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燕 么沧雨 田万举 么沧海 安志加
摘要:绿化造林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为保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坚持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抗旱造林技术是指应用林业工程中的选种技术、育苗技术以及其他的保墒技术实现在干旱地区的造林种树,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本文基于对林业工程建设应用方法以及造林工程建设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技术推广手段实现绿化目标。
关键词:抗旱造林;林业工程;节水保墒;截干封堆法;管护技术
0 引言
林业工程是我国的基础工程,工程的覆盖率及质量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虽高度重视林业工程建设,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降雨较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无法支持实际的造林绿化需要,树木的成活率比较低。因此,我国研制抗旱造林技术解决我国缺水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成活率较低问题,实现对现有造林绿化成果的巩固。
1 抗旱树种选择
某干旱地区土壤中水分较少,年降雨量在500ml以下,造林区域多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降雨分布不均。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探讨如何在该地区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提高苗木成活率。目前,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该地区研究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树苗成活率,实现了造林绿化与水土保持的目标。自2010~2021年,该地区每年进行林业工程建设达到1万hm以上。
首先,该地区根据土壤、土质的实际条件进行树种的选择,坚持因地制宜的造林植树原则。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建设理念,坚持造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协调统一。经过技术研究之后,选择种植具有耐瘠薄性质的树种,并思考如何应用乡土树种在该地区进行种植。技术人员选择在该地区种植杨树、柏树、槐树等耐瘠薄生较强的树种,并选择种植一些经济树木,包括柿子、石榴、花椒等经济作物,将其作为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的基础[1]。
2 保水整地技術在林业工程中应用
选择应用抗旱保水整地技术对土壤性质进行改良处理,从而达到增加水土保湿能力的目标,减少该地区土壤中集中径流水在土壤中的四方扩散运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水分保持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主要原理是在整地过程中如果土壤的形状为带状或者鱼鳞状,则在土壤中适当添加一些有机肥,种植的树木在改良土壤中可以将根系部位呈现出微地形的状态,从而达到蓄水的最终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造林区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如在陡坡地区则采用鱼鳞状的整地方式,将其改良成为长度在0.8m、宽度为0.5m、深度为0.35m的坑地。整体人员挖出的土方堆积在坑上侧区域,将新土置于树坑的下方区域,在两侧位置进行积水槽的开挖,控制其参数在1m左右为最佳,并开挖场梯上宽下窄的体型蓄水槽,其上下参数分别控制在0.2m、0.1m,深度则控制在0.2m。如在缓坡地区进行树木种植,则应用反坡梯形整地方式,沿着缓坡造林区的等高线进行施工作业,确保里侧低、外侧高,坡度呈现出15°角,宽度参数控制在1m左右,以林梗方式进行树木种植,高度控制在0.2m左右为最佳。如在平坦地区进行整体施工,则在造林区区域进行水平梯田整地,应用该技术将其改良成为穴状,使其穴口参数控制成边长为1m的正方形种植区[2]。
基于保水整地技术应用,坚持落实因地制宜的整地原则。此外,技术人员为了达到抗旱的目的,应用该技术时考虑到环境因素与季节周期对技术应用效果产生的影响。如技术人员在雨季进行整地改良施工,则在秋季末或者冬季初进行树木种植。如在秋季或者冬季进行整体改良,则需要在春季地区进行树木种植,确保整体效果最佳。预先一个季节进行整地,可以确保树木种植过程中土壤结构改良效果良好,土壤具备一定的保土保墒作用,种植期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可以提高20%甚至更高。
3 SSAP抗旱保水剂在林业工程中应用
3.1 蘸浆技术应用
