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斗士”侯云德

2022-04-02 12:02:12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基因工程新药病原体

甲流、寨卡、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侯云德痛恨曾夺去长兄生命的传染病,从小立志学医,不让“猛虎”伤人。

与病毒“斗”了一辈子的防疫英雄侯云德,年近九十还在上班。

26年前,侯云德开风气之先当“创客”——在地下室建起中试生产线(指在正式量产之前的中等规模生产线,兼具改进观察的试验作用),创立我国第一家基因工程药物公司。“他打开抽屉,指着里面的论文说,希望它们变成药,让中国百姓能用得上。”和侯先生一起创业的程永庆说。

侯院士曾连任三届“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率领团队相继研究出2个国家Ⅰ类新药和6个国家Ⅱ类新药。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α1b,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先河。

干扰素是病毒“克星”。20世纪80年代,我国干扰素全部依赖进口,现在已大部分实现进口替代。

2008年,79岁的侯云德被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他领导全体专家组,顶层设计了我国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总体科技规划。

“三病两率”指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专项设立之初,我国传染病发病人数和种类居全球首位。在侯老等众多专家、医务人员多年努力下,我国建立起72小时内鉴定和筛查约300种已知病原体和筛查未知病原体的检测技术体系,在突发疫情处置中“一槌定音”。

跟病毒博击了一辈子,侯云德从不懈怠。“如果让我对年轻人说点什么,就是要学点哲学。哲学是规律的规律,在更高层次指导科研。”

猜你喜欢
基因工程新药病原体
基因工程小鼠饲养繁育及鉴定策略
“自然科学—人文探讨”在基因工程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 06:26:10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军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28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8:00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7:58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