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中的艺术实践与具身设计:对话苏珊·马修

2022-04-02 17:04
广东园林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修尺度风景园林

导读:本期邀请罗德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学科副教授苏珊·马修讨论该校设计课程融合多尺度的思维模式,以及与科学、艺术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方法。另外,马修教授介绍了其多年来关于景观环境现象感知与可视化的田野调研和工作坊实践,分享了她对空间调研中身体感知和信息转译的观点。对于罗德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教学重视创作和设计过程中的“批判性制作(critical making)”,马修教授认为艺术与直觉的认知力有助于学科处理周遭环境中文化、美学和记忆的复杂性。

蔡明洁: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风景园林教育发展的方向。在2020年的风景园林系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中,我留意到诸多关于 “乡村主义” (Ruralism) 的选题:将非城市区域作为研究主体,涉及到城市腹地、本土社区的发展模式等等。这似乎回应了当下被热烈讨论的星球城市化 (Planetary urbanization),即认为非城市地区因全球化的经济和物流带动,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城市和非城市的二元论被消解。2019年倡议的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也是一项立足于全美乃至更大尺度的空间政策,且其着重关注本地性及区域性特色的空间设计和规划。您如何看待研究与设计尺度的延伸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影响,尤其是对罗德岛设计学院風景园林教育方向的影响?

苏珊·马修: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学科领域一直是多尺度的—随着1960年代后期生态规划的引入,以及伊恩·迈克哈格(Ian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风景园林学科开始了对超越场地尺度的系统进行分析。而始于1990年代的景观都市主义思潮又将这些生态性的考虑带入城市,并将风景园林扩展到基础设施的尺度。如今,我们意识到“风景园林的思考” 目的在于检视人类与非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的建成环境与未来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当前关于研究乡村和区域尺度文脉的议题的转变,与其说是消解城市和非城市之间的关系,不如说是将当前所有的建成环境重新构建为人类文化、自然系统、非人类栖息地和气候动态相协调的环境。

在罗德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每门设计课程均着眼于不同的文脉背景,并融合了多尺度设计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设计课程都能专注于不同的关系组。譬如,一门设计课程可能关注于人类与非人类生态之间的关系讨论,而另一门课程则专注于一系列的社区、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在每一门课程中讨论身体尺度、空间尺度、系统尺度甚至区域尺度,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所运用的设计力量如何塑造出各种尺度的空间环境。在讨论这些关系时,我们也关注不同尺度下的时间和变化:从当前的感官感知,到文化更迭转变对建筑形制的历史影响,再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当下的风景园林设计既关乎形式,也关乎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变化之间的动态编排与演绎。

蔡明洁:另一方面,在美国风景园林协会基金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去年线上举行的2019—2020年度“研究与领导力奖”研讨会的6位获得者中,至少有3份获奖的提案与在地性的议题密切相关,包括:在美国中西部欠发达社区与当地汽车工业者共同研究城市的复兴计划,与当地部落建立密切联系以共同设计针对生态问题的策略等。而罗德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在2019年秋季新增的MLA/MMA (风景园林与海洋事务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正是与本州的罗德岛大学(URI)海洋事务相关院系跨学科合作,研究海岸与海洋相关的在地问题。您认为进行关于在地性的研究和设计的重点或趋势在哪里?

苏珊·马修:随着风景园林学科实践范围的日益扩大,我们认识到“直接观察法”和“跨学科协作”对于分析复杂的系统,和了解它们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景观都至关重要。风景园林师有能力推动各学科协同设计的过程,即将当地社区的相关经验及科学专业知识,与空间实践相结合,共同营造整体的空间环境。作为设计师,我们一边融合特定场地的本土知识与空间营造的专业经验,一边通过观察和传达我们所生活和体验的场地感知,丰富所在学科的知识体系。

在美国各州中海岸线面积比最高,拥有近643.7 km海岸线的罗德岛州,我们有条件观察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变化。罗德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拥有一个经常用于教学使用的滨海场地—蒂林哈斯特(Tillinghast Place),这是一个委托给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当地沿海农场,用于提供给学生们学习如何观察特定场地在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在研究生课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体验和目睹沼泽的季节性变化、因维护管理带来的海滩和沼泽变化、滨海植被因盐分侵入发生的变化,以及一年几次的特大潮导致的海滩和沼泽带淹没。反复的体验并逐渐习得观察这些变化的能力,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我们以更细致的方式来思考这些变化的累积及对景观的影响,同时让我们长时间接触到最微小的细节,从而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与罗德岛大学(URI)海洋事务相关院系一起合作的海洋科学联合培样计划始于2019年,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习到更深入的海洋科学知识。学生们将习得的以场地、观察和科学为基础的知识,与他们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的艺术和设计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倍感兴奋。我们认为以跨学科为基础的混合学科实践将成为下一个创新出现的地方。

蔡明洁:在2019年底,您作为研究学者与瑞典农业科学大学(SLU)的安纳普景观实验室(Alnarp Landscape Lab)合作,进行了为期2周的以“微气候因素如何在景观中定义空间”为题的田野调研和工作坊的实践。据我所知,您一直致力于“对塑造景观环境的不可视自然现象的测度和可视化”的研究,正如您在研究中提及的,微气候元素包括光、影、风、温度等自然现象,通过非视觉的感官性知觉定义了我们的环境空间。您可否与我们谈谈您是如何在这些研究项目中把控和操作触觉尺度和视觉尺度的?而这种基于感官性知觉的研究方法又是如何应用于我们风景园林学科的教学实践中的?

