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与民族性元素的交融
——“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展陈解析

2022-04-02 06:43王雪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平武土司民族性

王雪静

(南越王博物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土司是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委任少数民族首领为世袭地方官员,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化治理,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治理念与政治智慧。土司制度推行时期,西南等地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大大增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1]。土司制度创造了独特的土司文化,2015 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近年对于土司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热点[2]。在这一背景下,南越王宫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及平武报恩寺博物馆等单位,以土司文化为主题,推出“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于2020 年7—10 月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展出。本展览从土司文化兼具历史性与民族性的特点出发,以此作为展陈设计的基本理念,将四川平武地区明代土司相关文物呈献给公众,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代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一扇窗口。

一、策展立意与设计理念

自元代形成土司制度以后,对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土司文化,对于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认识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形成的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有重要意义[3]。因此,南越王宫博物馆此次联合多家单位策办“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不仅是出于满足公众了解历史渴望的目的,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重要价值。

土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定的”符号,是在特定的民族、地区与时代所有的,是包容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社会和历史等内容形式的符号,因此土司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同时,土司文化是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统一体,是一种具有多元性、原生性、本土性特点的民族文化[5]。土司文化与土司遗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这一宏伟历史进程的产物,是体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智慧和民族融合的不朽遗产,因此兼具历史性和民族性是其最基本的特质,也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元素。

平武,古名龙州,地处四川盆地北缘,自古便是民族杂居之地。平武土司最早起源于南宋末期,经历元、明、清、民国,延续时间长达七百余年。王玺是平武王氏土司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于明宣德三年(1428 年)袭职。1974 及1979 年两次对王玺家族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数百件金银器、陶瓷器、玉石器等随葬品[6]。以王玺家族墓为主的文物资料作为反映明代西南地区土司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本次展览的主要展品。

根据土司文化兼具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特质,并从时代意义出发,本展览从框架的编排、文物元素的提炼与运用,再到形式设计与内容选取等方面,都围绕“历史性与民族性元素的交融”这一理念进行。通过这个展陈设计,可以系统地展示土司文化丰富的内涵,从而让观众对土司文化形成了直观印象,起到生动宣传土司文化的良好效果。

二、内容框架的编排和选定

本展览的内容框架以标题“土司遗珍”为纲,以出土文物作为展示土司文化的主要展品,根据土司制度的历史由来、发展演变以及文物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日常生活、丧葬习俗、思想观念以及审美艺术等内容,整个展陈设为五个单元,针对每一单元的主题编排内容和选定展品,使得兼具历史性与民族性的土司遗产得以全面展示,从而凸显土司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第一单元“羁糜徕远”和第二单元“土司制度”

这两个单元以提供历史信息为主,比如浓厚历史色彩的“宣德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土司信物“诰命符”等文物。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提纲挈领,以满足公众对民族文化、历史变革等方面知识的需求,帮助观众了解关于展出文物的历史背景。

(二)第三单元“土司尊荣”

本单元第一部分“饰代风华”,主要通过各种服饰类的文物介绍与平武土司相关的形制文化、审美观念以及平时的生活等。看板设计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知识概览”,另一类是“典型介绍”,主要采用横贯式与单吊式相互结合的方法,使展线显得更有韵律。第二部分“宴饮起居”,主要通过石刻、拓片上的图像,以及各类陈设器具,生动地向观众展现当时土司的生活场景。

(三)第四单元“信仰崇奉”

本单元展品的陈列与最前面的宣叙完全贴合,这也意味着,之前各个单元的文物都可以通过解析而进入本单元,再加上通过看板内容作为提示的方法,能够弥合其他的展出形式,比如佛教题材类的发钿、压轴线及八卦镜等。

(四)第五单元“改土归流”以及其余部分

该单元主要以史料以及相关图片的平面展示为主,展览的结语部分的形状设计,主要取自重点精品文物“明代彩釉花卉纹小口带盖瓷瓶”上象征民族团结共进的“团花”图案,再次强调土司制度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当下社会形态的启示(见图1)。

图1 结语“团花”设计

另外,中轴展柜作为整个展厅当中最为特殊的展线构成,具有多面、缓冲的特征,因此放置在这一部分的文物皆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具体包括西平佳器、金玉纨带、玎珰七事等极具特色的重要文物。在展陈设计上,充分考虑溢出的部分,以分心的托架为例,不仅能够让观众看清楚饰品正面的纹样,还能看清楚背面雕刻的各类建筑。

三、设计元素的选择和提炼

此次展览共展出173 件/套珍贵文物,种类丰富,具体包括衣饰、金器、瓷器、玉器等,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展陈设计中,所有的文物展品都是素材[7]。由于文物本身极为斑斓多彩,元素符号的提取有着一定的难度。在提取元素符号时,不仅要注意氛围的烘托,还要能够体现展览的亮点;由于部分文物自身比较精致小巧,在提取时体量一旦发生变化,元素就会失去原本的意韵。

本展览在文物提取设计元素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

(1)深入理解文物、解读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梳理有效元素信息,再对其进行精练。

(2)以提取的元素为基础,通过钩填法再次进行加工和创作,增强其装饰性,从而获得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具有时尚美感的表达形式。比如前言墙提取玉佩当中的典型纹样龙纹,以及绔带当中的典型纹样麒麟纹,从而贴合展览的宣叙,体现土司的身份特征,然后再加上瓷瓶上的团花以及牡丹,通过汉文化与多民族文化共同认可的图案,恰到好处地揭示展览的主题。

