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在传播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和突破。长期以来,新闻界专业人士致力于研究中国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记者想要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生存也必须在自我发展和工作方式上转型升级。时代的变化和媒介环境的变迁在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对新闻观念和新闻价值的评判标准,进而使新闻记者在社会和职业中的角色认知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而关于这些角色的评价和认知则体现在现代新闻记者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这些评价和认知没有停留于新闻记者的实践层面。虽然我国新闻理念的发展要适当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毕竟本国的新闻理念才是根基,在引进外国先进新闻理念的时候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新闻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新闻业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构建新时代的新闻记者职业理念。
社会角色的含义。一般情况下所指的角色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说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二十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提出来的,是指个体的社会期望和本身的能力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可见在特定时期会有特定地位和相应权利。几乎所有的社会职业都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一种个体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融合。这些社会角色和个体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多数是因为角色之间不融合或者是与自己的社会期望不一致,而记者的职业角色就是主要负责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发布。如果说想要把这一角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就要从记者扮演的社会角色切入,毕竟其他的社会群体也会对记者的角色认知有着不同的期待。
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记者这一职业的产生和演变,同样地,新闻记者这一职业身份也需要依靠大众传媒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历史演变进程也越来越快,记者和大众传媒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认知,而且新闻记者在不同传媒模式下所体现出来的角色特征也是有所区别的。李金铨曾经分析归纳出了我国当前形势下主要存在的三种记者类型,他将新闻记者的类型主要分为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人论政和毛泽东提出的记者喉舌论,另外还有集商业和市场为一体的意识形态交织型。新闻记者在传媒转型时期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特征也在随着时代的演变而越来越复杂,同时记者的角色认知还一直受到政党和国家的新闻观念的影响,新闻理念的形成和新闻的生产同样也会受到政治以及社会大变革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
为民立言的文人论政传统。十九世纪现代报纸首次被引入到国内,最初的办报人士主要是西方的一些传教士,他们借着传教的目的在国内办报宣传教义,当时有幸参与办报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戊戌变法时期才有所改观。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开始大量创办报刊,所以当时报纸的舆论导向性特别强,而且对当时的政局影响也比较大,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对报纸和办报人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思想上也开始改变。另外,这一时期所创办的报刊不仅代表着办报人的思想和革命意志,也代表着整个社会民众的舆论走向和政党意志。
角色的异化:“营利者”“商业掮客”“观察者”“新闻看客”。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必须保证做到客观公正,因为民众都是根据新闻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来获取信息的。新闻记者代表着人民的意愿理应以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报道新闻,同时还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做到新闻服务于人民生活,但是近几年随着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记者背离原则追求利益的现象。新闻记者的身份和地位不断提高得益于人们在新时代对传媒和新闻信息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报纸的发行量和阅读量就是对新闻记者工作最大的反馈。信息的泛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的质量,尤其是在新型媒体和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低俗化的新闻和虚假新闻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新闻的目的不再是将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吸引受众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各种幕后新闻和炒作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难免会有记者打着新闻报道的幌子谋取自己的商业利益。近几年,我国新闻界各种权钱交易的事件层出不穷,与媒体的监督和责任意识不无联系。
角色的错位:“参与者”“监督者”“无冕之王”。观察媒体发展和记者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记者不管在什么时期都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职业,因为他的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或者体现着社会中存在的某一重大问题。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记者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人民的意愿,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记者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权力越大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西方国家在很久之前就赋予新闻记者“无冕之王”的称号,并且称其为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第四权力,由此可见记者这一身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但是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想要满足人民赋予它的期盼却有一定的难度。在二十世纪初“无冕之王”称号被引入到中国之后就成为了新闻记者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了很多的新闻观念。在新闻自由理念下,记者拥有的职业权力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居而忘了新闻报道的初衷和责任意识。
角色的蜕化:主导的“传播者”和被动的“接受者”。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中的传受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职业记者的专业角色认知也在逐渐被瓦解,在传统媒体发展时代信息的传播总是在信息的传受之前就可以完成的,新闻信息的反馈环节也需要在这二者完成之后才可以实现,在这种传播模式下新闻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也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和接受。而在自媒体发展的时代中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也就是说新闻中的传者和受者是可以进行身份转换的,而传受关系被打破也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职业新闻记者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角色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另外,在传统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时代一般都是受者被动接受新闻信息,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接受新闻信息,而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知识才能把握和稳固其职业优势。
及时报道,反映社情民意。职业的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要兼顾上下两级的利益原则,既要反映民众所关注的社会热性事件又要兼顾上级的政策方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记者的工作难度,需要不断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报道经验去深入事件本身挖掘真正有用的新闻信息,而且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是灵活多变且有较大差异的。新闻记者要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依旧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就要善于挖掘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要闻和舆论态势,通过自己手里的权力和肩上的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开展监督,推动问题解决。新闻记者同样还要善于迎接挑战,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要不断的突破自我,对于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事件尽自己所能去获取群众最想要了解到的信息,另外在报道的时候还要避开小道消息,保证自己的新闻信息都有可靠的来源,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关注和接受。新闻记者不能过于片面性地报道新闻事实,而要多听取社会各阶层和各方面的意见,深入了解事实真相才能掌握民众想要获得的信息。
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公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意见表达渠道,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必须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汇集社会各方面的舆论意见,对上做到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对下要切实做到通过新闻报道反映社会舆论以及民情意见,最大可能地实现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的有效统一。因此,新闻记者要利用自己的职业权力来积极客观地传达社会正能量,促使自己成为推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