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光娅,李 露,王玉琴,杨燕林,2*
(1.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4;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99)
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 Dohrn),又称中黄猎蝽,属半翅目Hemiptera,猎蝽科Reduviidae,是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黄带犀猎蝽捕食范围广泛,能捕食蚜虫、蝗虫、蟋蟀、甲虫、蚊子、叶蜂和多种鳞翅目的幼虫[1-2],分布于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1]。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南方地区。黄带犀猎蝽为不完全变态,一年发生2 代,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卵、若虫,成虫3 个阶段,各阶段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以4—5 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土块下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3]。
黄带犀猎蝽卵粒为长圆桶形,卵块蜂窝状;1—5 龄若虫颜色为橘红色至深褐色;成虫黑色,体被黑色微绒毛,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腹部气门淡黄色或褐色,内侧有白色绒毛圆斑;足黑色,多细毛[4]。研究表明,黄带犀猎蝽捕食力和耐饥力较强,在林木害虫的综合防治中,是一种较有价值的捕食性天敌[3-4]。经调查发现,在云南省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的玉米地里黄带犀猎蝽是草地贪夜蛾的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进一步的研究报道证实了黄带犀猎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潜力[2-4]。虽然黄带犀猎蝽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但目前针对其饲养技术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天敌,有必要对其室内扩繁的相关技术和条件进行研究,为黄带犀猎蝽种群的保护和利用及其他生物学、生态学相关研究提供科研基础。
黄粉虫为实验室饲养,先在30 cm×40 cm 的瓷盘中放入3~5 倍于虫重的混合饲料,将黄粉虫幼虫放入,每盘黄粉虫厚度不超过2 cm,每天喷少量的水保持湿度,与黄带犀猎蝽在同一室内饲养,每7 d 筛1次虫粪,再添新饲料。黄粉虫化蛹后将其挑捡到30 cm×40 cm 的空瓷盘内以供喂食黄带犀猎蝽。
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和柞蚕蛹来自于本校其它实验组,锦斑蛾由自己实验组于野外采集。
栖息物:吊兰、玉米苗、黄豆苗、纸壳和鸡蛋托盘(紫外灯灭菌);容器:10 cm×10 cm×5 cm 一次性塑料盒、40 cm×40 cm×40 cm 养虫笼,30 cm×40 cm 瓷盘;脱脂棉、培养皿、刷子、喷壶。
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的室内条件下,将黄粉虫、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锦斑蛾、柞蚕蛹幼虫和蛹,分别放在具有5 龄若虫和不同栖息物(吊兰、玉米苗、黄豆苗、纸壳和鸡蛋托盘)的养虫笼内一直观察到成虫产卵。
通过对黄带犀猎蝽不同龄期的取食习性及栖息物选择倾向的观察,发现黄带犀猎蝽不取食任何植物和柞蚕及柞蚕蛹。其次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黄带犀猎蝽成虫交配后会在鸡蛋托盘凹槽内产卵,且偏爱浅黄色鸡蛋托盘,在植物上产卵情况不佳,所以在之后的扩繁实验,选择黄粉虫作为猎物,鸡蛋托盘作为栖息物。
2.2.1 卵期
黄带犀猎蝽完成交配后,会将卵块产在鸡蛋托盘凹槽内,产卵方式为块状,卵粒紧密排列似蜂窝状,每块的卵粒数是60~100 粒,孵化率可以达到80%~100%。在孵化期间将含有卵块的鸡蛋托盘部分剪下来放入10 cm×10 cm×5 cm 透气的一次性塑料盒中,为避免1 龄若虫自杀率升高,每个塑料盒放入1 个卵块,并放入用蒸馏水浸湿的棉球保湿,期间保持棉球湿润但不浸湿鸡蛋托盘,塑料盒盖上盖避免与空气有大范围接触。10~15 d 左右1 龄若虫会孵化出来,卵一般在早上孵化,24 h 内整个卵块会孵化完成,在发现有若虫孵化出来时需保持塑料盒静止不动,如在这期间被惊扰会导致孵化失败,所以在卵块孵化期间避免移动。
