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林英 张琳玲 张 瑞张立权 蔡 盼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慈溪 315300)
浙江省花生主要以鲜食为主,尤其宁波、绍兴的早春大棚花生上市早,效益突出,深受种植户欢迎。为进一步提高大棚综合种植效益,结合秋冬季大棚三膜覆盖技术进行鲜食花生—樱桃番茄轮作栽培,不仅提高了大棚设施的利用率和种植收益,而且可以缓解土壤连作障碍,花生为豆科作物,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使下茬樱桃番茄氮肥用量减少1/4~1/3。经过近3 年的试验示范,秋冬季大棚鲜食花生—樱桃番茄轮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每667 m纯收益4 万元以上,已在宁波、绍兴等地示范,目前推广面积70 hm以上。
秋冬季大棚花生的适宜播种期为9 月上中旬,12 月底至翌年1 月采收;樱桃番茄于当年的11 月中下旬大棚育苗,翌年1 月下旬定植,4 月底至5月采收。
2.1 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型山东红袍系列品种大四粒红。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3~5 d(天)带壳晒种1 d(天),剥壳后挑选籽粒饱满、无病斑种子,用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3 kg 种子用药剂15 g,拌种后平铺晾干备播。
2.3 地块选择 花生忌重茬,宜选择土壤肥力均匀,地势高燥,前茬未种植过莴苣、番茄和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深耕30 cm 以上。
2.4 施肥整畦 搭建8 m 宽标准钢管大棚,每棚种植18~22 行花生。棚外开深沟,以利排水。土壤翻耕前,每667 m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50 kg、硼砂0.5 kg 作基肥。一般采用开沟直播的方式,土壤翻耕整平后开播种沟,沟深5 cm 左右,平均行距35~40 cm,穴距18~22 cm,每667 m种植8 000~9 000 穴。
2.5 播种时间和种植方式 播种前应确保土壤墒情足及土壤温度适宜,海拔高的红黄壤土地块以及早晚湿度较大的夜潮土地块最迟在9 月上中旬播种,以避免低温或低湿环境造成菌核病、绵腐病等病害发生;黄泥翘土壤可延迟至9 月中下旬播种,若加盖小拱棚则可延迟至9 月底播种。
采用开沟直播方式时,每穴播2~3 粒,每667 m基本保苗1.7 万~2.0 万株。播种期若遇连续阴雨天气,也可采用穴盘育苗移栽的方式。育苗宜采用32 孔穴盘,基质配比为珍珠岩∶东北泥 炭=1∶3(质量比),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1 kg 过磷酸钙,穴盘填装基质后浇透水。每穴播3 粒,播后覆盖基质,然后覆膜。出苗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0 ℃左右,待花生出苗率达到60%左右时揭去薄膜;在真叶抽生之前,尽量将基质湿度控制在湿润偏干状态,秋冬季节气候逐渐转冷,苗床应尽量少浇水,过干时适当增加浇水量;齐苗后3~4 d(天)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施,预防花生苗期病害。出苗后7 d(天)左右带基质进行移栽;播种时应多准备10%穴盘苗用于查苗补缺。
2.6 盖膜保温 花生苗期忌低温,否则会导致植株矮化、黄化,发育缓慢。直播覆土后,每667 m可用96%精异丙甲草胺水剂50 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 mL 兑水50 kg 喷洒畦面,随后覆盖厚地膜(厚度0.014 mm)。10 月中旬外界最低温度低于15 ℃时覆盖大棚的内棚膜(厚度0.05 mm),10 月下旬外界最低温度低于10 ℃时覆盖外棚膜(厚度0.08 mm)。棚膜及地膜均应用无滴膜。遇晴天且棚内温度高于20 ℃时,内棚膜日揭夜盖,外棚膜左右两边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当棚内温度低于20 ℃时,内棚膜日揭夜盖,外棚膜只开背风口;遇到低温天气时可采用四膜覆盖,即畦上再搭建1个小拱棚,以确保冬季花生植株不受冻害。
2.7 合理调控植株长势 花生的主茎高度控制在30~45 cm,单株分枝2~5 个,单株有效结荚15个果以上;花生出苗后20 d(天)开花下针,近根部下针成为有效荚果,加之棚内温度升高易导致徒长,若第一侧枝高于30 cm,可用98%矮壮素原液进行化控处理,即10 g 矮壮素兑水15 kg 均匀喷施叶面,每隔5 d(天)喷施1 次,一般施用2~3 次,以抑制节间生长,促进近根部下针饱果,提高饱果率。
2.8 中后期管理 中后期管理对于花生荚果的发育至关重要。进入盛花期后及时施花期肥,每667 m穴施硫酸钾肥(氧化钾≥50%,硫≥18%)10 kg 并培土,培土可以促进花生果针及时入土,提高产量。花生发育中后期即荚果快速膨大期,需要大量水分,出现土壤及天气连续干旱情况应及时浇水。采收期间避免土壤受淹,以防烂果。同时注意防治叶斑病及虫害的发生。
2.9 鼠鸟病虫害防治 鼠鸟防治:播种后种子易受鼠、鸟、刺猬等偷食,覆盖地膜后在大棚的4 个角落投放鼠药,在地膜上覆盖无纺布防鸟,或在地膜下放置敌敌畏原液杯熏蒸驱鸟避鼠。
