的力度,确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利润与效益。加之高校后勤工作是人、财、物的集中点,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也是后勤党建工作的重点[2]。
(二)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新问题
第一,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滞后于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高校后勤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整体的服务质量得到了长足的提高,行政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日趋成熟。但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表现为对党组织在后勤党建工作中所处的地位还不清楚、对党组织架构的设定也不够完备。部分高校的后勤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由高校行政部门的领导兼任,导致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服从于行政工作,无法体现后勤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许多大学的后勤服务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剥离开来,独立成为学校内部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一个服务型单位,形成了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秉承着“三服务、两育人”的经营理念,以高校师生为重点服务对象。其特殊的服务对象、特殊的实际工作生活环境确定了这一体系在为师生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优先关注社会发展效果,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求对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和注重经济效益。学校后勤在改制进程中,将进一步发挥学院品牌、校园市场等资源优势,探索企业产权的多样化经营。因为这些特点的出现,不少学校将教育后勤社会化改造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学校行政组织的建设与干部配备上,对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常常关注程度不足,学校机构不完善,因而未能看到党员干部在学校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核心战略地位与引领功能,忽略了共产党员核心骨干在学校践行“三服务、两育人”理念中的先进典范与表率带头功能。
第二,后勤党建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学历层次参差不齐。高校其他机关、院系的党员构成相对单一,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后勤工作党员团队中由于岗位特性及其他因素的约束,呈现出工作人员种类多、综合素质较低、年纪偏大[2],且学历水平不齐的普遍问题。随着院校的扩招,在校生数量增多,也使得后勤工作所需求的人员数量大增。近年来,后勤实体领导注重管理团队建设,如设置相关规定培训后勤业务骨干,并招募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填充到管理工作团队中,以提升管理者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等。但因为受职位特征、工资待遇等现实条件所限制,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仍占有较大比例,与广大师生相较而言,其文化涵养水平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亟待提升。即便如此,在后勤体系中也存在一些受过职业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通过培养逐步成长为后勤行业的技术骨干的事迹,他们具有长远化的视野和活跃的思想,迫切需要党组织做好对他们的培育和指导管理工作,让他们主动地向组织看齐,发挥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
第三,后勤党建工作的创新意识不足。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往往事务繁多且涉及的层面较为复杂,而且绝大部分在后勤工作第一线的党员干部既是领导者也是服务员,身兼数职导致各种集中的加强党建服务工作活动常常容易引起对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的影响。许多的党建活动和组织生活,常常局限于集中学习,进而转变成为完成任务型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办法单一。这种形式主义的党建活动和组织活动内容单调呆板,创新不足、群众吸引力和凝聚力也不足,无法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活动效果也近乎为零。久而久之,一些活动组织者就容易产生草率而为的心理,认为党建活动可有可无,只是走个形式与过场。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必然会要求后勤保障体系大力增加人力资本,广泛吸纳各种人员,并不断探求新型的用工形式,使后勤体系的职工队伍构成逐渐呈现出多元化。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原则
(一)思想政治工作领先
首先,学校后勤管理职工的人才队伍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个别员工甚至还保留着旧有观念,其行为也与学校职员的身份并不相符。其次,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变革,是对学校后勤管理体系的重大变革,部分高校后勤在编职工原本拥有的既得利益或调整或消失,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员工对后勤党建工作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若不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后勤管理变革的重要意义,消除这部分后勤职工的思想包袱,则将会成为影响学校后勤实体发展的拦路虎。后勤实体的党组织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宣传党的新科学技术理论和高等院校关于后勤工作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利用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社会各界先进人物的经典事件,教育感化职工,提高职工的自主服务意识[3]。
(二)服务意识为主
高校后勤实业的党建工作,应当服务于学院工作的大局,必须秉承后勤保障工作的“三服务、两育人”理念,以全心全意服务教育、科研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学习实践工作为中心,着力推动学校后勤体系与工作的健康发展。坚持以规章制度建设为重点,遵循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保持相对平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其涵盖到党建工作的角角落落,逐步建立制度更加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使后勤实体管理工作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制度建设更为顺畅。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后勤职工思想政治觉悟
