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水上飘色”,感“地理+”育人

2022-04-03 23:47傅素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
关键词:水色民俗研学

傅素梅

【摘要】研学调查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调查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依托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实践性教育活动。地理研学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考察小榄水色匝民俗“水上飘色”的举办特征、历史意义、变化及原因,并作一定的思考。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合作、收集、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对环境和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渗透多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健词】研学;水色匝“水上飘色”;核心素养

匝,是环绕一周的意思。水色匝,原名榄乡河涌,是一条绕镇一圈的河涌,后来因乡人习惯每年在河涌上兴起游神赛会,祈求风调雨顺,举行飘色巡游而被称为“水色匝”,即“水上飘色”。“水上飘色”是人物造型站在舢板上,几名打扮成“疍家”的男子在水中推动舢板,进行演绎。小榄水上飘色,是戏剧、杂技和装饰造型工艺的汇合,以色船至置水上,艺人在船上表演各种杂志和故事;素有色彩艳丽、色梗幼细、造型大方、装置奇妙、力学讲究、内容含蓄的特点,让人叹为观止。

对小榄水色匝‘水上飘色’的研学调查,其准备工作、实施过程、研学后期总结分析等,让师生感受到特色民俗“水上飘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甄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的区别,学习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一、飘色本土特色研学,主题育人综合化

本次研学主题是小榄水色匝的水乡民俗“水上飘色”。学生为高一级的卢彩琳、彭友善、刘语、卢钟芳、张富祥5人。5月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通过对双美桥附近、小榄镇水乡民俗馆(水色匝博物馆)、小榄镇民俗博物馆、沙口水闸、东宁桥、四圣宫桥附近等地进行研学,非常之有本土特色。而这次研学是了解小榄水色匝上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水上飘色举办特征、意义、变化及原因,了解小榄水色匝上的飘色与水神信仰的关系,探究小榄人(公)信仰变化原因,理解新旧民俗文化转换传承的原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小榄特色民俗不少,如菊花会、龙舟赛等,但“水上飘色”历史悠久且是小榄内外很多人深度美好的记忆之一。据清乾隆年间,乡人何大佐《榄屑》记载:“水上飘色始于基头坊北帝庙。”中元乡民奉祀北帝,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乡俗北帝出游,例必建醮演戏,各坊争扮彩色随驾……清初盛极,通乡所出水色(又叫水嬉),多至十八九座。小榄水色匝“水上飘色”,是戏剧、杂技和装饰造型工艺的汇合,极具地方特色。每年三庙举行,水色船从基头庙出发,逆水北上,过东庙至滘口……经四圣宫……回基头庙,绕匝一圈。每年举办时人山人海,交通空前繁忙,影响了小榄及广东省内外不少区域、甚至国外华人华侨的关注和回归投资等,大力促进了小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小榄“水上飘色”研学调查看,品味了小榄水色匝的桥、石板碉塑、沿途古建筑及保护、美食、附近的名人故事、产业变化与原因、水色匝与运输、水质、植被、防灾的作用等,从人与地、天、人的关系去探究现象及原因,品探小榄水色匝的地理环境。此研学主题鲜明、准备充分、研思结合、研用相融,实现了学科内及跨学科内容的渗透,实现了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结合。它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历史文化课程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了感恩和爱国教育课程的目标。同时开发“小榄水色匝地理+”资源,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和资源观,培养了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提升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多元原因渗透作用,飘色衰弱必然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等综合因素,水上飘色逐渐衰弱。

1.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俗多样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和城镇大力发展,交通更加繁忙,昔日环镇大涌(水色匝)上的40多条木板桥(飘色通过随时可临时抽起桥板),因陆路运输需要改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拆除了高桥墩,降低了桥面,与水面高差小,水上飘色自此而成为绝版。再有就是物质基础雄厚,政府还富于民,民生无大事无后顾之忧,祭拜水神等越来越少,水上飘色作为祭拜活动之一自然被取消。

2.知识的普及促进民众科学化

建國后尤其是深化改革开放后,科技和教育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进,由于飘色表演多为祈求水神保佑风调雨顺和出入平安,被视为封建迷信。人们掌握了治理水患的科学方法后,运用科技的手段来预防水灾等自然灾害,把伤害减少甚至降低至零,民众相信科学更甚于水神。过去以庙宇为中心组队参赛的形式, 随着不少庙宇的拆除,活动举办再无场所。

3.技艺的失传促进飘色民俗转型化

小榄水上飘色的制作工艺是世代相传的,民间艺人凭此技艺谋生,大多数是子承父艺,或传里不传外,保密甚严。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记载:一些坊社用“车盘”式,“两人对立,只用一木柜,中横一木如磨旋转,二人立于横木两头”,后因不及枭色之奇巧,渐不再用此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无人愿靠此谋生,无人肯专心学艺,这种工艺做法也只在少许老人记忆中保留,时间一久自然就渐失传。

4.匝水污染严重促进生态恢复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榄旧城区人口密集,生活和工业初期重污染水使水色匝的水质色度可见度日益下降,漂浮物数量的逐渐增多,水上飘色举办缺少水质保障。政府投入巨资搞污水处理,效果是有的,但生态的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5.政府支持减弱促进举办陆地化

小榄水上飘色活动耗资巨大,需要政府与社会人士大量资金的赞助。加上与科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等的原因,政府不再提倡举办,海内外社会人士也鲜少有人资助,飘色的举办缺乏根本的经济保障,举办的基本条件不成立。

三、匝上活动创新展现,文化转换典型化

由于经济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技艺的失传、水色匝水污染严重、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小榄“水上飘色”逐渐衰弱,目前已成绝版,而飘色也是再难得一见的盛况。当前小榄仍然保留的传统水上民俗活动主要体现在龙舟竞渡和水色匝夜游上。由于龙舟竞渡能体现团队的团结统一、健康向上、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奋勇拼搏等精神,体现广大人民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伟大民族精神;唤醒民众甄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的区别,学习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政府适时积极举办小榄龙舟赛活动,如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小榄镇举办了“联祥花园杯”五人龙舟锦标赛等。“水上飘色”转为赛龙舟和匝上夜游活动,便是小榄人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最典型代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特定的民族及群体的审美特性和文化精神,独特性和传承性是其它依附现代化工业社会而形成的文化所无法替代的。纵然小榄水色匝“水上飘色”现已成绝版,但通过“水上飘色”,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某一时期小榄人民的生活风貌、风俗人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等。它以其独特的活动语言反映了小榄人民的情感生活与生命追求,凝聚了小榄人最纯粹的人文情怀,对于我们更加真实、全面、本真地了解和继承小榄曾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委会.小榄镇志[M].方志出版社,2016.

[2] 叶春生.岭南风俗录[M].广东旅游出版社,1988.

[3] 李兴文.飘色的起源和历史发展[J].文化遗产,2014.

猜你喜欢
水色民俗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水色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鉴别鱼塘水质好坏有妙招
水色纸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