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涛 黄彬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即使是受技术影响较小的教育领域,在数字时代也将发生革命性重塑与历史性变革。宜昌市在智慧城市、“城市大脑”以及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等工作中,抓住信息化这个“牛鼻子”,从运用数字平台、共享数字资源、培育数字素养、建设数字校园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全面发展数字教育,助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
信息惠民,运用数字平台
搭建教育服务平台。2016年,依托宜昌城市云计算中心,宜昌教育云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在湖北省内率先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体系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市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在平台上开通各类用户网络学习空间130多万个,建设教学资源150多万份。在教育部2018年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表彰中,宜昌市被评为优秀区域,宜昌市第一中学、宜昌市第十六中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优秀学校。
推行“互联网+管理”。自2017年开始,在宜昌城区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基于智慧城市共享的房产、户籍、出生医学证明等大数据开展“智慧”招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初步破解了“择校热、入学难”等教育痛点,促进了教育均衡。“互联网+义务教育阳光招生”被教育部表彰为2018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此外,宜昌作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率先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通个人网络空间与管理评价系统,进行写实性、过程性评价,其结果以总分20分量化后用于中考招生录取,实现了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学生综合素质网络评价”被教育部表彰为2016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加快建设“教育小脑”。2021年5月,宜昌市启动“城市大脑”建设,教育部门主动对接“城市大脑”,构建“教育小脑”。设计“1平台(宜昌智慧教育云)+3领域(教学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人性化)+N场景(全民数字学习和智能教学等)”的“教育小脑”整体架构,研制市域教育数字化改革方案,推进建设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教育大数据仓、数字治教驾驶舱、全民学习数字资源、教育网络安全体系等工程,努力做到有利于教育教学、教育治理、便捷惠民的水平提升。充分运用“城市大脑”的网络支撑、计算存储、数据治理等核心能力,提档建设宜昌智慧教育云平台,提升平台服务能级。聚焦可复制、能推广、高质量的教育应用,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健康守护、数字学习等应用场景落地。
教育扶智,共享数字资源
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教育幫扶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教学、教研信息化转型,遴选优秀教师开展数字教学资源研发、应用、推广,启动在线教育扶智行动。在充分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宜昌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本地“生态环保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学生心理健康”等优质专题资源。依托市级名师工作室、信息技术学科工作室,广泛开展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英语听说教学融合等课题研究,探索建设人工智能教育主题资源。探索“数字资源建设基地”试点,鼓励学校建设校本资源库,推进线下线上教育融合发展。
扩大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优化网络教学环境,丰富在线教学工具,开通网络研修空间,供给优质数字资源。2020年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中小学生网络学习首次开通率达91%,随后立即采取措施,通过对全市3998名未能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学生开展装宽带、送设备、赠流量等行动,在线教学迅速上升至全覆盖,此举获得《人民日报》点赞,在全市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测评中满意比例超过92%。在与对口援助的西藏加查县中小学开展“空中课堂”教学中,城区多所学校探索使用5G技术,提升了互动质量,开辟教育援藏新途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宜都市等地加快推进“三个课堂”应用,其中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入选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表彰的优秀案例单位。
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市信息化教学应用普遍开展,参加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基础教育精品课”等活动,教师晒课率100%,6年累计获得“部优”课660节、部省“精品课”280节,位居全省前列。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名单中,西陵区东山小学的《“小码课”撬动“大课堂”——信息化点亮东山红领巾主题式教育》入选。在中央电教馆评选的2021年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典型案例中,全市有《线上教育谱新篇,五育融合促发展》《“云上课堂”为学生深层学习“赋能”》《过三关,三中老教师成“红主播”》等3个案例入围。
提能增技,培育数字素养
实施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全市14个县市区和市直学校整体推进,组织4万多名教师参加,培训合格率超过99.98%。实施全市教师队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素养培训行动,举办管理者数字领导力、骨干教师数字教学力、技术骨干数字指导力提升培训,每年市级举办线下培训4场,培训骨干1000多人次。积极申报教育部与中国银行联合举行的管理者信息化高端培训项目,选送50名校长、主任到华中师范大学进行系统学习。
数字思维纳入校本研修。着力普及科技和创客教育,举办培训、交流、展演等活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数字实践能力。对接全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互联网+”大赛萌芽赛道等高水平竞赛活动,开展数字教育课题研究,涌现出宜昌市科技高中、宜昌市东山中学、当阳市半月镇中心小学等一批先进学校,以及农村学校普惠式创客教育、创客教育活动课程化等教学成果和典型案例,努力打造科创教育高地。
创新信息化专业荣誉制度。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荣誉制度体系中,创新设立了“e教能手”荣誉称号,授予信息化骨干教师。自2017年以来,全市评选产生了两届共240名宜昌市“e教能手”和500多名区县“e教能手”。“e教能手”享受学科带头人同等待遇,这支队伍成为数字教育的“关键少数”。此外,还组建了数字教育市级专家库,成立科技和创客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智慧赋能,建设数字校园
升级校园教学数字化环境。对接城市“新基建”,加快教育“新基建”,推进校园云网端一体化融合,提升师生数字终端配备水平,加快学科功能教室、数字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等新型功能专室的建设,探索普通教室数字化改造。运用5G、全光网等技术,提档升级教育城域网整体架构,提升市县网络互联带宽,加快推进校园骨干万兆光纤网,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专网。
提升校园管理智能化水平。整合全市校园雪亮工程、国家考试标准化考点巡查、中考标准化考点巡查、小学和幼儿园教室监控等系统,搭建网络巡课巡考系统,力争在2022底前实现市域网络巡课巡考全覆盖。探索基于智能终端的过程性、伴随性数据采集,服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数值化测试等工作,推动基于数据的学生学业个性诊断、科学评估、生涯规划。
梯次推进数字校园创建。宜昌市率先在省内启动现代化学校创建,将数字校园作为现代化学校创建的重要指标。全市目前已有数字校园创建学校国家级1所、省级8所、市级109所。
发展数字教育,一直在路上。宜昌市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不断加快市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教育”,支撑和引领宜昌市承担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等创新改革,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