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西部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4-02 00:47程芳花陈志强
地理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科课程教育

程芳花 陈志强

一、引言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的高考制度进入了一個新的阶段。当前我国教育力求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局面,新高考改革符合我国新形势下的国情[1],也对高中地理的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2]。与此同时,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面简称新课标),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在新课标理念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重要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直接催生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3]。在新高考、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地理学科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新高考改革地区,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的和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学教育领域的热点,地理学科地位显著提升;而在新高考尚未推行的西部地区,限于匮乏的教育资源、落后的教学理念等问题,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可谓是停留在“应试”阶段,其教育价值也被忽视,学科地位处于边缘角落。

目前关于西部农村地区地理教育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较为薄弱,新高考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适应、接轨新高考改革是必然选择,聚焦西部的地理教育研究,对巩固国家脱贫攻坚的成果、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发挥地理课程的教育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西部某县支教一年,对此深有体会,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及长期的课堂观察,分析西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西部农村地区的地理教学及新高考的顺利推行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2.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采取非实名制实地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文理科选择情况、新高考选考科目选择情况、选考的影响因素等。调查对象为高一、高二及高三年级的233名学生;调查学校属于公立学校,为西部某县农村高中学校。问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发放,总计发出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约96.9%。在有效问卷中,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大,分别为男生118人,占比约52.21%,女生108人,占比47.79%,调查样本符合该县高中生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访谈调查

在阅读相关文献之后,针对性地设计访谈问卷,并利用平时的学校教研会,与该校地理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研究性访谈。访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在新高考即将到来的形势下,学校对新高考改革的应对情况、地理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地理现状等,并针对突出的问题提出策略与建议。

2.3 课堂观察

笔者在西部该县支教教学的同时,在该校进行了多次的课堂观察活动,并及时记录。同期利用县级组织的教师培训大会,与该县其他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交谈,了解该县其他农村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三、结果分析

3.1 地理学科处于边缘地位

(1)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足

对学科的重视度影响着师与生的教与学态度。当前,西部该县实行旧高考的文理分科模式,高中地理的课程模块内容不变,地理依旧被当作一门不重要的“副科”看待,学校普遍存在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够的问题,该问题又基于重理轻文的事实,是多个学校常年客观存在的现象。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当地不少学生甚至需要多次复读方能考上大学,在选择理科更好报考大学的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对理科倾向性投入,作为高中文科科目的地理,自然不被重视,如此又导致地理学科及地理教师师资队伍的欠发展。

(2)地理学科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建设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访谈发现,该县地理教师普遍较少,一个学校仅有3名左右的地理教师担任全校的地理教学工作,加上行政任务的安排,地理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无暇顾及专业素质的提升,专业研究成果较少。地理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准则和指南,关于新课标,大部分教师听说过,但并未认真翻阅,乃至实践。学校缺乏针对地理课程的专业化培训,大多是通用的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反应“对地理课程实际教学用处不大,听听就过去了”,且地理教师的发展机会较少,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

(3)地理教学设施配备不全

现代教育设备能够促进城乡间的教育公平,带动教学思想、模式的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S中全校仅有两个共用的多媒体教室,使用前需要去办公室找专门的管理老师取钥匙,用完当天需及时归还,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因此地理教师几乎没有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学校在近两年才买入地球仪和地图辅助地理教师教学,而地形模型、标本或与地理课程相关的实践场所更是欠缺。而R中近年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使用的并不频繁。Y中情况较好一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成效相对显著。总体而言,当地地理教学仪器设备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有待继续推进。

3.2 地理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1)教学理念的陈旧

在新高考和新课标的背景下,倡导的是人本主义,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然而该县尤其农村地区依旧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延续旧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陈旧。教材属于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但大部分教师依赖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并未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学生仅有课后习题册辅助学习。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单一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限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S中师生的地理教学在传统的教室黑板上进行,通过教师的口述和板画授课,学生缺乏直观的地理学习渠道,难以建立学习的认知结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属于传统的教授式,教师说,学生听,缺乏课堂互动,几乎没有形成地理课堂的生成性。三所高中都限于薄弱的基础教育条件,本土的地理实践活动非常之少,缺乏对课程的创造性开发。

