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伟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历史学习,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展望未来。但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缺少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实现历史课堂的整合与优化,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因此,怎样将导学案巧妙地运用在历史课堂中,整合现有的教学方案,是新时期历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1.教学主体角度。
在现有的历史教师团队中,有些教师并非毕业于历史专业,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师积极进取的学习心理。此外,初中学生以应对中考为目标,死记硬背地记忆历史知识点,或者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记录,没有深入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导致自身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借助导学案,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式角度。
因为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现阶段的有些初中历史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仅仅以复习、讲解、标注重点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借助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引导的方式凸显学生的重要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便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与优化。
二、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强化教师指导,关注导学案的质量。
导学案主要是教师在授课之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教材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指明方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便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难度,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关于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讲授。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要考虑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针对变法之前的民族主义和早期观念进行系统的认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概括百日维新的发生背景,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知。此外,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具有研究意义的历史问题,组织学生以辩证思想看待问题。
2.挖掘教学深度,体现导学案的价值。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可以借助历史事件掌握历史发展的特点,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历史事件体现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借助导学案优化历史教学环节。
以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列强侵华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等加以了解,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思考,进而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强化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展現导学艺术,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针对思维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最后师生一起总结与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相关内容的讲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我国外交政策进行研究。之后,借助导学案对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延伸与补充,全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