2.2.2 若虫
为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还需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基于认知理论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分析,对于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论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若虫共有5 个龄期(图1),每5~10 d 蜕皮1 次并进入下一个龄期,在蜕皮前后1~2 d 会停止取食,每次蜕皮均会发生在鸡蛋托盘上。各个龄期蜕皮后虫体明显增大,足变长,可以根据足的长度来判断每个龄期,虫体颜色由浅橘色逐渐变深,最终变为深橘色。
图1 黄带犀猎蝽1~5 龄若虫(a~e)及成虫(f)
1~2 龄:卵经10~15 d 孵化,刚孵化出1 龄若虫1.5 d 后才进行取食。由于1~2 龄若虫个头小,活动速度慢,取食能力较弱,所以孵化1.5 d 后放入刚蜕皮的黄粉虫蛹以供若虫取食,并用湿润的棉球提供水分,在卵期至2 龄若虫放在塑料盒里饲养。
3~5 龄:随着虫体增大捕食量也会增加,在第2次蜕皮完成后进入3 龄期若虫时,将若虫移入40 cm×40 cm×40 cm 的养虫笼内,每个笼子虫口密度不超过50 头,同时放入经紫外灯杀菌后的鸡蛋托盘以供若虫栖息和抑制相互残杀。在3~5 龄期,黄带犀猎蝽捕食的猎物广泛且活动力强,可以取食各个龄期的黄粉虫。
2.2.3 成虫
成虫(图1)一般在白天羽化,雄虫比雌虫早羽化2 d 左右,在羽化前1~2 d 会停食,羽化后15~65 min开始活动,7~56 h 再进行取食,羽化率能达到90%~95%,一般雌虫数量比雄虫多。羽化5.0~12.5 d 后雌雄虫进行交尾,交尾前后雌虫会爬到雄虫背上,雄虫会缓慢移动取食,但不能被惊扰,惊扰后会中断交尾。雌雄虫均可交尾多次,交尾11.5~25.5 d 后开始产卵,并伴随黄色胶状物,将卵粒粘在一起,形成蜂窝状。产卵时需要外物作为依托,将卵产在外物上,本研究证实,鸡蛋托盘是黄带犀猎蝽产卵偏好的依托物。
成虫寿命一般为30 d 左右,而且有翅膀,活动范围较大,捕食量明显高于若虫,可以捕食比自身体积重20 倍的猎物,实验室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以及柞蚕(Antherea pernyi)的幼虫和它们的蛹作为猎物,发现黄带犀猎蝽不猎食柞蚕幼虫及柞蚕蛹。
研究表明黄带犀猎蝽可以通过一定的饲养技术和条件进行大规模繁育,人工饲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栖息物的选择。自然条件中,黄带犀猎蝽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物体作为栖息地,有植物、薄石块、草丛、土块等。但在实验室繁殖时条件受到限制,无法模拟完全的自然条件,可以选择鸡蛋托盘,该依托物容易获得且可循环利用,更是在小环境中为黄带犀猎蝽提供了多个单独空间的条件,是较合适的栖息物。
(2)卵的收集。黄带犀猎蝽喜欢将卵产在鸡蛋托盘的凹槽内,收集卵块时将其从鸡蛋托盘上剪下来放入10 cm×10 cm×5 cm 的一次性塑料盒中,并放入湿润的脱脂棉球,每天向棉球上喷水保湿。大规模饲养时,需要每天收集卵块1 次,避免发生成虫取食卵的现象。
(3)1~2 龄若虫的行动力较弱,猎食时需要选择行动力弱且个体小的害虫作为猎物,如龄期小的黄粉虫幼虫和蛹以及与蚜虫类似的个体小的害虫。饲养时可以和孵化卵块时用同一个容器,如10 cm×10 cm×5 cm 的塑料盒。
(4)3~5 龄若虫及成虫的饲养,黄带犀猎蝽到3~5龄时成虫的活动量与取食量都会大大增加,为了防止自残和方便投放猎物,要及时调整饲养空间,将若虫从10 cm×10 cm×5 cm 的塑料盒移入较大的养虫笼,并同时放入用紫外灯灭过菌的鸡蛋托盘和浸湿的脱脂棉球。
通过研究发现,黄带犀猎蝽喜欢取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的黄粉虫。在捕食过程中,黄带犀猎蝽将刺吸式口器刺入黄粉虫体内并分泌唾液,导致猎物快速麻痹和死亡,在这过程中会发生拖拽行为,随后取食猎物。因为室内饲养营养较为单一,缺少天敌和竞争物种,可能会导致物种捕食能力退化,种群单一,以及产卵率降低,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继续探究捕食特点,解决食物单一及种群复壮的问题。
本研究证实了玉米并非黄带犀猎蝽的取食对象,表明黄带犀猎蝽作为玉米地危害物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安全可靠。且黄带犀猎蝽作为捕食性蝽,可以捕食多种类型害虫,甚至捕食比自身个体大的害虫,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