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4-02 20:30杨雅玲吴绍珍
甘肃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成效高质量发展甘肃省

杨雅玲 吴绍珍

【摘要】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持续以多种形式在学前教育资源扩总量、保需求、调结构、提质量、促公平上出实招、下功夫,在增加学前教育学位、加大幼儿教师补充力度、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进一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落户条件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变化,使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师资补充相对滞后等问题更为凸显。本文建议从学前教育立法、完善经费保障、扩增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强化监督管理等途径入手,以满足公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關键词】甘肃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困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5—0023—11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是民心所向的惠民奠基工程。“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是实现新时代“幼有所育”的基本前提。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供需失衡导致“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让孩子上一个普惠、优质的幼儿园已经成为家长高度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积极回应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文件,全面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如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1]2017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实施三期行动计划要坚持公益普惠,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2]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3]甘肃省委省政府抢抓发展学前教育的大好机遇,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多措并举全力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学前教育入学率、普惠覆盖率均超过国家规定目标,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好园”,更大范围满足了老百姓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虽然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来看,由于底子太薄、欠账严重,加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二孩”“三孩”政策全面实施,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幼儿对学位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甘肃省学前教育资源缺口巨大、学位“一位难求”等问题突出。在“十四五”新的发展时期,为了更好地为适龄幼儿创造良好成长条件和进一步化解“入园难”的民生难题,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从经费投入、建园数量、新增园位、毛入园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分析幼儿园发展的实施成效与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据此提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操作性对策,力促甘肃省学前教育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一)财政投入大幅增长,“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近年来中央财政和甘肃省各级财政不断增加学前教育投入,为学前教育深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1-2018年年底,按照1:1的比例,中央和甘肃省级财政共计投入70亿元资金,财政拨款标准为城市500元/生/年、农村400元/生/年,各地根据学前教育发展与地方财力状况相应调整,为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5.35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6000万元省预算内配套资金,建成了229个农村中心幼儿园,新增36万平方米的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及辅助用房,并购置了一些必备的室外活动器材、玩教具及生活设施设备。从2015年起,甘肃省按照1000元/生/年的标准对本省户籍的在园幼儿减免保教费,按照2000元/生/年的标准对58个贫困县在幼儿园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进行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幼儿及孤儿、残疾幼儿还可以享受其他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惠及443万人次在园幼儿,从底线上保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2014-2017年,省财政累计投入42.19亿元的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其中38.32亿元为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2.6亿元为城市幼儿园建设资金,1.27亿元用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2018-2019年,切块下达16.3亿元资金,由市县统筹安排用于城乡新建幼儿园。“2019年向各县区下达中央和省级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0.1亿元,支持554所各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幼儿园712所。2020年,甘肃省减免10.3亿元学前教育保教费,受助幼儿87.3万人次;向各地下达中央和省级学前教育发展资金9.29亿元,支持各地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项目,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正是因为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全省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二)学前教育规模快速增长,普及普惠水平不断提高

1.学前教育规模快速增长。从2010年以来,甘肃省着力扩大学前教育发展规模,新增了一批公办园,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改扩建城区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部队、街道、农村集体办园,公办园数量持续增长,在园幼儿人数持续增加,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有效满足了适龄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8089所、在园幼儿958299人,比2010年幼儿园(2407所)多了3682所(见表1)、比在园幼儿(38.73万人)多了57.10万人。不论是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还是营利性民办园都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其中,公办园从2010年的1208所增加到2019年的5402所,增加了4194所;民办幼儿园从2010年的1199所增加到2019年2586所,增加了138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19年比2016年增加了805所。从城乡幼儿园的规模来看,城市、县镇尤其农村幼儿园近十年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从2010年到2019年,城市幼儿园增加了823所,县镇幼儿园增加了1634所,农村幼儿园增加了3124所(见表1)。农村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学前教育差距逐渐缩小,缓解了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2.三年毛入园率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远高于全国水平。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00%,比2010年、2016年分别增加了53.32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比全国2020年毛入园率高出7.80%(见表2)。2020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17%,比2016年增加10.58个百分点、比2018年增加0.56个百分点(见表2)。甘肃省已从2016年起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规定“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的普及目标,远高于全国水平。甘肃省人民群众“有园上”,更要“上好园”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越来越多的家庭从中获益。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不断提升

