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鑫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肺心病是内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又名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群。该病的病死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会合并呼吸衰竭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呼吸衰竭与肺心病的合并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难度,还会诱发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不仅要不断提升治疗技术,还需完善相关护理措施。本次纳入研究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80例,并对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对照组对比研究,旨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并积极影响疾病预后水平。现做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80例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40)、对照组(n=40),并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肺心病诊断标准[3],且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书,并在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核实与批准下将年龄≤18岁,以及合并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认知障碍、恶性肿瘤、器质性严重病变、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哺乳期、中途退出研究患者进行排除。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具体需遵循医嘱要求,以及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展开各项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饮食、运动,并发症预防,答疑解惑,确保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实施优质护理。①成立优质护理小组:该小组由科室骨干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需定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提升护理技能,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能够掌握各类护理技能,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紧急情况。②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的监测,详细记录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功能、体温、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处理。③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除患者口鼻以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如患者出现舌后坠情况需为患者进行助导呼吸,帮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情况,提升患者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家属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合理使用吸痰器。④调整饮食方案:患者在患病后饮食以及运动量会有明显下降,护理人员需要对其饮食方案进行调整,确保其饮食中各类营养的合理搭配,注意对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物质的补充,在确保患者营养供应的同时促进其正常排便。⑤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主要措施,在实施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调节好给药速度和给药量,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加重患者心肺负担,导致其出现肺水肿情况,在应用呼吸兴奋剂药物后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精神状态、面部状态、四肢活动情况以及睡眠状况,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衰竭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护理后住院总时间[4]。②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WHOQOL-BREF)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5],包含心理状态、生理、社会关系、环境4项,评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佳。③监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6]。④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性脑病、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呼吸衰竭缓解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呼吸衰竭缓解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衰竭缓解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呼吸衰竭缓解及住院时间比较(±s)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肺功能指标中FEV1、LVEF、6MWD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s)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肺组织正常呼吸循环下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其右心室出现扩张或者肥厚等情况,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发展至肺功能衰竭的严重情况[7-9],同时,代偿功能的降低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一旦合并心力衰竭,最终会导致生活质量持续下降,治疗难度增加以及威胁生命安全。针对该疾病需要展开有效治疗,并辅以高质量护理干预才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而优质护理作为一个完整的护理模式,其可以使护理过程更具完整化,可根据患者详情及临床治疗需要给予患者多重护理干预,进而充分满足患者身心及临床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对疾病的预后也有着促进的意义。可见,在临床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对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0]。因为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严重性会有明显升高,患者随时会出现严重不良情况,需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的监测,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还需重视对患者排便以及尿液的监测,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大而增加肺功能负担,如需必要可使用开塞露辅助进行排 便[11-13]。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将患者口腔以及鼻腔等呼吸道位置的分泌物清除,避免其影响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造成呼吸困难情况。另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要求对病区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调整好病区的温度和湿度,适当摆放绿植,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医治环境,辅助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14-16]。
本次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到研究组患者中,并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为参照,结果显示:研究组呼吸衰竭缓解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20±2.10)d与(14.30±2.20)d,均较对照组的(14.30±2.50)d与(19.80±3.10)d更少。这一组结果表明,通过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进而提升其舒适度。同队在优质护理干预下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花费,减轻患者及家庭的负担[17]。而在生活质量量表中心理状态、生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对比上,研究组分别为(15.20±1.30)分、(14.70±2.40)分、(13.50± 2.50)分、(14.30±1.60)分,均较对照组的(10.10± 1.20)分、(10.50±1.30)分、(10.40±1.40)分、(12.30±1.40)分更高。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的实施能够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18-20]。而在肺功能FEV1、LVEF指标水平及6MWD对比上,研究组分别为(57.50±2.30)%、(63.40±2.20)%、(225.50±12.80)m,均较对照组的(51.20±1.20)%、(53.30±4.20)%、(197.60±13.20)m更高。可见,实施优质护理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后肺部功能、心脏功能均有明显提升,6MWD与未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相比也有明显的提升,干预效果显著。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研究组的5.00%较对照组的20.00%更低,此组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升邻床干预安全性,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综上所述,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实施不仅可以缩短住院及治疗时间,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及配合,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升生活质量,故值得被广泛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