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君
一盘草莓引发的家庭大战
下班路上,想着今天是继子邹辰回家的日子,徐萍萍特意转去市场买了3斤最好的草莓,花了一百多块钱。
到家后,她把草莓洗好,摆在桌上,叮嘱小儿子豆豆不要乱动,等辰辰哥哥回来一起吃,然后就钻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饭。
不一会儿,丈夫邹凯带着继子邹辰回来了。徐萍萍出来和他们打了招呼,指着桌上的草莓说:“赶紧洗手去尝尝。”
然而,不多久她就听到客厅传来豆豆的哭声。她赶紧跑出去,只见每个草莓的尖儿都被咬了一口,几乎无一幸免。
“我要吃草莓,草莓都被哥哥咬啦!”豆豆一把将盘子推开,又哭又叫。
徐萍萍缓缓神,安抚豆豆道:“乖,不哭了,妈妈给你找找还有没有好的,或者,我们把咬的地方削掉再吃,好不好?”
就在这个空当,她看到邹辰黑着脸,快速拿起仅剩的一颗完整的草莓咬了一口,示威般扔回了盘子。
这下,徐萍萍彻底忍不了了:“你这孩子犯什么毛病呢,又不是没你吃的!你把每个都咬了,别人还怎么吃啊!”
之前一直没发言的邹凯赶紧出来打圆场:“哎呀,辰辰还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什么,他想吃就让他吃,回头我们再去买嘛。”
“你就会护着他,这孩子一天比一天骄纵蛮横,总有一天会害了他。”
其实,自从再婚后,徐萍萍一直把邹辰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照顾,后来生了豆豆,对他的关心也没变过。她总想着两个都是孩子,还是一碗水端平的好。
然而,对再婚家庭来说,这碗水想端平实在是太难了。
刚结婚时,她教邹辰改口叫自己妈妈,被丈夫撞见。他一把抱走孩子,还责怪她干吗那么心急。
那时,辰辰两岁多,徐萍萍认为是最好的改口时机。如今孩子大了,这事再也没有提过。
后来豆豆出生,辰辰被送去奶奶家住了一年多。接回来时,徐萍萍发现,他变得非常敏感且充滿敌意。
有一次,她带兄弟俩去逛街,豆豆说要吃棒棒糖,考虑到辰辰有蛀牙就没给他买。结果回到家,他就向爸爸和奶奶告状。
还有一次,为了争着先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兄弟俩急眼了。趁大人不注意,辰辰把豆豆拉到角落说:“你是外面捡来的孩子,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得远远的,让你再也找不到家!”这话着实让徐萍萍忧虑了很久。
随着辰辰逐渐长大,徐萍萍越来越感到左右为难。
邹凯总说,从今往后她就是辰辰的妈,该说说该管管。可如果她真管了,他又会出来护短,每次犯错都是如此。如果她一点也不管,就会被说故意冷落和不负责任。邹凯还总说,都是孩子,得一碗水端平。最后,她只能一味地对继子好,豆豆曾委屈地抱怨道:“妈妈都不生哥哥的气,老生我的气。”
更让徐萍萍有苦难言的是,草莓事件后,丈夫竟然用邹辰的名字开了户,每月定期存入一笔钱。显然,丈夫这是怕她对继子不好,要单独给邹辰留点钱。
徐萍萍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和继子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把日子过成一家人,而不是如今这般面和心不和。
过度维护,让孩子无法融入再婚家庭
不难看出,一开始,徐萍萍是真心想对继子邹辰好的—主动让孩子改口是为了让这段关系更加名正言顺,想着如何教导孩子,也是对继子的成长负责。
然而,这一切都在家人对继子的“维护”下化为泡影。
这种维护使得继子成了拥有特权的人—继母不能生他的气,做错了事也不能批评,这也使他丧失了融入新家庭的机会,无法真正拥有归属感。
当然,邹凯对邹辰的维护是可以理解的。有愧疚,无法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有爱护,希望护孩子一世周全;等等。
事实上,邹凯对再婚妻子徐萍萍的感情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期待她可以像母亲一样教养邹辰,所以才会说出放权管教的话,还希望她一碗水端平。徐萍萍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期待和要求的。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那么信任她,不相信她是真的对邹辰好,怕她没底线,所以她刚要管教,他就忍不住要护着。
这就让徐萍萍既是母亲又不是母亲,只能没有原则地一味对继子好。
更难的是,家里还有另一个孩子豆豆,他没法理解这些复杂关系和行为背后的弯弯绕绕,只看到哥哥处处被优待,犯了错也不会被批评。
于是,在他看来,原本正常的奖惩教育反而成了不公平,困惑和委屈与日俱增。
长此以往,徐萍萍必然会向自己的亲生孩子倾斜,甚至会为了保护豆豆,更加疏离邹辰。
至此,邹辰也就真正丧失了拥有母爱的机会。
多重依恋,让亲子女与继子女共同健康成长
在再婚家庭中,一碗水端平很难,也不现实,真正要做的是确定边界,在亲子女与继子女身上构建出适合他们的独特的依恋关系,甚至是多重依恋关系。
首先,在教和养两方面,确定亲生父母和继父母的内容分工与边界底线。
养是指养育照料,教是指教育辅导。继父母和亲生父母本身就是不同的,那么,就不必非要追求“和亲生的一样”。
而且,最好不要总想着自己做的要比孩子的亲生父母还要好,这是不现实的。你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亲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在继子女和亲生父母的关系之外,重新定义和建立一段继养育关系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婚夫妻之间可以进行详细探讨,哪些是继父母能做且愿意做的,哪些是需要亲生父母承担的。
原则性的,比如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费用,特别是大额学费,最好提前约定清楚。
细节性的,比如孩子的四季服装,由谁主要负责,其他人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购买或赠与等等。
讨论和分工越详细深入越好,不要搞什么“不言自明”,冲突往往都是因为没有提前“言明”导致的。
其次,和继子女沟通,摆正继父母与亲生父母各自的位置,塑造互相合作、彼此尊重、互不干扰的“合力”关系,最大程度降低继子女内在的困惑和忧虑。继子女和亲生父母的关系与他们和继父母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有可能同时拥有,也可能都很优质,一定不要喧宾夺主,也不要相互比较,避免孩子置身两难之中。
最后,对亲生子女该怎么好就怎么好,不必为了“公平的名声”而故意对他们不好。比如要求亲生子女让着继子女,或者,对亲生子女比对继子女更严苛。这么做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同时也会破坏孩子的同胞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帮助亲生子女和继子女建立“有思考能力”的关系。
比如过生日时,继子女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礼物,因为他有自己的亲生爸爸/妈妈,父母要帮助亲生子女理解这种情况,降低比较焦虑。
再比如当亲生子女和继子女之间出现冲突时,要教导他们互相理解,更要培养他们自主沟通、解决冲突的能力,而不要毫无原则地偏向谁或批评谁。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