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服务区域发展的职能、注重技术技能等类型特征,“百万扩招”作为阶段性的招生政策,反映出职业教育变革的趋势所向。通过对当前高职百万扩招的现状分析得出,职业教育招生面临从层次到类型的认知转化之困、从知识到技能的考核评价之困、从封闭到开放的办学转型之困,要采用加强氛围营造、注重标准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策略来进行招生变革。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扩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94-03
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百万扩招”行动,从2019年高职扩招实施方案出台,到2020年、2021两年高职继续扩招200万,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和生源类别都大大增加,彰显着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特色。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百万扩招”作为“入口端”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伴随着生源扩充,职业教育迎来急剧发展与变化的时期,“职教20条”颁布、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职业教育法暌违25年重新修订,对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准确把握是在大变革环境下破除困局、找准路径、选对策略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
高职扩招绝不仅仅是招生数量的增加,而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彰显。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从国家层面明确将职业教育界定为与本科教育处于相同地位的教育类型,意味著职业教育不能再走遵循和模仿普通本科教育的路子,要在充分理解职业教育类型的基础上来实施职业教育招生改革。
(一)以面向就业为导向,释放人才存量
职业教育承担着与普通本科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任务,相应地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培养的是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基于中国现实国情和长远发展考量,当前亟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六成以上,职业教育有着受众面更广、就业针对性更强的特征,正是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二是产业化升级后存在着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劳动力市场技术技能门槛是制约基层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都要求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扩招将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纳入生源类型,正是将学历教育转变为教育服务,将低端人力资源转化成学校生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力资源过剩。并且通过教育与再教育的方式,在职业院校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对接企业招工需求,全面提升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提高职业能力,使劳动力素质与人力市场需求得到重新匹配,人力供给侧精准适配人才需求侧,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以服务经济为旨归,对接区域需求
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要求,从社会分工来看,技术技能型人才参与到社会生产一线,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依靠地方和行业的优势和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培养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行业、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真实业务训练场景和全真的操作任务。可以说,离开了行业、企业来办职业教育,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办学的基本遵循。因此,职业教育的扩招和发展需要牢牢对接到地方、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强化省级统筹、多部门合作,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从招生端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三)以技术技能为要义,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层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侧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所需的动手能力。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各专业的技能训练项目和考核方式不同,而职业教育的共同核心技能是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职教育围绕产教融合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估是高职招生的重要内涵。扩招生源类别中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是亟待提升的劳动力存量,提升这类群体的技术技能水平是在提升劳动力素质,也是服务于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的国家战略。
二、“百万扩招”的现实困境
“百万扩招”的数量目标虽然圆满达成,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考生、家长、学校、用工单位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存在固有的认知误区,招考标准和流程存在公平性与差异性的平衡困难,办学模式开放性和包容性仍然欠缺,分析这些困境所在是找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突破口。
(一)从层次到类型的认知转化之困
大众对高职教育存在“低人一等”的认知误区,普遍地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位于普通本科之下的一种教育层次,因高职招分更低,往往是普通本科的落选者迫于无奈的选择,这种认知误区影响学生的择校选择。国家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而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没有脱离普通教育的轨道,办学还未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宽口径招生生源中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職业农民本身文化程度相对低,对参加再学习、再教育的思想转变不够彻底,因而提升学历的自主意愿不强烈,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还是通过普通高考选拔出来的高中毕业生,高职院校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服务的使命达成存在困难。
(二)从知识到技能的考核评价之困
高职教育要将定位从学历教育真正转变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招生考试的内容和方式需更加灵活多样。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继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选拔机制。
各省根据教育部要求,对扩招群体的招生考试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2019年浙江省扩招方案中提道,社会人员考生不参加文化素质考试,由相关高职院校组织相关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能测试,具体要求由各招生院校自主确定。招生自主权的下放有助于院校采用灵活多样的选拔形式,各省市各校对招考社会考生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条件放宽,去除了“唯知识论”的升学考试模式,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技能水平鉴定标准难以衡量所带来的公平性问题。根据现实的招录情况来看,百万扩招的主要群体仍然是中职学生,社会人员招录的参与度还有较多提升空间,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参加高职招生的比例较低。