第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紧密联系高校后勤工作的特点和后勤党建职工的实际思想情况,选用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通过贴近实践的教学方法,灵活进行德育教育,切实让职工领悟党发展的新知识。邀请高校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代表或领导班子、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向后勤体系职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将党的新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传播到后勤服务一线职工,在后勤体系内部制造浓郁的学习气氛,为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提升打好基础。
第二,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后勤保障管理工作是为高校全体师生提供后勤服务,干的都是平常事情,日常做的都是重复性劳作,普普通通而又寂寂无名。部分后勤职工还会在和大学生的接触、交流过程中,产生因文化水平不足而形成的自卑心态。为了切实提高后勤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后勤党组织要充分运用大小例会以及其他途径,通过精心进行职业教育、思想教育,使员工意识到后勤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使命,提高职工的自信心、责任心和荣誉感,为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提升铺设道路。
第三,与团建活动相结合。以“党建带团建”为主题进行后勤体系的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在群体性的团建活动中让后勤职工提升党性,激发爱党、护党的热情。在团建活动的设计方面,要以党史、校史为主线,讲述时代的变迁和数代先辈的耕耘史。历史是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校史档案馆、红色基地等含有历史元素的场所中,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和互动体验等开展现场教学,将伟大革命精神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根植后勤体系职工心中红色的种子,赓续他们红色的血脉,传承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为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提升添砖加瓦。
(二)完善后勤党员发展、管理和干部培养制度
第一,创新党员发展机制。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这个行业和体系内工作的人员的流动性很强。所以,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在党员干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人员的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党员发展机制。围绕中心岗位,致力于把“一般人员培训成岗位骨干,把岗位骨干培训成进一步发展对象”的管理工作思想,根据在“企业管理工作骨干、服务骨干员工和优秀青年职工中进一步发展党员干部”的基本原则上,把一些工作激情高、管理工作能力强的岗位骨干职工放到后勤关键岗位上训练,通过举办后勤专业技能大赛,加强人员交流学习,从而推动党建管理岗位同后勤中心工作一起蓬勃发展。高校的后勤人员普遍受高等教育程度较低,对政治思想觉悟也不高,而且流动性较大,这就需要在后勤体系党员干部发展机制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把这些在后勤体系服务时间较长、遵循党发展原则的外部招聘人员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采取谈心教育、交代任务等形式,做好党对职工的培训、教育、考核。
第二,完善党员管理体系。因为后勤人员中不少为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和社会人士,党组织关系仍留存在地方基层党组织中,要通过主动出函与对方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取得联系,确定身份后的流动共产党员,把他们按部门分配到各个党小组中,并和正式共产党员共同过组织的日常生活,同时党组织还要不定期召开对流动共产党员开展民主生活会,使他们更多地交换经验、互相学习。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这些党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对身心有恙的流动共产党员多加慰藉,延续他们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他们的思想发展情况,及时且有效地向他们提供关于党最新发展的消息,更新他们对党的认识。在简单的交流中,巩固后勤党组织与后勤体系内各党员的了解,减少时间成本,提高党员管理的效率。
(三)培养创新动力,激发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活力
第一,搭建微平台,创新高校后勤党建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依托网络发达的资源优势,借助“智慧党建云”平台将后勤党建工作和后勤服务大数据分析深度融合,积极拓开辟政策法规宣讲的网络阵地,建立各支部和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有效促进党建工作和群众生活零距离,把基础党的建设工作逐步引向更深入的境界[2]。例如,创建高校后勤体系专属的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短视频账号,将党的精神、党的会议和党的发展悉心讲解后,更新在这些账号上,拓展出能够让后勤职工普遍理解的一方天地。
第二,推出微党课程,活用理论知识。针对后勤党建中党员干部的思想活动动态设定主题。让党员干部根据自身情况,通过采取参与其中的互动式教学党课,充分调动后勤体系中广大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积极心理,让后勤体系中的党员在互动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在互动教学中,应鼓励并督促后勤体系中党员和干部进行实践积累,留意身边发生的小事、常事、普通事,在常态生活中提炼经验,在经验分享中促进互通、互促,达到和谐共处、共同成长的目标。
第三,创设微岗位,落实岗位服务功能。完善后勤发展,应根据后勤体系中党员的个人需求和后勤体系实际情况创设岗位,努力做到个个有岗位、各个有责担,把抽象化的党员责任落实到位高校师生生活服务的具体细节之中,不仅能够满足体系内党员的个人需要,还要对后勤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继而培育后勤体系中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扩大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成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党建工作并非一个口号,而是要通过党建工作真正做到服务师生、凝聚人心。加强和改善高校后勤党建工作,需要在进行后勤保障党建工作的過程中要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思路,才能在工作的改革中有效推动高校后勤保障各项事务的稳定开展,为建设和谐稳定的高校环境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健.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创新与长效机制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9(9):78-80.
[2]王其炫.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0):31-33.
[3]张俊燕.加强高校后勤党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0):1-2.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