1.教师数量稳步增长。2020年,全省幼儿园共有教职工77466人、专任教师53466人,教职工、专任教师分别比2010年增加57794人、39798人。随着教师数量的增加,幼师比逐年下降,2020年幼师比为16.17:1,比2010年下降了12.17:1,比2019年下降了2.7:1(见表3)。2019年以来有效解决了26894名市县两级公办园教师编制。

2.教师素质不断提升。2019年大专以上学历91.35%,比全国大专以上学历高出9.35个百分点。2020年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493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25%,比2018年提高3.05个百分点,比2019提高0.9个百分点(见表4);幼儿园园长、教师通过“国培”“省培”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园长、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不断加强幼儿园硬件建设,办园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甘肃省各市(州)县(区)近10年来通过拓展资金渠道,按照统一标准幼儿园配备了保教硬件设备,幼儿园的教学用房、图书、户外活动场地、配备玩教具等办园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各市(州)县(区)落实《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按照乡村幼儿园每园10万元标准,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器材玩教具、幼儿图书、食堂必要设备、生活区设施等,确保农村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2020年全省幼儿园占地面积1401.5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45.37万平方米、图书884.49万册,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比2019年分别增加41.92万平方米、33.31万平方米、85.8万册(见表5)。近年来随着办园条件的改善,保教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幼儿园的声誉、教师工作成就感、家长及各级管理机构满意度不断提高。

(五)狠抓教育质量,让更多幼儿上好园

1.大力实施优质示范园建设。开展优质园评估认定制度,省级示范园不断增加。2020年全省省级示范园126所,比2010年增加101所,比2016年增加82所,比2019年增加21所(见图1)

2.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和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甘肃省组织专家团队实地调研了解各地治理成效,各市州人大常委会检查组检查落实情况,挖掘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指导督促,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学习实践化、生活体验化”项目建设,从底部薄弱园改起,抬高整体教育质量,通过开展遴选优秀典型游戏案例、学前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倡导幼儿园创设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环境,深入研究和营造自主游戏、自主探索、幸福成长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生态,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创新,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学习与发展。采取多样化治理严抓“小学化”教学,引领幼儿园依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科学保教工作。

3.开展帮扶,提高保教质量。通过鼓励优质示范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全省城区、乡镇优质幼儿园700余所对口帮扶农村幼儿园近2400所,指导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科学合理安排保教活动;积极探索“名园+”集团化办园模式,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共享、教研成果共享,引导农村园、薄弱园、新建园、民办园积极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实现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性提高。

4.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治理和各地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甘肃省各市(州)县(区)认真落实教育部印发《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组织公安、发改、卫生健康、住建、市场监管和街道(镇)联合开展无证园排查、分类和治理工作,规范幼儿园保教活动,在2019年底前基本实现了所有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全覆盖,确保本地区无证园动态清零。按照《甘肃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要求甘肃省各地稳步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2019年到2020年督促整改完成各地需要治理的542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城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保教质量越来越好,切实让更多适龄幼儿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学前教育。

