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磊,周忠发,高礼安,傅良同,石亮星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都匀 贵州 558000;2.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 贵州 550001)
喀斯特高原生态衍生产业是探索顺应自然规律并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可行性途径[1]。喀斯特洞穴观光旅游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衍生产业的一种,在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洞穴环境改变及同质化,造成了洞穴资源品相降低,景区生命周期提前结束的状况[2]。而喀斯特洞穴探险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衍生产业的新种类,是为旅游者提供便利服务的生态型旅游发展模式,可为探险旅游目的地带来多重效益[3]。
洞穴科学探险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徐霞客[4]。但作为大众性的,以洞穴探测和洞穴图的绘制为核心的洞穴科学探险活动,古往今来其中心都在欧洲。近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探险装备的现代化,进一步促进欧洲“科学、探险、体育”三位一体的大众化洞穴探险活动的兴起与发展[5]。目前国外主要的洞穴探险组织有国际洞穴联合会(UIS)、英国洞穴研究会(BCRA)、美国洞穴学协会(NSS)等。1976年岩溶地质研究所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化的洞穴研究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洞穴团体是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专业委员会)[6]。国内学者对洞穴探险旅游的研究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是洞穴探险的内涵,中英岩溶洞穴探险队[7]于1986年提出了洞穴探险的概念,张珺等[8]总结了洞穴探险的特点,陈诗才[9]和柏瑾等[10]分析了洞穴探险的价值。第二是洞穴探险技术与装备,20世纪末左右,汪训一[11]、李铁英[12]、张远海等[13]在洞穴探险技术装备、洞穴形态特征与测绘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三是洞穴探险的组织与实施,王连勇[14]通过分析国外洞穴探险事故,认为洞穴探险安全隐患源于自然、人为和综合等三大因素,提出了进洞前的安全防范准备,探洞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管理,救援及其他安全管理等洞穴探险的人身安全管理原则。王晓青等[15]针对英国、美国而洞穴探险事故分析了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张珺[8]阐述了国外洞穴探险的组织实施程序,认为组织因素、技术和安全保障因素是国内开展洞穴探险的制约因素。第四是洞穴探险旅游的开发,张珺[16]认为贵州喀斯特洞穴探险潜力巨大。吴清林等[17]认为可以根据审美体验倾向进行“梯级开发”,即根据洞穴的特点安排不同的难度等级,由游客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审美意向选择不同等级的洞穴。黎有为等[18]认为飞拉达、攀登、单绳升降等探险旅产品在贵州红果树景区溶洞的成功应用说明其在国内岩溶地区具有较广的应用潜力,但目前国内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匮乏提高了项目运营成本,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可见,国内对于洞穴探险旅游的研究虽然已有近50年,但是集中于专业性的以溶洞探测和溶洞洞穴图的绘制为核心的洞穴科学探险活动,忽略了非专业的普通游客群体的需求。因此,针对非专业的普通游客群体的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的开发需要有新的突破。
探险旅游根据风险程度可分为“硬探险”和“软探险”两类。“硬探险”指旅游者到偏僻环境挑战内在的危险, 这种危险是自然真实的而不是人造的,对于参与者来说具有高危险性、高参与性和挑战性,对参与者身体条件要求极高;“软探险”相对而言是针对普通游客寻求一种被设计好的新奇活动。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是指以亲子旅游市场和研学旅游市场为主体进行的非专业、低强度、低危险度的喀斯特洞穴体验和学习活动,其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喀斯特洞穴要保持原生态性。喀斯特洞穴是一个特殊而又较封闭的生态环境, 它是研究地理的变迁、生态过程及动物起源和演化的理想场所[19]。开展软探险的喀斯特洞穴需要原生态的自然洞穴,以直接利用的方式进行开发,避免人工修凿,灯光配置等,否则没有了对于地下世界的神秘感和体验感,就失去了探险的价值。而且这种利用方式破坏性极低,也没有对洞穴资源进行固化,有利于后期的资源转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主要客源市场具有定向性。洞穴探险在国外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参与洞穴探险的主要是洞穴研究人员和洞穴探险爱好者。国内洞穴探险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参与者与国外一致,其行为同样属于“硬探险”的范畴,市场推广进展缓慢。
在国内,“自助探险游”已由“勇敢者的游戏”向大众旅游过渡[20]。方兴未艾的研学旅行满足了学龄阶段孩子的探奇、求知、自我突破、社交等方面的需求,使得喀斯特洞穴软探险研学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国内处于有学龄阶段孩子的中青年父母有增强家庭情感、提升孩子道德水平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等需求,户外旅游产品以其“运动”“自然”“阳光”“学习与成长”等形象和特点迎合了亲子游家庭的需要而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父母的陪伴下参与到户外旅游中[21],这使得喀斯特洞穴亲子软探险游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旅游活动的低专业性。游客事先不需要像洞穴研究人员和洞穴探险爱好者那样具备喀斯特洞穴的专业知识和洞穴探险的专业技术,只需在入洞前进行简单培训即可。
