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048100)刘国信
肉鸡腹水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以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右心肥大扩张,并伴有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为特征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最早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一些国家,后来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地,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现代肉鸡生产中呈现高发多发态势,给肉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肉鸡腹水症、心衰竭综合症、肺动脉高压综合症或高海拔病等,该病首次报道于上世纪50年代,多发生于高海拔地区的秘鲁、玻利维亚、墨西哥等国,后来英国、加拿大等低海拔地区的国家也有发生。本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时节,这可能与天气寒冷鸡舍通风不良而缺氧有关;虽然在各类家禽中均可发生,但以肉鸡多发,特别以处于快速生长期的肉用仔鸡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品种和生理特点相关。大量的临床诊疗经验和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与生理遗传、生长环境、饲料营养等诸多因子密切相关,往往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机体缺氧成为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同时,伴发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加重病情,增加鸡只死亡率。
(1)生理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肉鸡品种其腹水综合症发病率往往较高,这可能与速生型现代肉鸡品种选育时忽视了机体和肺的功能,导致心脏和肺的代谢压力增大,生长速度与生理功能不协调有关。特别在生长发育迅速的3~6周龄肉用仔鸡,由于其代谢率高需氧量较大,对腹水综合症更为敏感。且在发病鸡群中通常公鸡占比较高,也与其生长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关。
从生理结构可知,肉鸡与蛋鸡相比,其静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明显偏低,血液中的CO2浓度较高;同时,肉鸡红细胞体积大于蛋鸡,变形性下降,易造成血液阻力升高。相对于体重而论,肉鸡肺容积较小,机体发育快于心脏和肺的发育,对能量和氧的需要量增高,超出了心肺供氧极限,造成相对缺氧,容易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肺水肿。而肺动脉高压是肉鸡腹水综合症发生的中心环节,肺动脉高压加重了右心室的负担,在超过心脏代偿能力的情况下,导致右心衰竭和左右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又使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血液淤滞在外周循环,使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渗透到血管外,最终导致腹腔积液。
(2)生产环境因素 生产环境处于高原地区本身缺氧,或天气寒冷饲养场所通风不良,温湿度欠佳,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等造成含氧量下降,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肉鸡腹水综合症最早见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因此又称为“高海拔”病,其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直接相关。同时,在冬春寒冷季节,为了防寒保温,圈舍门窗紧闭,通风换气不够,垫料潮湿发酵,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加之肉鸡新陈代谢旺盛,易使圈舍内空气变得浑浊,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导致空气中含氧量下降。
在缺氧情况下,肉鸡呼吸频率加快,肺部功能严重受损,毛细血管逐渐增厚,从而导致血管狭窄,肺血管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迫使右心将血液通过肺送到全身各部,由于右心超负荷工作会增大变弱,造成心力衰竭;此后,因其搏动的速度跟不上从全身返回的血液的要求,极易造成腹腔内脏器的淤血和肿大;随着腹血管中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血浆漏出和蓄积在腹腔便会形成腹水。
此外,由于天气寒冷,为了保持体温,鸡体需要产生额外的代谢热量,而心脏为了维持器官和肌肉的氧气供应,也可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心室衰竭发生腹水。
(3)饲料营养因素 一是饲料中能量较高。饲喂饲料后,动物通过对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进行氧化才能获得生长和维持所需要的能量,而氧化过程要消耗氧气,如果肉鸡日粮能量较高(为了快速生长所需,一般肉鸡饲料中的能量本身较高),鸡的耗氧量就会增加,由于快速生长消耗能量过多,需氧增多,容易造成机体缺氧,导致腹水症的发生。