(一)缺乏国家法律保障,地方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立法是学前教育向公益性普惠性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国家层面关于学前教育立法缺位,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上位法有《教育法》,横向上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但是迄今为止还未出台《学前教育法》,没有专门的法规来规定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学前教育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各级政府的财力分担比重、学前教育监督体制,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合法权益和管理监督缺乏法律保证,对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的规定及不同性质的幼儿园经费投入管理使用方面的规定等环节缺乏针对性。实践中我国出台的《教育法》《幼儿园工作章程》《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法规政策约束力和强制性低,难以保证学前教育的合法地位。缺乏刚性化的法律制度保障,导致各级政府间和部门之间的权责定位不明确、分工不清晰、缺乏科学划分,權责配置实际执行中更加随意,专职管理机构薄弱,在幼儿园治理中存在责任不落实、无视责任和推卸责任问题。比如,“城市街道幼儿园出现了问题是应该由街道办事处、区妇联以及区托幼办哪一个组织承担责任,哪一部分责任归哪一个组织机构分管,这些都是不明确的。”[4]现行法规没有赋予由哪个部门牵头治理配建幼儿园进行事前介入规划设计和施工时必要监管的权限,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利益钻空子把配套建设放在项目开发的最后一期,小区住户已入住了,幼儿园仍未落实或者高价把建好的幼儿园转租给别人,难以移交政府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缺乏硬性规定和刚性法律保障措施,造成了幼儿园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民办幼儿园乱收费、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公共财政支持不足,幼儿园运营存在困难

经济是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同属非义务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中相比仍然较低,特别是當前我国学前教育实行以“国务院领导,省地(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导致一些政府部门认为县及以下即乡镇政府应该更多承担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统筹协调和财政保障能力不足,从而阻碍了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由于甘肃省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县级财政力量薄弱,承担绝大多数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欠账多,公办幼儿园财政拨款体制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缺乏稳定财政经费保障,投入总量无法满足公办园快速发展的需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行以奖代补的财政补助机制,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过小、随意性较大、奖补资金落实不到位,大多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营经费短缺,有限的经费来源引发幼儿园居高不下的办园成本问题,制约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民办园不愿意走普惠性路线,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比例过高,“入园贵”的问题尚未获得真正解决。

(三)普惠性资源短缺,普惠程度仍显滞后

1.公办园体量偏低,学位缺口较大。甘肃省实现了乡镇、较大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但是城区内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建设、人口迁移、土地开发、教育用地不足以及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需有一定过程等因素,公办园建设滞后于幼儿人数增长速度,公办园体量不大、数量不足、学位紧张,出现一些地区进公办幼儿园要摇号的做法。2020年我省公办园占比是56.22%,离甘肃省预期公办园指标60%少3.78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兰州市城关区仅仅只有20%的幼儿能上公办园,其余只能选择上价格昂贵的民办园。城关区保育院负责人说:“我们保育院一共6个班,近期申请入园的幼儿大量增加,学位数量实在有限,无法接受更多的幼儿入园。”

2.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不广。近年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缓解入园难、实现就近入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普惠性幼儿园房屋租赁费高昂,商业性的水电暖及物业费也很高,教师工资、五险一金的负担重,很难获得预期收益,要求转回营利性幼儿园。调查显示:城市幼儿园、高端幼儿园倾向于选营利性,农村幼儿园、低端幼儿园倾向于选非营利性。整体来看,多数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更愿意选营利性的幼儿园,导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不广。

3.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亟需加强规范管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进度与城市扩张速度相比存在失衡问题,部分开发商对1000户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建至少为6个班的幼儿园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不能按时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有的尚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在规划区域内配建幼儿园。

4.幼儿园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甘肃省各县(区)幼儿园没有统一管理部门,没有合理规划园舍布局,从而出现一些地区幼儿园数量多,而一些地区幼儿园少或者没有,无法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要求。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安宁区十里店地区集中了区幼、师大、实创、十里店街道、黄河保育院、七彩阳光、市政蓝星、天成8所幼儿园,而沙井驿地区也仅有6个班规模的1所公办幼儿园和街道审批的3个幼儿托护点。

