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丽杰
幼儿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陶行知指出,让幼儿有动手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当代幼儿园教师应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吸取营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生活教育理论,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具有实践性的,我们不应该唯书本是从,而应该将教育向生活开放,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是社会生活实践。”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融入美术作品中,使幼儿体验到参加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向幼儿传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操作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
比如,在美术活动“颜色变变变”中,笔者在活动区域投放了各种颜色的颜料,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并进行操作。这些颜色是幼儿平时在绘画、手工和其他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他们对这些颜色并不陌生。但是在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对各种颜色的变化还不够清楚。为此,笔者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对颜色进行了基本的讲解,让幼儿了解了三原色、复色等相关基础知识,再带领幼儿观看视频,让幼儿掌握简单的颜色搭配和调试知识。接着,笔者让幼儿自主选择颜色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这时,笔者发现幼儿开开拿到颜料后却没有动手操作,而是坐着发呆。在笔者的询问下,开开小声说:“老师,我怕自己弄不好,把颜料弄坏了。”笔者拿过开开的调色盘,一边为他示范,一边对他说:“你看,操作方法很简单,你也可以的,大胆地尝试吧。”在笔者的鼓励下,开开大胆动手实践,调出了各种漂亮的颜色,他很开心,兴趣越来越浓厚,并和同伴开始尝试将三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幼儿经过操作后发现,用红色、蓝色、绿色可以调配出黑色。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调试颜色的方法越来越熟练了,很多笔者都不知道的颜色搭配,他们能马上答出来。由此可见,幼儿通过动手实践积累了生活经验,了解了知识的本质,提高了探索能力和实 践能力。
陶行知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笔者认为,教育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不足,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带领幼儿感受不同的生活情境,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以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支撑,使幼儿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促进幼儿呈现更多的优秀作品。
例如,在“奇妙的海洋”主题捏泥活动中,笔者预设的活动目标是使幼儿能够动手捏出不一样的海洋生物。但是幼儿对海洋中的生物并不是很了解。为了增加幼儿对海洋的了解,笔者为幼儿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一些海洋生物的形状和特征,并向幼儿讲解了海洋中部分鱼类的名称。笔者还和家长主动沟通,请家长在节假日时带幼儿到海洋馆参观,让幼儿对海洋生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主题活动中,笔者指导幼儿选择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幼儿在动手捏泥的过程中通过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了艺术灵感,他们创造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如海龟、海星、小丑鱼等。在展示作品时,幼儿创作出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海洋生物,组合成了一个漂亮、有创意的海洋世界。
又如,在“我长大了”美术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足迹,笔者请家长整理了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然后以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自己以前的模样和现在的样子,找出自己变化的地方,然后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在活动中,每名幼儿都画出了与众不同的自己,他们通过绘画,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体验了成长的过程,感受了生命的美好。
陶行知提出,我们要让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并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外部环境对幼儿有着熏陶作用,教师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第一,在幼儿美工区环境创设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喜好为主,同时融入相应的艺术元素引导他们进行创设。幼儿喜欢色彩斑斓和无拘无束的环境,教师要尽量选择色彩明艳的作品、生动有趣的材料创设活动室的环境。环境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元素,在环境作用下,幼儿将收获审美体验,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第二,在春天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前往植物园,让幼儿欣赏自然之美,感知植物世界的瑰丽多姿,使幼儿感受美、认知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发现美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第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如国外的一些经典名画《星月夜》《向日葵》等,和我国一些传统的水墨山水画都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美术作品。在欣赏完这些艺术作品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模仿创作,要求幼儿不仅能够进行模仿,同时还要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想。
以美术欣赏活动“四季的树”为例,笔者为幼儿提供了四幅用同样的几何图形重叠组成的画,这四幅画的构图是一样的,看不出具体的形象,但它们的颜色搭配不同,分别表达了四季。在欣赏这四幅画的过程中,幼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佩佩说:“我觉得第四幅是春天,因为在春天所有的花都开了,所以是五颜六色的。”琪琪说:“我觉得第一幅是夏天,树上有绿绿的叶子,天空中还有大太阳。”笔者问幼儿:“颜色除了可以表示四季,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纷纷开始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中。瑞瑞用褐色表达哭泣,他觉得这个颜色比较浓重,适合伤心的氛围;开开用紫色和玫红色表达梦想,他认为紫色和玫红色都是比较靓丽的颜色;等等。每名幼儿都很开心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很高的 积极性。
由此可见,生活化的美育环境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美,激活幼儿的艺术情感,启迪幼儿的想象,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学会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美术教育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自我表现,通过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陶行知提出,每一位学生都有特长和潜能,需要我们去发掘,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美术教育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每名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创作,这样他们才会敢于想、敢于做。但同时,幼儿的年龄较小,有时候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知识点,让幼儿在情境体验中感受不同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给幼儿营造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把美术活动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还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使幼儿掌握一些初步的观察方法,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大班“会变的脸”美术活动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了各种各样不同特点的人脸,这些人脸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来的。然后笔者请幼儿感受这些人脸的表情和五官特点,说一说这些人脸和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见到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接着,笔者让幼儿尝试用变形的手法,手工制作人脸。在创作过程中,幼儿纷纷大胆进行想象,有的幼儿想到了用纽扣来作为眼睛,两只眼睛的大小、颜色各异;有的幼儿想到了用糖果来作为嘴巴;有的幼儿想到了用纸片来作为头发,卷一卷、拉一拉。有的幼儿做出的脸像蝴蝶;有的幼儿做出的脸像太阳;等等。活动结束时,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人脸,这些作品丰富多样、生动有趣,表现了幼儿大胆、率真的特点,颇具 创意性。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教师应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美术活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运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活动,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不断结合实践,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更加巧妙地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以更好地提升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真正让美术活动成为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使幼儿在生活化的美术活动中展现自我,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