病虫害防治: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生产上应及时做好盖膜保温、通风降湿等管理,以预防菌核病和疮痂病的发生。防治蛴螬,可一次性用50%辛硫磷颗粒剂1 000 倍液拌细土25~30 kg撒施,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量5 mL 左右。防治小菜蛾,每667 m可用30%茚虫威水剂4~5 g,或5%氟啶脲乳油1 000 倍液喷雾,每隔7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防治蓟马,可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 倍液喷雾,须每隔3~4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 000 倍液喷雾,每隔3~4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
2.10 采收 秋冬季大棚鲜食花生生育期一般为110~120 d(天),鲜果可在春节期间采收上市。当花生底部叶片开始变黄,荚果网纹开始逐步变深,饱果率达到60%左右时即可采收,带泥销售。当地一般在凌晨2:00—3:00 用矿灯照明采收,采收时尽量带花生藤蔓,以确保鲜食花生新 鲜度。
3.1 品种选择 选用口感好、产量高、耐寒性强的樱桃番茄品种,如浙樱粉1 号、黄妃等。
3.2 育苗 采用双层膜大棚育苗,外棚膜选用厚度为0.08 mm 的无滴膜,内棚膜选用厚度为0.05 mm的无滴膜。采用二段育苗法育苗,即11 月中下旬,将东北泥炭与泥土按照1∶1 的质量比混合,调节至半干半湿状态后平铺于育苗棚内的苗床上,厚度为3~5 cm,然后将籽粒饱满、无病斑的樱桃番茄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出苗后20 d(天)左右、幼苗株高7~8 cm 时再移入32 孔或50 孔穴盘,该方法可以促进樱桃番茄根系旺盛生长,防止早衰,提高产量。穴盘育苗基质配比为珍珠岩∶东北泥 炭=1∶3(质量比),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1 kg 过磷酸钙。
3.3 起垄定植 鲜食花生采收后,每667 m施入菜籽饼200 kg、三元复合肥65 kg 作基肥,然后翻耕土壤,每棚起7~8 条垄,垄间距80~100 cm,垄宽30 cm,垄沟深30 cm 以上。垄上覆盖厚度为0.014 mm 的无滴膜。樱桃番茄幼苗高20 cm 左右(初蕾期)时进行定植。定植覆土后每667 m可用96%精异丙甲草胺水剂50 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 mL 兑水50 kg 喷洒畦面,预防杂草和地老虎。
3.4 合理化控 早春期间,在樱桃番茄每穗花开放一半时,用25~30 mg·L的座果灵药液喷1 次,并用红色笔作标记,以免重复喷或漏喷,造成裂果或不结实。
3.5 适时追水肥 分别在第3 穗和第6 穗花开放后,每667 m各施三元复合肥10 kg、高钾型水溶肥(N-P-K为5-10-42)5 kg,通过水肥一体化的方式施入。番茄果实转色后不再追肥,不然果实容易返青,影响品质。若3 穗期后连续干旱天气超过7 d(天),应及时滴灌浇水。
3.6 病虫害防治 ①番茄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可用72%代森锰锌·霜脲氰(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雾,每隔7~10 d(天)喷施1 次,连续防治3~4 次。② 番茄青枯病。初果期开始加强巡查,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集中烧毁,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氢氧化铜(可杀得)悬浮剂800 倍液,淋灌2 次以上,每次间隔7~10 d(天),要求前密后疏,淋透淋足。③番茄灰霉病。发病初期及时连续喷药控制,可用40%嘧霉胺(施灰乐)悬浮剂1 000 倍液和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交替或混合喷施2~3 次,每次间隔7~10 d(天)。④ 棉铃虫。每667 m可用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6.6~8.8 g,或15%茚虫威悬浮剂8.8~17.6 mL 兑水喷雾,于晴天16:00 以后或阴天喷雾,5 d(天)后再喷施1 次。⑤ 白粉虱和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 000 倍液喷雾防治。
3.7 适时采收 一般在樱桃番茄果面完全转色、八至九成熟后及时采收,若长距离运输则在六至七成熟时进行采收。
鲜食花生每667 m鲜荚产量一般为700 kg 左右,产地批发价25 元·kg,每667 m产值1.75万元;樱桃番茄每667 m产量一般为4 000 kg 左右,产地批发价8 元·kg,每667 m产值3.20万元,两茬合计每667 m年产值4.95 万元。扣除大棚折旧费6 000 元,肥料、农药及种子等成本1 000元,每667 m纯收益达4.25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