(三)从封闭到开放的办学转型之困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全方位资源提供真实的生产业务来指导教学改革,从而解决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而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强调企业社会的参与。
校企合作一直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校企合作的融合度依赖于企业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政府逐步加强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指导,学校提供配套政策、实训场地、“双师型”队伍来帮助校企合作的真正落地,而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方位的系统支撑才能长效运行。企业与学校共建双元育人的长效机制是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点。从招生来看,招生的自主权划归高职院校之后,院校对于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培养要求欠缺深入了解,入学招生端比较少引入企业人员的参与,常见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大二的订单培养或者大三的企业招聘,招生及过程培养中企业的参与较少。企业作为双元育人的主体,参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主动性不强,无法深入参与到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全过程,往往简化为职业岗位的培训,企业的迅速盈利导向与教育的长期成效之间急需找到互惠共赢的结合点,建立科学长效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互惠共赢。
三、“百万扩招”的路径探索
“百万扩招”作为阶段性的招生政策,体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迫切现实需求。高职院校的招生困难问题在“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从中反映出招生数量与质量、招生公平与效率问题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努力的方向。当前面临的招生困境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破题之处,需从内变革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从外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整体上改变职业教育的长期积弱的状况,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氛围营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前途发展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密切关联,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高度来引导社会尊重职业教育,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在服务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长期影响家长和学子对教育目的的认识。要纠正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而真正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是一项从上而下的系统工程。宏观层面要通过社会氛围的营造,从顶层设计、全盘考虑的角度,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例如,招考比例的适当倾斜、就业的无差别录用、适度开放优待技能人才的政策,一定的政策红利能帮助职业教育确定正确合理的定位。中观层面要通过清晰明确的政策导向、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执行有力的落实保障,树立职业教育的标杆学校、标杆事件、标杆人物,促使全社会扭转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微观层面要通过提升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成效,进一步提高职业人才在就业市场的待遇,树立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信心,从培养质量来改变考生以及家长的认知。
(二)注重标准建设,招生机制在公平原则下的灵活性
“一杆尺子量人才”还是“不拘一格招人才”是职业教育招生的标准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多元化本质问题的讨论。职业教育不仅肩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还肩负着社会培训的职能,职能的多样决定了招生生源的丰富性。基于此,职业教育的招生机制应该更加灵活多样,但同时要兼顾社会公平。
招生的公平性问题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放宽招考条件可能会导致存在家长和考生会认为职业教育“谁都可以进”、门槛低、办学质量差,从而损害职业教育形象并形成新的认知偏见,对于招考的灵活性与公平性的平衡把握是百万扩招的关键所在。针对人员类型进行分类招取,并根据人员的分类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招录标准。针对技术型人才,考核重点应该放在技能水平;针对没有参加技术技能学习和实践的普通高中考生,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知识文化水平。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要做到一类考生一类对策,在保障招考条件相对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灵活处理。
(三)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互惠共赢长效合作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要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成效,使学生的学习真正与岗位要求高度对接,就是要借助政府、产业、行业、企业的力量来共同育人。合作本质是资源互换,开展共建共享和互惠互利。产学合作的融合度,关键在于找准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利益结合点,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让企业主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多方位合作中。政府在过程中要发挥统筹作用,结合地方区域发展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要深化内涵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发挥引领作用,在技术技能的前瞻性研究上下足功夫,以高校的智库资源赋能企业的发展,从而真正形成行政校企生命共同体。通过挖掘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和平台优势,与企业共建教学平台、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共享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成果,共同制定招生安排,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形成开放式的合作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陈正江.高职大规模扩招:政策背景、理论逻辑与推进策略[J].职教论坛,2020,36(9):39-43.
[2]任怡平.新时期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政策逻辑、难点梳理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22):27-33.
①基金项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专项科研项目(就业工作专项)“百万扩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招生策略研究”(编号:2020ZX09)。
作者简介:金恩芳(1994—),女,浙江临海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