(3)确定整个展览的色彩系统,不再仅限于文物本身。运用色彩的整体象征性,应符合陈列主题的本质,根据内容的意蕴,赋予恰当的情感性色彩[8]。与展品陈列相比,色彩系统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导赏的功能性,要能够引导观赏者进行快速的感知和想象,因此,展陈设计选用的色彩不仅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具备相应的提示性。例如第一、二单元,选用文物“金雀花黄”作为背景色(见图2),表现“土地”和“权力”的常规意象,主要讲述的是土司制度的背景,高度契合该部分内容;第三单元,主要选用具备四川当地山水意向特点的青碧作为背景色,来表现玉石、金银以及陶瓷此类文物展品;第四单元考虑到展线的延伸,提炼平武当地“紫土”的地质学风貌色彩作为背景色。除此之外,展厅的中轴线及序厅装置选用辰砂,象征赤忱的热情,也使得整个展厅更具有艺术魅力。整个展览的色调激烈丰富,极具民族特色。

图2 展览第一、二单元背景色

从此次展陈设计来看,无论是图案元素的提取,还是色彩系统的确定,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此次展览的主题,充分体现民族性与历史性的融合。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展现内容,优化观赏者的体验。

四、形式设计中的元素运用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核心特性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科学性和真实性、观赏性和趣味性。[9]因此博物馆展陈不仅需要向公众宣传相关知识,还要能够引发观众思考。此次展陈以土司文化为主题,重点在于引导观赏者深入理解我国多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因此展陈形式设计也必须贴合这一主题。博物馆展陈设计要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两者之间相得益彰,密不可分[10]。所以展陈设计需要通过合理又不失新颖的形式来展现丰富的内容,同时充分运用展品自身的元素来体现展览的个性特色。

因此,本展为增强内容的传播效力,采用嵌入装饰的方法,结合各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纹样元素进行渲染。其中忍冬纹不仅象征富贵荣华,同时还具有绵延生发的寓意;而团花是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认定的纹样,不仅具有极强的形式美,还具有信仰崇奉之意;牡丹在汉文化中有着重要意义,并且符合改土归流之后各个民族共同发展的态势。

另外,为突出此次展览的主题,同时基于文化传播方面的需求,打破常规主题墙设计,在序厅正中做主题装置艺术展示(见图3)。通过重新解析平武报恩寺转轮经藏,结合当代装置艺术表现手法,强调点位构造,把四层八方的结构概念化地表达出来。在整体设计上,采用营造法式的天宫阁作为吊幔,融合中国传统的水墨元素、融合四川地区的石刻、佛经、平武的古建等,共同形成一种有机联系的特殊文化印象,增强展陈的艺术效果。

图3 序厅主题艺术装置

同时,为充分体现展览的文化背景,主标题、部首标题从古人书法作品中集字而得,在前言墙、部首牌、背景版面设计中植入文物中抽提的图案元素营造出浓厚的读史氛围,并辅以大量历史元素和民族文化元素,将观众带入特殊的氛围之中。

五、陈列内容中的元素解读

此次展览的展品不仅是诠释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具有浓厚地域、民族特色的文物。通过欣赏展品,可以解读出其蕴含的历史性与民族性元素。

其一,土司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土司制度在元代趋于成熟之后,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上的稳定,这一作用在此次展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第一单元当中的“宣德炉”与“诰命符”,都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权力色彩。表明土司制度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央政府权力的密切关联。

其二,土司制度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比如此次展览当中的金器、银器、玉器、瓷器等,同时呈现出汉民族文化特征和鲜明的地方性元素。以展品“红绿彩缠枝莲池纹盖罐”为例,无论是整体造型、纹样还是色彩,都十分符合汉民族的审美,同时又采用了少许的地方民族文化元素,可见当时平武地区的民族文化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其三,土司制度促进民族融合。由于土司制度的推行,各个民族之间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民族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艺术的繁荣。以 “金镶宝南极老人分心”(见图4)为例,整体造型为“山”形,正面采用围栏作为装饰,后方的人物分为两排,南极老人处于正中,右面雕塑一只鹿,南极老人两边各有一名弟子,三人背后均以火焰背光为饰,前排还有十余名侍从,每个人物的面目、表情都各有不同,雕刻得极为细腻。该饰品虽然取材于汉民族文化传说,但是纹样、造型上兼顾多个民族的习俗。

图4 明代金镶宝南极老人分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六、结语

社会发展的同时,公众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博物馆展陈设计需要从内容、形式等方面着手,不断加以改进与创新。“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历史性与民族性交融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巧妙地编排展陈框架,通过富有特色的形式设计来烘托主题,在提炼展品元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设计手法,增强展陈形式的艺术美感,强化展陈内容的宣传效果,使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为公众奉献了一台既具有视觉美感,又能宣传土司文化知识的精彩展览。其在设计形式上的创新、内容的巧妙编排,为同类型展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土司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土司制度及政治理念,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族群间的文化与思想交流,土司制度对推动社会整体发展、保障国家长期统一、维护族群文化多样性传承都有重要意义,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也具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11]。本次展览无论内容框架、文物元素的提炼与运用,以及形式设计方面,无一不是围绕民族性和历史性交融这一理念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生动诠释了土司文化与土司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土司文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与讨论。

猜你喜欢
平武土司民族性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平武:监督助力跑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接力赛”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六 平武剪纸的写意与传情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音乐地理学视角下的四川平武白马藏族音乐
我在平武遇见你(组诗)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