蘸浆技术是指选择好需要种植的苗木之后对其进行起出处理,当起出后立刻将其根部进行蘸浆处理,大多数技术人员所蘸物质为泥浆,这样可以使得起出后的苗木长时间的保持根系的湿润程度,增加苗木的活力。苗木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保持最好的状态。
3.2 浸泡技术应用
浸泡技术是指将蘸浆的苗木运输到种植区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运输环境、运输周期对苗木的水润程度造成影响,使得苗木出现干燥问题。在运输过程中以及种植之前将其浸泡含氧度较高的清水之中,使得苗木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根部、茎部等区域的含水率,使得其趋于饱和状态。通常情况下,苗木的浸泡时间在1d左右即可达到效果,浸泡时间不易超过3d时间。
3.3 掺土栽植技术应用
掺土栽植技术应用包括两个过程,分别为拌土使用过程、蘸根使用过程。拌土使用过程是指苗木在栽种过程中,将苗木放置到种植穴之中,按照苗木的类别进行拌土处理,如果苗木为针叶类植物,则每根苗木需要拌土20g左右,如种植苗木为阔叶类苗木,则需要拌土种植50g左右即可,如果为果树类苗木,则需要进行80左右的拌土,具体过程将保水剂与穴内土进行拌均,将其封到穴中,进行压实处理后浇灌相应的水分,最后将3~6cm厚度的细土覆盖至该区域。拌土技术可以使得该区域土壤的保水能力提升60%左右,节水效果较好,土壤的结构也得到一定改良,可以起到抵抗土壤板结的作用。但保水剂应用需要考虑到该物质应用的节点,需要浇灌足够的水分,使得保水剂发挥最大的效果,以保障可以在树木成长的过程中释放足够的水分供给营养[3]。
蘸根使用保水剂按照1:150的比例进行保水剂与水分的融合,将其储存至特定的盛水容器之中,经过充分的搅拌均匀之后,静置2h,将苗木根部放置在容器之中进行浸泡,浸泡过程需保持其均匀程度。取出后的苗木应使用塑料薄膜或者保鲜膜进行包裹,将其运输到苗木种植区域。结合树木成长规律,如使用1kg的保水剂可以支持1500棵以上的苗木处理,进行1.2hm以上区域的树木种植。该技术应用可以起到防止苗木根部干燥,延长苗木的水分保持能力,种植后的树木成活率可以提高20%左右。
4 苗木处理技术在林业工程中应用
4.1 截干法应用
苗木处理中应用截干法可以完成抗旱造林的目标,在刺槐、花椒等苗木的种植中应用具有适应性。由于该类苗木的萌芽能力比较强,采用截干技术将其截成10cm左右进行栽植。如进行一些经济树木的截干处理,如杏树、李树等,则需将其截成70cm左右进行栽植。在截干栽植后是使用泥浆等将截干产生的剪口进行封口处理,减少苗木中的水分由该区域蒸发,导致截干后的苗木呈现出干枯、抽条状态。
4.2 蘸浆法应用
蘸浆法应用是指对苗木进行蘸浆处理,该技术与保水剂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样是将需要种植的苗木进行起出处理,将苗木的根系蘸在泥浆区域,使得根系可以吸收泥浆中的水分,长时间保持自身的湿润程度,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
4.3 浸泡法应用
应用浸泡法对苗木进行处理,该技术应用与保水剂应用方式同样具有相似性。苗木在运输的过程中将其浸泡在清水之中,判断浸泡后的苗木内部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趋于饱和之后进行栽种,可以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
4.4 生根粉应用
生根粉对于苗木的根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苗木的根系水分吸收能力。技术人员将苗木根系浸泡在融合生根粉的清水之中,生根粉与清水按照1:5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将苗木浸泡30min左右即可。苗木取出后使用泥浆进行蘸根处理,选择应用含水率较高的泥浆进行蘸根处理,使得苗木根部吸收一定的水分,继而在指定的区域进行苗木栽种。如果苗木的根系比较多,则可以不进行蘸根处理。技术人员选择应用效果较好的ABT生根粉进行处理,辅助应用一些磷酸钙等物质对苗木进行处理,使得苗木可以生出新的根系,苗木的保土保水能力也有所增加[4]。
4.5 生根素应用
生根素应用对于苗木的保水能力增加具有积极作用。技术人员考虑应用生根素蘸根处理方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选择应用911生根素进行处理,将生根素与清水之间按照1:40000的比例进行融合,将其应用到杨树等类型的苗木处理种植之中,可以支持500棵左右的树木种植。蘸根处理浸泡时间为10min左右即可,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实验证明,该技术可以提高苗木15%左右的成活率。
4.6 蒸腾抑制剂应用
使用蒸腾抑制剂喷在苗木的叶面上可以起到控制苗木水分蒸发的作用。按照应用树木类别差异,对蒸腾抑制剂进行稀释,如针1年生的阔叶苗木则按照
1:280的比例进行稀释,如果为阔叶类苗木则按照1:180的比例进行稀释。该技术应用对时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气温环境在零下5°左右为最佳,在早晨8点或者下午6左右喷施最佳,环境需无风、晴朗。稀释过后的蒸腾抑制剂应均匀喷施在苗木叶面或者枝干区域,出圃前每5d左右进行一次喷施,栽植后喷施周期延长至20d左右,共计喷施3次左右即可达到目的。该技术应用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达到20%左右[5]。