(3)方言授課的影响

教学语言影响教学效率。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由于地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当地教师普遍使用方言进行授课,学生使用方言回答问题。方言感染力相对较强,能让学生更有认同感,然而地理课程的概念不少较为抽象、复杂,教师需要使用更多词汇来解释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学生的吸收效率也较低,方言授课对地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4)教学水平的停滞化

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高水平教学需要教师时间、精力和情感的全面投入。由于地理学科的不受重视,地理教师的发展机会较少,导致自身也存在懈怠心理,存在循规蹈矩地把教学任务完成即可的心态。课堂教学投入有限,整体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全面发展重视不够,没有开发学生智能和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学校及教师的“应试教育”痕迹较重。

3.3 学生地理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

通过了解影响学生选考地理的因素,能够从中窥见学生的选考倾向,帮助更好应对新高考和高中地理教学,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根据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在学生选考的相关影响因素里(图1),可知占比较重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兴趣倾向、能力擅长、高校招生专业要求以及学科的难易程度,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

(1)对地理学科的认可度低

学科认可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科的学习效果。针对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得知,由于学校的倾向性引导以及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影响,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可度不高。根据调查,如若实行新高考,选考地理学科的人数会相对增多,接受调查的226名学生中共有103名意愿选考地理学科(图2),学科地位相应会有所上升,然而在总体科目上看,选考地理的学生人数仅排在六门学科的第五位。在问卷中,选项“你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对你未来生活发展的重要程度如何?”,选择“非常重要”的仅有21人,占9.29%,选择“重要”的有94人,占41.59%,而选择“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的学生占到了49.11%,可见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在中学地理教育上并没有得到发挥。对地理知识的不够重视,也直接影响当地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知,不利于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认可度较低,学生对地理学科相当不重视,上课不愿意听、作业敷衍了事、考试应付而过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也使得部分热爱学习地理及潜在喜欢地理的学生受到较大影响。学校及教师对地理学科的轻视是造成地理学科认可度低的重要因素。

(2)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差

兴趣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内驱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地理兼具文理科特征,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现代化地理信息技术的缺乏运用,以及“蜻蜓点水”般带过的课堂互动,在没有一定教学工具辅助的情况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较差,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无法提升。在缺乏足够的外在和内在驱动力的情况下,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存在明显困难

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科的态度和兴趣。经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地理困难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问题,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较差,大多只能靠想象,对于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较弱的学生而言,不少课程内容是直接放弃不学,更多只是理解教材上的浅层意思。由于学习存在困难,学生的获得感不强,更加不愿意学习地理。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抑制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不利。

四、结论与建议

4.1 认识地理学科教育价值,提升认可度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须”[4],我国自古也有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学习地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完善、对学生的生活与终身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发挥中学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是增进国家、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教育途径。高中地理,不只是一门需要考试的课程,更是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帮助西部农村地区“教育扶智”,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的一门大学问。学校层面上也应重视中学地理教育,合理引导教师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与态度,提高地理学科的认可度。

4.2 深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化时代大利教育公平,大利教育资源的获取。学校应加大对校园硬件设施的投入,完善现代教育设备,辅助地理教学,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协作机制,互通有无;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此来加强自我提升,以及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图像,以提高地理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强化地理教师专业素养,适应改革需求

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及对地理教育价值的体悟[5]。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南针,课程的改革、学生的选考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角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教师也应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提高个人魅力,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地理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注重普通话的应用,在重要的地理概念上,避免因为方言的翻译而出现理解误差。学校也应加强地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相应的地理学科专业化培训,以提前适应新高考的模式。

4.4 转变地理教师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引领教学行为,地理教师也应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虽在西部地区,也不应固守旧教学思维,照搬教材内容,应实时关注地理学科前沿知识和热点,加强课内外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对高中地理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和有效的教学讲解。要注重合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必要的课堂互动,以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善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问题式教学,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5 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南针,地理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智育向德育转变,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用综合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地理教师要学会重新整合教材,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尝试跨学科教学,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地理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地理课程融入对西部地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切实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

4.6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激发内在动机

高中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地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案例教学,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注重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强化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自内心喜欢地理学科、认可地理学科,促进地理学科在西部农村地区的地位提升与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题解教育『三问』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