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一段时间以来,义务教育出现了校长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陪的“四苦”现象,校内作业重和校外培训多的现象愈演愈烈,学生、教师、家长苦不堪言。“双减”政策出台后,成为管控学生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硬措施。“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需要综合发力、标本兼治,更需要政府和学校端正“五观”。
一要端正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如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體制、内容、方法、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基本看法。端正教育观,要学习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善待每个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只注重知识学习向全面发展转变,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健体,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要端正学生观。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的基本观念和看法。端正学生观,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人,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要尊重学生发展潜力,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善,但富有发展潜力,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性成就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对学生灵性和潜能的唤醒和激活,让学生有个性、有活力地健康发展。
三要端正人才观。人才观是对人才的本质、标准、成长过程和开发使用等方面的基本观念和看法,它对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教育过程中把分数作为尺子、用升学率作为标准的现象广泛存在,导致了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教育怪相。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才只有类型,没有高低。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人才应该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义务教育开始,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可成才、人人都可出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观念。要尊重学生差异,从关心个体开始,帮助学生扬其所长,营造“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的教育环境,构建“多一条标准,就多一批杰出人才”的社会氛围。
四要端正质量观。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工作及学生质量的基本观念和看法,主要着眼于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当前,教育质量评价存在“KPI化”现象,分数和升学率成了关键指标。端正质量观,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克服“分数至上”的思维,纠正单纯以学业成绩的优劣或单纯以品德表现好坏来评价质量的高低,走出高分高升学率等同于教育高质量的误区。要增强全面质量意识,树立多元评价理念,立足于核心素养,立足于终身发展,解决好教学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保障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五要端正政绩观。教育政绩观是政府和学校关于如何履行教育职责、为谁树立政绩、创造何种政绩和怎样追求政绩的基本认识和态度。首先,政绩观要“正确”,政府和学校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坚守教育初心使命,把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政绩的衡量标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次,政绩观要“实在”,政绩有真有假,有显性有隐性,要坚决摒弃虚假政绩,摒弃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显性和隐性有机统一,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久久为功,让学生、家长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