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文化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架构

2022-04-02 05:31张增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综合实践小学

张增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一门崭新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地方资源开展教学,是课改的一个突破口。根据地方的文化资源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有必要遵循区域文化,基于真实情境,开发课程资源;需要利用区域文化,建构课程体系,开展整合教学;可以运用区域文化,突出“三化”系列,强化综合实践。从而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区域文化;育人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一门新型课程,打破了教学领域的平静,强化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着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品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地方资源开展教学,一直是一个未能切实落地的疑难问题。我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当地著名的湿地公园为基地,着力运用特定文化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活动与研讨空间,获得亲自探索与合作的体验,提供更有利于取得成功的机会。从而,让综合实践“飞”得更高,实践活动“走”得更远。

一、基于区域文化,开发课程资源

(一)基于真实的情境

综合实践课将课堂与社会连接在了一起,为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积累生活经验搭建了活动平台,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这门新型课程,不再仅仅是基于课堂形式的学习,而是包括课本之外的丰实课程资源在内、基于生活的真实学习。它不只基于大脑的认知,也要基于真实的体验,学会挑战自己,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以真实的情境为新课程的突破口,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切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领学生基于直接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强化实践主脉,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提升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找准区域结合点

基于各个区域的不同背景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充分挖掘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等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笔者在深入调查、客观分析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发现,位于宁波市杭州湾新区西北部的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属于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庵东滩涂,是世界级观鸟胜地。这一湿地公园以浅海水域、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和水产养殖场等湿地为主,总面积6376.69公顷。尤其是具有独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区域文化特色。为此,学校研究团队将这一国家重要湿地列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形成以“庵东沼泽区国家湿地”为主题的课程资源系列,广泛用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

(三)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很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学生并没机会亲近这位大教师。而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系当地最具影响的文化资源,对于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了解,这个湿地公园有220余种鸟类,包括近危鸟种青头潜鸭、罗纹鸭、黑尾塍鹬、白腰杓鹬、大杓鹬和震旦鸦雀,脆弱鸟种卷羽鹈鹕、遗鸥和黄胸鹀;鹭鸟数量特别多,白鹭、苍鹭、夜鹭,鹭鸟齐飞;环颈鸻、金眶鸻,群居浅滩;红嘴鸥、青脚鹬,展翅翱翔。这里的水生植物众多,如千屈菜、黄花鸢尾、菖蒲、香蒲、旱伞草、睡莲等。带领小学生到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户外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融知识、能力和体验为一体,使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利用区域文化,建构课程体系

(一)体现综合性实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以人类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社会实际中选取其特别关注的问题,突出课程的综合性与教学的实践性,强調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与对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从中学习选择与应用,学会关心与合作,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能力,提升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此,区域文化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要突出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特点,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能力的投入,融时代性、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集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较好地认识环境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了解人的生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事物,收集资料,探究、发现和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系列问题。

(二)选择整合性活动内容

以区域文化资源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结合小学生已有经验和现实生活需要与兴趣,突出校本化、综合化课程与活动性、实践性特点,选择出一系列整合性的活动内容,引领学生学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和谐相处。例如,学校可建构起针对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年级教学要求。一年级: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杭州湾湿地公园;和同学一起畅聊在杭州湾湿地公园看到的景物。二年级:查一查祖国还有哪些湿地公园,写下来;调研杭州湾湿地公园中有哪些鸟,摘录下来。三年级:探究湿地公园植物根茎叶等特征;给杭州湾湿地公园画一幅宣传画。四年级:观察研究湿地公园各种鸟儿的习性。五年级:探究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六年级:探究红树林周边的人文环境。这样,既给教师教学留下充分的开发空间,又利于各自创造性设计活动,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三)融入学科性教学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时,需要妥善处理与各学科的关系,引导学生综合、重组、延伸学科知识,拓宽教学领域与实践内容。可以创建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实施模式,从活动走向学科课程,统整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美术等学科,形成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例如,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杭州湾湿地公园,可以开展“走进家乡湿地,爱护地球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以科学为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多学科教师均把课堂搬到杭州湾湿地公园,注重互动与体验,开展科学记录、写观察日记,以及进行素描、漫画、舞蹈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科的融合,学生对湿地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保护,也能够相应树立起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学科渗透,更能够较好实现非遗教育,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三、运用区域文化,强化综合实践

(一)选择綜合活动实践主题典型化

于区域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而言,可以围绕湿地的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等内容确定环境保护主题。结合浙江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区域文化而言,重点挖掘区域文化特色选择活动主题:如该公园属于庵东沼泽区国家重要湿地,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区,系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项目。教师围绕这些区域文化特色,就地取材,确立主题。例如,结合杭州湾湿地公园基地的实际,学校和教师可以进行主体选择:三年级侧重于“我爱我的家乡,湿地传奇”专题,四年级侧重于“我爱我的家乡,观鸟胜地”专题,五年级侧重于“我爱我的家乡,水生植物”专题,六年级侧重“我爱我的家乡,湿地鸟类”专题等。

(二)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合作化

鉴于综合实践活动情境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不仅需要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学习,还需要强化小组的合作与沟通,让学生在“动”中学与用,在生生合作中实现活动目标。例如,湿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湿地公园也是一个浩大的区域。教师开展每一项活动,都需要为所有学生设立不同的角色,给学生合理分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尽情发挥。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挑选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指导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细化分工,有序地开展探究交流、动手操作。引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学习归纳与交流汇报。

(三)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共享化

基于活动成果的展现形式存在多种可能性,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与可行的表达方式,对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指导。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对湿地公园的麋鹿悠游等十大旅游景点,进行材料编稿与导游演讲,直接对接旅游客人。可以将“我爱我的家乡,湿地传奇”等专题活动材料,做成声音、动画与文字图片结合的课件,在校电视台进行声情并茂的展示。也可以将相关材料装订成册,或以文艺表演的形式,或以展板的途径予以展示。还可以中队活动的形式,在本校和到兄弟学校展示,走进社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曙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2).

[2]周丽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

[3]蒋晓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J].华夏教师,2019(9).

[4]宋佳.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综合实践小学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