5.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缺乏。从教育发展走势看,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些优质公办幼儿园和有知名度的民办幼儿园成为家长追捧的目标。优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较少,多数民办园规模偏小,办学条件差,房屋陈旧,保教设施种类少、数量不足,存在安全隐患,保教质量不高。因此,出现“优质公立幼儿园靠关系,私立园涨价没商量”的社会现象,优质公办园大班额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幼儿园教师数量供给不足,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1.幼儿园教师数量供给不足。甘肃省幼儿教师的补充速度滞后于资源的扩充速度,供需之间的缺口较大,虽然近几年幼师比列在逐年下降,但与《甘肃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规定“县级及以上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与幼儿比例为1:10、乡镇及以下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与幼儿比例为1:12”的师幼比相比还未达标。资料显示:“2020年,甘南州缺幼儿教师约1767名,目前还缺幼儿教师842名。由于各市县编制普遍紧张,可调剂用于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量有限。”[5]

2.幼儿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2020年,甘肃省在编教师92.2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7.75%为大专以下学历。在一些地区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或幼师专业的教师占比不倒50%,制约了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资料显示:“甘南州目前现有幼儿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或幼师专业的仅占42%,其余为非学前教育专业和中小学转岗教师,普惠性民办园有一些教师为中专学历,农村民办园还有高中毕业教师。”[5]部分企业、集体及民办园教师虽然持有教师资格证,但缺乏教研能力和工作激情,组织教育教学的水平不高。

3.教师待遇差距很大。一些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和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影响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偏低,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4.幼师培训过于统一化,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培训。目前甘肃省教师培训没有针对不同渠道进入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进行分类培训。近年来民办幼儿园没有纳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参加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专业素养较低,不能适应科学保教工作。

(五)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家园教育脱节

1.存在小学化倾向。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科学的保教理念与方法,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多以写汉字、拼音、算术、英语等教学为主,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上数学语文英语课、写作业。不注重幼儿习惯养成、心理品质和智力发展等的培养,导致幼儿园在教学中存在“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健康成长规律,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给幼儿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幼儿园与幼儿家长联系互动较少,幼儿教师没有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忽视了家园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家庭、家长在教育幼儿所具有的天然优势,致使幼儿园保教质量大打折扣。

(六)学前教育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体现在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上。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甘肃省14个市州中兰州市和河西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强于其他地区,在同市(州)内各个县(区)学前教育发展之间差距较大。其次,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户籍政策影响,投入向城市倾向,使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于城市。虽然甘肃省这几年向农村地区有需求的行政村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推动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农村的学前教育整体发展落后于城市。“公热民冷、城强乡弱”,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再次,学前教育园级间发展不均衡。由于教育政策导向上的偏差,国家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多投入示范幼儿园、窗口幼儿园,导致了一些薄弱园存在,对不同性质的公办幼儿园和不同等级的幼儿园间投入差异拉大了幼儿园间的差距,造成了园级间的不均衡发展。

(一)出台学前教育立法,實现依法依规治园

目前教育部已经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法草案文本,加快学前教育法研究修订工作,期待早日颁布《学前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强化政府领导、组织、统筹和保障的能力,确定和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明确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办园条件、教师准入、监管督导等内容,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范围和标准做出科学界定,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幼儿园建设与运行、师资要求与资格认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与幼儿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法律保障。在地方层面,随着《学前教育立法》的出台可以为省市(州)学前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给予具体、明确、可行的价值指引,调动地方积极主动出台地方性的学前教育法规,进一步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推进学前教育依法办园、依法治教,实现学前教育普惠均衡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深化发展

1.完善落实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的财政投入体制。根据扩大普惠性资源、改善办园条件、补充配备教师、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等现实需求,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和比例,明确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性教育预算中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各级政府逐年加大教育财政性投入中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

2.明确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的重心。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加大支持深度脱贫县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农村幼儿园及购置必备的室内外活动器材、生活设施设备和玩教具。省级政府持续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资助财政投入。

