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卫
那年,我所在的那家国营企业轰然倒闭。当时我已经有45岁——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别人都说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干事业风头正劲,但对于我这个已经对单位有宿命感的人来说,却要被迫“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我感到茫然和惶恐。
怀揣着中专文凭,硬着头皮闯了多次人才招聘会,人家一看文凭和年龄,都嗤之以鼻:“你看看,我们这里大学生想进都难,老师傅,我劝你到别家试试运气。”“你有没有看我们的招聘简章,你这文凭和年龄不合要求。”……经历了无数次的奚落和嘲讽后,我不得不灰头土脸地逃回家。
手里总共只有3万多元的积蓄,一次性买了养老保险所剩无几。孩子的学费、妻子治病的费用、买商品房的按揭……巨大的经济负担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幸运的是,有一天看了本地的一则招聘广告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面试,结果被那家私企老板相中,给了我不错的工资待遇,这才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为了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我拼命工作,把自己手上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引入厂里。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的销售业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老板觉得企业已经走上正常轨道,就用他安排在我身边的助手取代了我……
离开那家公司时,除了多出3个月的工资,我又恢复到了以前的失业状态。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我极端苦闷,沮丧中又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那夜,和妻子深谈,她说:“为什么不想着自己当老板?你有客户,有多年的销售经验,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别的老板看中的就是这点。为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干。”
妻子的话突然点醒了我,像打开了一扇心窗,我眼前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我先是挂靠在朋友那里进一步学习巩固技能,当羽翼渐丰、万事俱备时,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如今公司的发展已成规模。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当一条你习以为常的路走着走着突然断了,不要焦虑,亦不要灰心,要知道,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及时换个思路,转一个弯,认清自己,抓住机遇,把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发挥到极致,也许将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