5 节水保墒技术在林业工程中应用
5.1 低栽深坑技术
低栽深坑技术应用考虑到树木种植过程中根系位置以及根系深度对苗木成长条件所造成的影响。深坑可以确保树木种植区域土壤的蓄水能力,低栽可以保障树木根系向四周进行扩散生长,增加苗木根系的保水能力。具体而言,苗木种植应按照立方体的方式进行挖坑种植,深度、宽度、长度等相关参数均应控制在1m以上。挖坑期间将周围的石块等进行清理,回填深度应控制在0.75m左右,进而进行苗木的栽种,覆土距离地表水面0.2m左右,可以起到节水保墒的效果。
5.2 苗木靠壁技术
如选择种植的苗木为侧柏以及火炬松等类型的树木,可以尝试应用苗木靠壁法进行苗木种植。种植过程中在土坑中紧挨南侧区域以及西侧区域的位置进行树苗种植,并选择一颗大小适宜、重量适中的石块进行夯实,使其起到一定的保墒作用。应用该技术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到树木,避免其因阳光直射而导致出现水分减少问题,影响树木的成活率。
5.3 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在苗木定植后进行处理,将树盘处理改良成反坡型,使其内部较低、外部较高,使用地膜按照顺序覆盖在树盘之上。地膜覆盖可以避免环境因素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将水分封存在土壤内部,起到一定的水土保湿作用。覆膜顺序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将其盖在树盘上,并使用细土进行压实处理,提高覆膜区域的封闭性与气密性,应用一些石块等对树盘区域进行覆盖,提高该区域苗木对土壤中的水分吸收能力,延长土壤中的保水时间。
5.4 树盘保护技术
除利用地膜之外,也可以应用草杆对树盘进行覆盖保护,草杆可以选择应用杂草、麦秆等,覆盖的厚度可以控制在15cm左右。应用草杆进行覆盖之后,可以继续使用8cm左右的细土进行覆盖。该技术应用可以预防出现的地表径流问题,草杆等物质在分解之后也可以增加土壤之中的有机物含量,供给苗木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提高苗木生长效率。
5.5 树干套袋技术
树干套袋技术为减少热风对树木水分吸收程度影响,避免移栽后的苗木出现水分蒸发等问题,使用树干套袋技术保障树木中的水分,将其封存在独特的区域内,减少失水现象的产生。该技术应用在一些经济林木栽种中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定干并在相应的区域使用塑料袋进行保墒,保护苗木枝条区域的水分不会流失。由于该区域经过套袋之后温度有所提高,也可以减少经济类苗木的发芽时间。但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到苗木枝条发芽之后的生长性,及时抹去苗木上不用的芽子,在适当的时期割破塑料袋,以保障苗木的芽子生长可以不受塑料袋所影响。
6 栽植管护技术在林业工程中应用
不同类型树木之间的抗旱造林栽植技术应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对苗木进行泥浆浸泡是比较常用的技术,可以保障苗木的含水率,栽植应选择开挖大穴,控制苗木种植的深度,确保苗木种植不会出现窝根问题,封土、浇水等过程均应合理,可以适当应用薄膜进行覆盖,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现象。
苗木种植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科学的抚育管理技术应用可以确保苗木时刻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尤其是树木土壤改良后水分有所增加,可能会生长出大量的杂草,草类植物会抢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种植人员需进行相应的除草作业、树枝修剪作业,确保苗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和养分充足。
基于上述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将其应用到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析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应用成果显示,上述技术可以普遍增加苗木35%左右的成活率,相比较以往的种植技术而言,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参考文献
[1] 王正安,余治家,马杰,等.不同造林方式对宁南山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效果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5):226-231,237.
[2] 任志.西北干旱地區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5):127-128.
[3] 黄明科,朱辉.甘肃民勤沙区混交造林树种选择及抗旱保水技术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