苏珊·马修: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提高我们的感官意识,特别是对物理边界不可视的空间的认知。我们的身体如何感知环境中微妙且稍纵即逝的变化(光、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这些感知如何转化为空间印象,是我尤为感兴趣之处。我们在户外空间环境中感受到被界定和包围的方式有哪些?为了系统性地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我选择一个环境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其场地的微气候条件,然后运用这些“数据”来可视化影响空间环境塑造的氛围。感官-空间性知觉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有新的方式保证我能从不同的气候因素中抽离出,并逐步地测量和观察它们,从而呈现出我的身体在空间中所感知到的一切。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是,将这种身体感知和理解转译为可有效传达的体量、深度、尺度、重量、韵律和氛围图像或者模型,因为这些元素都是帮助我们识别空间的特征。

我的调研方法利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对大气条件进行采样,但我的目标并不是依靠采集数据来测量和建立环境模型。相反,我认为使用工具、记录测量值和进行调研的行为可以用来训练身体(图1~3)。这是一种冥想、深度观察和物理性锻炼的过程,也是调整身心去感知识别空间的一种方式。在我的工作中,测量的工作帮助我放慢速度以注意和考虑细微的变化,并判断我观测到的变化是否重要。它通过我的身体和调研工作之间的“对话”,强化了我当下的感知和意识。仪器可能只会告诉我一件事情(特定的温度,风速与风向,光照强度),而我的身体则会将其置入感官知觉和空间环境中(我感到温暖,这些建筑正在引导空气流动,这些树冠营造出了凉爽而深邃的阴影空间)。通常,当我同时进行身体感知和测量工作时,我会不同意测量的数据,而这一惊讶的时刻往往可以帮助我意识和辨别出周围环境空间实际发生的情况。它让我自身更加沉浸在所调研的空间环境之中,并更加了解自己身体对空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系统性地分析我们的观察方式,将有助于了解身体如何感知不可见的事物。

在罗德岛设计学院,我们从这种强化自身的观察的方式开始,然后使用收集到的“数据集”进行操作。过程中,我们对“数据”的拆解与可视化的方式,促使感官体验和身体与空间反应的重新连接。虽然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助于更精确地观察复杂现象,但艺术的方法对于重构数据的“含义”至关重要。为了使数据具有空间意义,它需要被转译成我们能够识别并能感知的信息。传统的空间建模和绘制数据可以构建出空间氛围的松散轮廓,但对于在绘图中描绘空间感知,则需要艺术技巧的引入来唤起观看者的本能反应。一旦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氛围空间将变成我们在设计中可以积极地去塑造的对象。

蔡明洁:纵观全球的设计院校MLA项目,罗德岛设计学院的风景园林项目模式有鲜明的特色:既从属美国风景园林教育体系之内,又设置于艺术院校架构之下,得以与多达16个不同艺术(Fine Art)学科交流合作。据我自己的学习体验和观察,其教学重视创作和设计过程中的“批判性制作(critical making)”,而不仅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这种“用手思考”的设计哲学,是否体现了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教学中强调想法与行动并行,以行动推进想法完善的方法论?您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独具特色的多艺术学科环境所带来的交叉学科创新潜力?

苏珊·马修:我在上一个回复中提到了这一点,我相信我们都具有的艺术认知帮助我们将意义融入到对世界的理解中。“用手(以及感官和知觉)思考”与用逻辑思考方式不同,而罗德岛设计学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利用这些偏向直觉和感官的思维方式。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并不仅仅来自于逻辑、分析或者测量。运用我们艺术的和直觉的认知力,可以让我们通过自身对世界和周遭环境的反应来处理复杂性—无论是关于文化的、美学的、感官的还是记忆的。因此,我认同我们确实强调让手和眼带动思考而让头脑做出反应,并形成两者间来回往复且相互推进的一种思维方式。加上,我们的学生在不同学科中交叉学习各种设计类和艺术类的课程(图4~6)—从玻璃到数字媒体、电影、插画、摄影、雕塑等。我们确实观察到这种跨学科的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巨大潜能和所带来的的作品丰富性的激增。不同的学科都将带来各自不同的工作媒介、操作过程、观察方式以及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风景园林学科需要处理环境空间中诸多的不可见的复杂性,而当我们使用来自其他艺术学科的材料和工艺,将这些复杂性拆解时是令人兴奋的。要真正理解这一点,需要具体的例证,但它的核心是,艺术的实践使我们能够在不简化的情况下去表达复杂性,因为艺术实践不需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我们往往会忘记的是,设计同样并不总是需要解决问题。这类似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区别:散文更有可能通过清晰、精准和明确的描述来传达信息,而诗歌则更倾向于通过意象、隐喻和语义的多解来传情达意。对于我们,这两者都是必要的,因为景观空间设计同时需要精准性和表达力。关于空间和环境的讨论,我们往往不以纯粹的功能主义出发,而是常常运用我们的诗意与美学感知,来融入并理解空间和环境及其复杂性,因此我相信运用艺术化的过程去探索、分析和设计实践是有意义的。

