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2022-04-01 04:07谢海荣
幸福家庭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法治道德

■文/谢海荣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性情较为冲动,因而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在中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重视知识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结合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合适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探究、总结、提炼等环节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一、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多记多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这种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学生能够快速思考得出答案,却不能将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点。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一些教师虽然在讲台上认真地讲解知识,但没有注意台下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内化所学知识。

最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不高。

二、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要求

第一,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树立学以致用的思维。

第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部门明确规定,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高效课堂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进行自主探究。

三、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选择贴合生活实际的话题

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基于实际的教材内容、课程教学标准、教学目标等,选择贴合生活实际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确定合理的话题内容,才能帮助学生了解现实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事件或学生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践案例。例如,在教学“学习伴成长”时,教师可先结合整体的教学目标,构建话题“学习价值是什么”。针对这个话题,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时事新闻或者社会热点事件。比如:某图书馆在闭馆期间,为一名80多岁的读者打开了图书馆大门;一名60岁大爷成功实现大学梦。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大家认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感觉到枯燥或乐趣,那么大家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和交流,归纳出了一系列的感受和见解,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围绕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的知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探究相关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对外界新奇的事物较为感兴趣,相较于在课堂中接受理论知识教学,他们更喜欢实践活动,如外出活动、社会实践或游戏环节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初中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和想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以“网络的利弊”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使用网络利弊的资料,并用视频的方式展示查询成果。有的学生展示了两段使用网络的经典案例,其中一个学生应用互联网查询资料,间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另一个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在讲完两个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网络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个组持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论。学生通过整理资料、互通观点等环节展开辩论,从而在辩论过程中不断强化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构建议题,让学生参与交流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需进行积极引导,构建具有层次性的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议题所表达的核心价值,并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设计问题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和讨论,再与学生交流沟通。

例如,在教学“探问生命”时,教师可以构建“生命的延续”这个议题,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西游记》中的相关片段,向学生提出问题:“每个妖怪都想吃唐僧肉,是因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在我们现实世界中,人类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接着,教师讲述故事“在进入严寒天气之前,蚂蚁会存储大量的食物,集体搬家,确保有足够的粮食补给”,继续提出问题:“我们从蚂蚁的身上,可以得到有关生命的什么启示?生命是可以取代的吗?”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积极讨论,认为生命是具有独特价值且不可取代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议题式教学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生命的意义,从而学会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生活化情境,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情感共鸣。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主题,插入生活化议题:“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要好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社交圈。朋友和家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那么你们认为和朋友相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想一想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感激的朋友,自身对朋友的认识、对友情的想法等。有的学生认为,友情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如果自己与曾经的朋友分开,各自结交了新朋友,那么友情会逐渐淡忘;有的学生认为,友情就是一直结交新朋友,如果能帮忙才能称之为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使其畅所欲言。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观念,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五)创设学习情境,构建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课程内容,深入理解课程价值,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构建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

例如,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时,教师可以扮演电视栏目主持人的角色,借助课程教学内容导入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情境中,深入了解课程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从劣质奶粉、地沟油等社会热点着手,引导学生走进法治天地,向学生讲述食品安全问题与生活饮食存在的关联性,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探讨我国相关法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具体意义。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法律情境,并以此为例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比如,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老赖、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此类法律情境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什么造成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对法律保持什么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互动,营造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加入课堂讨论环节,使其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借助构建情境导入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互动氛围,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感受,并了解学生对法律的实际想法。同时,教师借助议题导入完成课堂教学,简化了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明白了所学知识的真实意义,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新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道法课堂的刻板印象,切实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法治道德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