3.完善经费投入保障体系。以县为单位核定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成本与生均成本,合理确定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完善公办园收费标准适时调整机制,合理制定普惠性民办园、企事业单位及集体办园补助标准和收费具体办法。有效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平抑收费和引领方向的作用。严格落实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提高新开办民办园争创普惠园的积极性,提升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根据市场变化由营利性民办园自主确定生均合理收费标准,规范举办者获得收益范围,建立民办园办学成本核算制度,依法监管民办幼儿园收费价格,坚决控制过度逐利行为。

4.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缓解学前教育经费压力。政府持续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增加捐资经费助力学前教育;鼓励商业银行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低息优惠贷款,落实无偿或低偿提供教育场所与设备、土地使用的配套费减免、办学收入的税费减免政策等多种补贴优惠政策,缓解资金压力,保证民办园办园条件改善,以缩小民办幼儿园在办园条件与公办幼儿园的差距。通过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减轻家长学前教育负担,为人民群众提供“付得起、有质量、可获得”的学前教育。

(三)分类施策,有效扩增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

1.科学合理调整布局结构。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将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列入全省“十四五”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坚持普及普惠学前教育发展和幼儿就近方便入园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教育、人社、编办、住建等有关部门工作,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常住人口规模变动情况、适龄入园人数的需求,分析当前学前资源存量的承载力,科学预测甘肃省各市州三孩政策带来人口增长的学位需求,科学设定新增及扩建幼儿园建设内容、规模、配置等,市级相关部门能在划拨教育用地、规划建设教育设施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构建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布局结构,保障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供给,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各项指标。

2.按需有效扩充公办园教育资源。启动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扩容增量向城市倾斜,加快缺配城市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充分利用企业闲置办公用房、闲置安全厂房及中小学闲置校舍等资源,采取政府出资建设、对有条件的小规模公办幼儿园进行升级改造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政府公办等办法,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以此扩充学位供给。充分动员企事业单位、普通高等学校、街道、部队等主体通过独立开办或合作开办的方式积极参与公办性质幼儿园建设,按“一园一价”审核保教费,并拿出部分学位对社会开放招生,填补部分企业集中区域公办幼儿园的缺位。对于园所分布较密集的地区进行适度控制,提高办园门槛和质量。

3.多途径创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甘肃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管理办法》(甘教基二[2019]10号),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两方面作用,通过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定额补助及设备费补助制度,采取政府租地招标办园,以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税金、教研指导、派驻公办教师等多种方法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性幼儿园,形成“民投公管”“民办公助”等相结合的办园模式,进一步扩大全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

4.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多部门协同形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合力,着力解决规划不到位、建设慢、移交难、保障弱等问题,做到新建小区幼儿园应当与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要求配套幼儿园只能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5.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要以方便学生入学、接受优质教育为前提,通过结对帮扶、举办分园、强园帮弱园、委托管理、承办新园、合作办园等办园模式,建立捆绑式的发展关系,采用教师轮岗互换、代职的方法,发挥各级各类优质示范幼儿园带动作用,推进办园品质建设,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加大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省级一类幼儿园、标准化幼儿园的力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高办园质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师资力量

1.足额配齐幼儿教师。摸清岗位需求,继续向中央编办积极争取对甘肃省经济薄弱地区教育编制的支持。健全编制、财政、教育、人社等部门多方协作机制,将可调配的编制资源向学前教育倾斜,依法统筹考虑目前市县实际可调剂用于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数和用人额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开发学前教育公益性岗位并将幼儿教育服务纳入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招考范围,允许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考取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经考核合格进入幼儿园,加快补齐配足教职工。

2.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完善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在编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通过生均经费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设立公办幼儿园临聘教师专项经费,逐步提高聘用教师工资收入,确保临聘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民办园教师收入不低于甘肃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将部分办园收益用于改善教师福利待遇,按照5%逐年提高教师待遇,足额足项为教职工购买“五险一金”。实行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办法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对待制度。

