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的小学高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研究

2022-04-02 10:48黄丽钟永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图形化整本书名著

黄丽 钟永江

●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词汇。2021年是中国基础教育迎来变革的一年,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未来学校为国家发展创造了更美好的未来,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而信息技术嵌入教学系统,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同发展的这种打破时间、空间的学习重构,必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 总体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借力“十四五”规划,重点打造社会主义未来学校资源供给虚拟化,构建数字学校,力争实现新形态学校资源体系。因此,语文学科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同时强调教师要将中华认同教育目标与任务分解,并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本课题设计为读后交流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库,通过班级圈、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经历“文字阅读—理解提升—视野拓展—思维转变—文化理解—精神滋养”的过程,领略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世界。

案例设计

1.教学目标

利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学习典型事例和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了解鲁迅先生和《朝花夕拾》一书的诞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四字精髓思想”;了解文学的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新时代立德树人好少年。

2.本课传承

《朝花夕拾》是一本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有机融合为一体的书。本节课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以图形化编程工具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做整本书阅读时指向“生长”的阅读教学,勾连自然、教育学、人类学三种意义上的生长,培养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人的“脊梁”,其精神品质、文化内涵世代传承,深刻影响着每一代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通过鲁迅作品和鲁迅成长足迹,提炼“爱、诚、进、韧”四字的思想精髓。

3.教学重难点

品评重点句段,了解刻画人物之神,體悟作者思想感情,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重构的精髓。

4.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谈话导入

师: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的这本《朝花夕拾》,它用黑色作为封面背景色,在心理学上暗示着权威、高雅、低调、创意、执着、冷漠、防御,你们看完这本书了吗?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什么感受?(预设1:学生读不下去,读不懂。预设2:学生不知道讲的什么内容。预设3:学生能读下去)毛泽东曾说过一段话,如图1所示,你们猜一猜,这段话中“他”是指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的两个话题,分别指向整体感知和作者形象,通过上课之初的交流和评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发师生共鸣,有利于打开整本书阅读的话匣子,营造参与后续讨论和学习的轻松氛围。

(2)一书一作者,悟写作主题

师:拿到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对“朝花夕拾”这四个字你们了解多少?(预设1:“朝花夕拾”的意思是“回忆的记事”。预设2:这本书最开始的名字是《旧事重提》,后来才改为《朝花夕拾》)

了解了书名后,我们就要去了解作者,课前同学们在虚拟资源空间库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预设:1.鲁迅的代表作;预设2.笔名的由来,什么时候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预设3.“鲁迅”的前因后果等)

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后,我们还要了解什么?(家庭背景)请看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教学,立足“内容重构”的阅读策略,用补充材料打通整本书阅读,为下文人物品质活动环节奠定基础。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用一篇材料将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那么,除了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还要了解什么?(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该活动承接“家庭背景”这个环节,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学生更立体地了解作者搭建支架,拓展学生多元认知,建构在资料汇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理解。通过鲁迅作品和鲁迅成长足迹提炼“爱、诚、进、韧”四字的思想精髓。

(3)探讨名著,走进《朝花夕拾》

师:《朝花夕拾》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的一角,这就是“名著”。那么,怎样的书才算是名著?你觉得哪些书是名著?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重新认识名著,教师概括书中所探讨的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内涵,用“评价”的方式润浸心灵。

师:《朝花夕拾》中塑造了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不同阶段的人物,请看图2中的文字,猜一猜写的是谁?

综上所述,如果要把一个人写得活灵活现,写得具体,应该怎么写?下面,我们借助图形化编程工具,以《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为例,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我”对阿长情感变化完成图3。

设计意图:将图形化编程工具运用于课堂,既能使复杂的文字简单化,也能使学生对阿长这个人物的认识更加清晰化、立体化。

(4)我是朗读者,你的故事我来说

师:通过编程工具,我们对长妈这个人物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下面来做一个尝试——你的故事我来说:假如你就是鲁迅先生,晚年了,想写一写有关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这几个人的回忆录,该写什么呢?大家先尝试说一说。(请三位学生来说)这三位同学和鲁迅写的有什么不一样?(鲁迅不仅仅写人,还通过写人反映社会的现象,突出主题)所以,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读完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书,写在书本的第一页。

设计意图:“评书”是整本书阅读的一种能力,在了解作者、典型人物、精彩故事、独到主题的基础上概括独特的感受,弘扬、传承先进文化的意识。

师: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品味语言来体会这本书的魅力,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如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新文化运动。

在看这本书之前,很多同学问过老师,为什么要读这么难的书?现在老师想跟大家共享《告诉你我为什么要读书》这篇文章,以读书的意义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后请同学们在“班级群”论坛上参与主题讨论,发表个人所得和想法。

● 反思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碎片化、浅表化、功利化的情况。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笔者将课本与“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书目打通,在课内的“鲁迅单元”单篇教材基础上,以《朝花夕拾》为阅读材料补充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经典名著的价值”的意识,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元素。

整本书阅读,“本”是指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的活动”为开发研究策略,鉴于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实际状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人物”作为主要线索,既帮助学生对鲁迅先生进行网状认识,又运用图形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书中的经典人物,同时,通过对人物回忆录的二次创作,帮助学生感受鲁迅语言创作的独特性。

鲁迅先生的小说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难啃的“大骨头”,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对书中隐藏的先进文化挖掘还不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较薄弱,在后续的授课中,可通过播放鲁迅录像或参观的方式,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与做中。

猜你喜欢
图形化整本书名著
基于Arduino图形化编程的教学应用研究
《论语》整本书阅读
浅谈图形化编程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