二是颗粒料与粉料选择。根据临床诊治,饲喂颗粒料的肉鸡发病率往往高于喂粉料的肉鸡,这可能与生长速度快导致需氧量较大有关(肉鸡饲喂颗粒料相比喂粉料生长速度提高20%左右)。
三是钠离子含量过高。研究发现,肉鸡日粮中食盐添加过量,钠离子被吸收后会引起水钠潴留,使心脏收缩力升高,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是可造成肝静脉压升高慢性渗出形成腹水。而冬春季节腹水症之所以高发,也与其饮水和排尿量减少,导致钠潴留有关;相反,夏季由于饮水与排尿量增加,可排除过多的钠离子及水分,可防止其在血液中滞留,从而相对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四是维生素和硒缺乏。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会增加腹水症的发生几率。研究发现,腹水综合症可能与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活性氧相关。而硒和维生素E是一种有效的脂溶性自由基清除剂,对预防家禽营养缺乏症有重要作用。
(4)疾病诱发因素 任何疾病引起的的肺部病变都有可能出现呼吸障碍而导致缺氧。如慢性呼吸系统炎症、鸡毒霉形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等所造成的呼吸障碍,均可导致肺泡性缺氧引起腹水。此外,磺胺类和呋喃类等药物过量使用(如痢特灵未禁用前的滥用),也有可能损伤血管而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浆渗漏出现腹水。
肉鸡腹水综合症是以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腹部明显膨大、右心肥大扩张为特征,并伴有明显的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本病虽然在各类家禽中均可发生,但以3~6周龄的肉鸡,特别是速生型肉仔鸡最常见多发,且有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的特点。该病虽然是非传染性疾病,但一旦发生不仅可导致鸡只生长发育迟缓,屠宰品质下降,而且病淘死亡率显著增加。
(1)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往往无症状就突然死亡。一般病程通常表现为腹部膨大下垂呈水袋状,甚至着地,触压有波动感,腹部皮肤薄而发亮,严重者发生淤血;病鸡食欲降低或停止,鸡冠和肉髯发绀,精神萎靡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羽毛蓬松脏乱,日常活动减少,呼吸急促困难,病程一般为1~2周,死亡率15%~30%,最高可达50%。
(2)病理变化 解剖病鸡可从腹腔中流出多量淡黄色液体,有时见有纤维素样的团块沉积物;病理剖检可见肺脏充血、出血和水肿,肺泡和呼吸毛细管塌陷;心脏肿大、变形,尤其是右心房显著扩张,右心肌变薄,心内膜呈节结状增厚,心腔内积有大量血凝块;肝脏肿大或萎缩,呈点状淤血,肝包膜呈灰色,表面皱缩;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脏充血、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肠道及肠粘膜严重淤血,肠系膜充血或有少量出血,肠壁水肿增厚等。
肉鸡腹水综合症由多种因子共同作用而引发,且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到产生腹水时已是病程后期,导致病淘率和死亡率很高。因此,为预防本病,必须从品种选育、饲养环境、管理条件、饲料营养等入手,采取综合性措施,尽最大努力消除这些可能导致机体缺氧的不利因素。
(1)选育抗病品种,兼顾生理平衡 该病与生理遗传有着直接关系,开展抗病育种研究,对从根本上预防控制该病意义重大。在现代肉鸡品种选育上,不能仅着眼于快速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要同时兼顾其生理机能的平衡发展。为此,应注重选育推广抗缺氧,心、肺和肝脏发育良好的肉鸡品种。
(2)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管理水平 影响鸡舍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等,高密度的肉鸡生产对这些环境条件要求更高,必须努力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通风换气,注意防尘降尘,特别是在低温季节,既要保温取暖,又要强化通风换气,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做到有机统一,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供给,既防病又促长。
一是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合理密度。寒冷季节,为防寒保暖,确保肉鸡正常生长,鸡舍处于较密闭状态,但由于肉鸡的新陈代谢旺盛,如不注意通风换气,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就会超标(一般要 求 舍 内 氨 气<20mg∕kg、硫化氢<10mg∕kg、二氧化碳<3000mg∕kg),导致圈舍空气缺氧而发病。因此,在寒冷季节,必须保证通风换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不能脱离通风条件,片面追求饲养密度,否则会造成供氧不足和有害气体过量蓄积而损害呼吸器官,导致机体组织缺氧。
同时,冬季要做到通风与保温的有机统一。既要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滞留在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又要防止温度过低鸡群受凉感冒诱发疾病,甚至停止生长,这个度尤须根据鸡舍环境、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而把握,将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有机结合。