3.做好幼儿教师的培育工作。扩大高职、大学中学前教育本科层次招生规模,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保育员相关专业建设力度。将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纳入全省教师培训体系,完善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体系,探索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每年不少于一定数量学时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训制度,努力实现幼儿园教师培训“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全省幼儿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所需经费从各市劳动力技能培训费用中列支。积极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多读专业书籍,稳步提升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和增强自身的理论内蓄、人文素养。经常性举办“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幼教名师风采展示”“园长讲坛”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和保育员的保教水平。

4.加强幼儿教师管理。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标准,严把学历关,严查資格证,实现到2022年全省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互帮互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师风建设。对违反职业行为规范、品行不良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终身不得从教。

(五)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提升保教质量

1.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施教。各幼儿园园长要吃透国家政策,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不断提高幼儿教育专业水平,努力深化保教改革,严格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园施教。坚持游戏为基、健康第一、保教并重,深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加强幼儿园开展课程建设的研究,开发幼儿园特色课程,推动幼小衔接,全力为幼儿扩大游戏场所的空间,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强化教研协作体系。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机制,配置学前教育研训专职教研员,常态化地开展幼儿园保教质量指导活动,鼓励支持省、市一级优质园教学名师及优秀园长定期面向薄弱园、农村园送教送培,加快缩小城乡幼儿园之间、幼儿园之间保教质量差距。

3.建立教学监督评估制度。实行班子成员行政值班制度,监督指导课程实施,进一步加强日常考核,抓好常规教学检查,促进专业技能提升,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制定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切实为社会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

4.完善家园协同育人机制。对幼儿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积极开展保教工作,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幼儿园家庭协同育人,幼儿才能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间经验交流、家长科学育人知识培训及咨询服务等活动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思想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为孩子提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文体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高尚品质。

(六)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幼儿园整体水平

1.进一步明晰管理机制。将学前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强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配备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专职监察干部。严格执行相关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度、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安全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落实到位,避免在工作开展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应付、责任混乱以及相互推诿问题。

2.加强安全监管。坚持把幼儿园安全工作始终放在工作首位,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和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幼儿园问责与退出机制,坚持开展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提高教师及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防范能力。升级改造幼儿园安保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100%的幼儿园配备常态长效智慧监管安全视频系统,加强对幼儿园餐饮食品、园舍、消防、游戏设施、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对安全隐患严格整改落实,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幼儿园的绝对安全。

3.加强督查工作。各市州教育局要建立健全幼儿安全督查长效机制,落实每3-5年对全省所有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进行一轮督导评估,对依法办园、师德师风、安全卫生、常规管理、活动开展、招生收费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检查或随机抽查,依法依规对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的给予限期整改、停止招生、取缔办园资格等行政处罚,及时就检查落实情况、纠正和解决结果进行总结并向社会公布。

4.加强源头监管。严格实行幼儿机构准入制度,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各级各部门监管范围,按学前教育机构设置的条件和标准严格进行审批,要申办幼儿机构,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幼儿机构。坚决遏制高端配置的“天价园”“贵族园”,确保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公平。

总之,“有园上”“上好園”既是广大家长内心最真切的诉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然选择。让学前教育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质量完成幼儿园增量工程,保障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是各级政府肩负的责任。甘肃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紧跟国家发展学前教育步伐,树立全面的健康发展观,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优质教育的期盼,提高政策执行的前瞻性,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坚持公办与民办、城区与农村、数量与质量并重,继续巩固和拓展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开创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此不断使“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的追求目标。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16)[2010-11-21]http://www.edu.cn/xue_qian_779/ 20101124/t20101124_543764.html.

[2]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EB/OL].[2017-05-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705/ t20170502_303514.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15].http://www.gov.cn/xinwen/2018% 2D11/15/content%5F5340776.html.

[4]张旭.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下),2019(15):04-07.

[5]甘南代表团:解决甘南州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紧缺问题[EB/OL].(2018-01-28).http://www.gsrdw.gov.cn/html/2018/yjjy_ 0128/16808.html.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成效高质量发展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