蔡明洁:在过去一年多里,因为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地学校的师生纷纷开启了远程教学的新模式。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强调“制作(Making)”显然比“思考(Thinking)”在操作上更有难度。您可否与我们谈谈这种线上远程教学实践中RISD如何秉持和贯彻其独特的设计哲学—“批判性制作(critical making)” ?您的研究和实践涉及景观空间的可见和不可见性,景观的动态性,以混合的表达法处理不同元素在场地中的投射关系等。我认为这些议题在全球进入远程模式后尤其显得有探讨的必要。令我好奇的是,在远程教学模式中应用混合型表达法处理不可见信息于空间中投射的关系时,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苏珊·马修:关于远程教学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试图了解学生们可以如何进行居家条件下的“制作”。在不能亲身来到学校的情况下,他们需要什么工具,我们如何改变方法和材料,什么方式是大家都能够使用和操作的?课程中我们的许多制作过程来源于对日常材料的实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们使用他们能够找到的材料,在远程教學实践中继续秉持“制作”这个过程并不太困难。但我们同时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室环境里 “提问与质疑”的力量—面向30名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可以推进更多的实验的可能性,可以让每个人能够互相学习彼此的方法技巧,并产生一定的推动力来促进每个人向前探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彼此的工作过程。数字展廊平台(digital gallery)对于分享作品非常有用,而由于学生们不同阶段的成果一直在“展示”中,因此整个学期的工作进展—从前期实验阶段到最终的完成作品的过程,呈现变得非常清晰。幸运的是,学生们能够安全地使用RISD的大部分设备,无论是通过与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大机器上合作执行工作,还是通过使用低密度工作空间。非常幸运,我们所秉持和贯彻的“批判性制作”教学过程,因一以贯之地依赖于学生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并没有在新的远程教学模式下被牺牲。

在我所教授的专注于感官与不可视环境的探究调研课程中,远程学习中最棘手的部分是无法面对面地向学生介绍新的仪器设备和实地调研方法。我们无法作为共处一室的群体进行关于空间中身体与肢体动作的讨论和观察。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能够直接地观察到彼此的动作是多么重要。2020年秋季学期,我与跨学科艺术家斯图尔特·科普兰(Stewart Copeland)一起开设了一堂名为Body I/O (input/output) —身体输入与输出的设计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们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开发他们属于自己的传感设备,他们可以用它来进行环境调研并创建实时的可视化。我们从对身体运动的分析开始去了解我们是如何在空间中活动的。当我们意识到我们不能彼此共享通常用来记录和分析高速运动的设备时,我们开发了一种替代的工作流程,让每个学生利用手机拍摄自己,并结合使用电影、绘画和参数化工具分析自己的肢体运动(图7~10)。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在教学条件受限下被迫开发的新技术,在未来我们和学生能够面对面的教学中将继续使用。

蔡明洁:感谢您接受这次的采访并与我们分享了您的观点!

苏珊·马修:谢谢!

嘉宾介绍:苏珊·马修(Suzanne Mathew),罗德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学科副教授,曾任风景园林系硕士研究生项目负责人,美国注册风景园林设计师,拥有生物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等多学科背景。她的研究方向和作品采用跨学科的方式,测度和可视化景观空间中的自然现象。她研究和发展的测度方法将本能体验与技术调查相结合,以创造对景观基于感官性、瞬时性的捕捉以及空间性的描绘。马修在罗德岛设计学院任教之外,最近的研究工作包括作为风景园林研究学者于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 Oaks) 进行为期1个月的研究驻留,与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安纳普景观实验室(SLU Landscape Labs)合作进行为期2周的关于“微气候因素如何在环境中定义空间”为题的田野调研与工作坊实践,以及将在迈克尔威尔艺术家驻地(MacDowell Artist Colony)进行的驻留研究计划。

猜你喜欢
马修尺度风景园林
生日谜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尺度
马修曾迷上摄影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马修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