二是维持适宜温湿度,及时清污降尘。鸡舍温度过低,鸡体代谢率提高,导致耗氧量和血流量增加,极易加重心肺负担,引起腹水症。鸡舍湿度大垫料容易潮湿,粪便在潮湿的垫料内发酵不仅可产生大量氨气等有害气体,而且因霉变细菌繁殖快,易诱发大肠杆菌病和霉菌病;相反,如果鸡舍湿度低,空气干燥,灰尘大,粉尘多,同样会损害呼吸器官,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在保持良好通风的同时,还需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及时清除舍内粪污,并采取降尘措施。
三是合理控制光照,稳定生长速度。速生型现代肉鸡品种生长速度快而生理发育跟不上,导致心肺代谢压力增大,容易发生腹水症,通过合理光照稳定地控制肉鸡生长速度,能够减少该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通过间歇光照来减少光照时间,可降低肉鸡腹水症的发生率。下列光照方案可供参考:肉仔鸡2周龄开始,即2~3周龄光照1小时,黑暗3小时;4~5周龄光照1小时,黑暗2小时;6周龄至出栏光照2小时,黑暗1小时)。
(4)早期适度限饲,调整营养水平 肉用仔鸡早期生长速度快,对腹水症高度敏感,采用早期限饲,可取得明显效果。同时,要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要注意维生素C、E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严禁喂给霉变饲料,饲料及饮水中食盐不能超标。
一是调整日粮配方,早期适度限饲。由于该病多发生于肉仔鸡,采取早期限饲,合理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从两周龄起每日减少饲料量10%,维持2周,然后恢复正常饲喂量;或0~14天喂能量水平为11.5兆焦∕千克的低能日粮,在21日龄后再喂能量水平为12.97兆焦∕千克的高能日粮,不仅可减少发病,而且鸡的体重不受影响;也可在3周龄前饲喂低能日粮(粗蛋白20.5%~21.5%、代谢能11.91~12.33兆 焦∕千克);而在海拔较高地区,对7~28日龄肉鸡采用隔日限饲法,效果亦好。
二是调整饲喂方式,增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研究表明,早期以粉料代替颗粒料,在日粮中补加50毫克∕千克的维生素C、30毫克∕千克的维生素E和0.3毫克∕千克硒,以及适当的L-精氨酸和L-肉碱等,均能有效降低发病和死亡率。此外,饲料中钙的含量应保持在0.9%~1.1%,磷的含量应保持在0.7%~0.8%,食盐含量应控制在0.5%以内,钠的含量不超过0.25%,严禁喂给霉变饲料。
(5)加强基础免疫,积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经验表明,呼吸道疾病频发而严重的鸡场,腹水综合症的发病率都很高,这是因为其呼吸障碍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因此,平时须加强对常见多发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等病的预防接种和鸡毒霉形体(MG)感染的净化;冬春季节天气极易骤变,要积极防止冷应激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6)尽快消除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鸡群发病后,如果临床上已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多以死亡或淘汰而告终。因此,一旦发病,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病因,尽快改善或消除致病因素;另一方面,要及时选用强心、利尿类药物对症治疗。
一是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一旦发现临床症状,除及时采取通风换气等物理增氧等措施外,可在饲料中加入脲酶抑制剂(用量为125毫克∕千克)和碳酸氢钠。脲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中的尿素酶活性,降低肠道氨的含量,确保有较多的氧供机体利用;鸡在酸中毒时可造成肺部血管缩小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增高,而加入碳酸氢钠可中和酸中毒,使血管扩张而使肺动脉压降低,从而降低腹水症的发病率。
二是抽取腹水。用12号兽医用针头刺入病鸡腹腔,先抽出腹水,然后注入青霉素、链霉素各2万国际单位,一般经2~4次治疗后,可使部分病鸡恢复基础代谢,维持生命。
三是药物治疗。目前治疗腹水症的药物有腹水消、肾肿灵及利尿剂等,可根据病情选用。对病情较重的鸡群,可皮下注射亚硒酸钠,也可将适量双氢克尿噻片和葡萄糖稀释,每日两次饮水,连用3~5天;如有继发感染现象,首先内服大黄苏打片(用量根据日龄酌情而定,一般20日龄雏鸡l片),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然后在饮水中添加0.05%维生素C、在饲料中添加呼吸道类抗菌药物,全群连用5~7天。同时,应限制饮水量,严禁使用痢特灵等药物,暂停使用煤焦油类的消毒药(如来苏儿)喷洒鸡舍和带鸡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肉鸡腹水综合症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使用强心剂、利尿剂虽然对早期病鸡有一定疗效,但必须合理用药,特别是对心、肺、肝等脏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应慎用,以免造成大批死亡。针对该病,做好前期预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