4)旅游活动的低危险度和低强度。喀斯特洞穴经过专业人士事先探测,选择安全性高的洞段,在有隐患之处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探险的过程中配置安全设备,有经过培训的洞穴探险专业人士和安全员的保护。探险的线路较短,不需要耗费游客大量的体力。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地开发的影响因子可以从洞内条件、洞外条件和服务与管理等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筛选。利用德尔菲法,请洞穴研究专家、户外探险专家、旅游开发专家等进行验证,确定了包含3 个一级因子、9 个二级因子,30个三级因子的层次模型。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是以喀斯特原生态洞穴为对象开展的专项旅游活动,洞内的石钟乳、边石坝等碳酸钙沉积物,壶穴等侵蚀物,生物及其化石,方解石、水晶石等矿石,褶皱、断裂等地壳变动遗迹,跌水、暗河等水体,人类活动遗迹等景观的质量与数量就成为开展这种探求活动的基础。洞腔的长短、宽窄、起伏、明暗等变化也会对旅游者的体验造成影响。而洞穴内部的落石击打、中毒与窒息、感染疾病[22]和溺水等都是旅游活动开展的潜在威胁。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洞穴所在社区的外部交通的便利性。另外,从社区抵达洞穴的道路的距离、安全性和便利性也非常重要。
洞穴所在社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则有可能成为旅游者的配套体验产品,如野外徒步、社区访问等。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活动客源市场的定向性,活动过程的低专业性、低危险性的实现,使得其服务与管理上呈现出与一般大众旅游不同的特点,既需要旅游企业具备较高的对客组织及服务能力,也需要社区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既需要非政府组织如洞穴研究组织、户外救援组织、旅游研究组织的参与,更需要行政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指导及监管。
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表述为特别重要、重要、同样重要、不重要、特别不重要,进行了验证性预调查,对有歧义的部分进行了修订。在进行实际调查时,为了使数据的获取更科学,分别选择了贵州省喀斯特洞穴研究机构、洞穴旅游开发研究机构、登山协会,涉及喀斯特洞穴探险开发管理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乡镇政府、村委会,有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活动组织经验的省内外亲子机构、研学机构、旅行社,有喀斯特洞穴软探险管理运营经验的农业合作社等专家和从业者发放问卷,共计120张调查问卷,收回112张有效问卷,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对一致性检验大于0.1的问卷返回给被调查者修改。
第一,构造判断矩阵。运用一致矩阵法,将因子之间进行两两相互比较,采用相对尺度,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
第二,层次单排序。对应于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使向量中各元素之和为1)后记为W。W的元素为同一层次因子对于上一层因素中某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用和积法计算判断举证的特征向量。将判断矩阵A=(aij)n×n中元素按列归一化,即
式中,aij表示要素Ai与要素Aj比较的相对重要性,akj表示要素Ai与要素Ak比较的相对重要性。
将归一化后的矩阵的同一行的各列相加,即按行求和
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权重向量,即
最大特征根λmax为
第三,判断一致性检验。如当服务与管理比洞内条件强烈重要,而洞外条件比洞内条件是稍微重要时,显然服务与管理一定比洞外条件重要。这就是判断思维的逻辑一致性,否则判断就会有矛盾。一致性检验是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CR来进行
CI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指标,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表1),一般在CR=0时,可以称A是完全一致性矩阵,CR<0.1时,认为A是满意一致性矩阵,当CR>0.1时,称A不仅有一致性。
表1 随机一致性指标
第四,层次总排序。计算最底层因子的权重排序。最底层因子的最终权重为
pl=pai×pbj×pck
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依次进行的。对于最高层而言,其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也就是总排序的结果。
计算出各调查问卷的因子权重后,求各调查问卷的各级因子的平均值,将各级平均值作为权重,得到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地开发影响因子评价体系中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及其总排序权重(表2)。
表2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开发影响因子及其权重
3.3.1 一级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喀斯特洞穴的洞内外条件的权重差别不大,只是基础性因子。服务与管理因子最为重要,是关键性因素,如果这一点的条件很好,大部分喀斯特洞穴的软探险开发便具有可行性。
3.3.2 二级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洞内灾害隐患影响最大,这是喀斯特洞穴开发的共性问题。在洞穴开发前,一定要有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对洞内的各种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出具专业报告。
行政组织管理和社区组织参与的权重大,说明当地社区组织的主动参与以及政府的合理引导和监督是开发成功的重要保证。
洞外景观的权重较大,说明喀斯特洞穴外丰富的、高质量的景观越多,与洞穴本身形成的组合价值,更能提升该洞穴软探险活动的吸引力。
可进入性和企业参与、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权重值适中,彼此间相差不大,说明它们是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获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洞内景观和洞腔变化的权重低,这是因为以观光为目的的喀斯特洞穴非常看重洞内景观的数量和质量,在大量灯光的衬托下,突出喀斯特洞穴沉积物及侵蚀残余物整体的色彩美、造型美,一览无余,并以适当的音乐来渲染环境氛围,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来突出开发者对景观的固有观念。喀斯特洞穴软探险虽然也将游客限制在固定的通道内,但在漆黑的环境中一切都是未知的,讲究引导游客探索和游客局部的、自判别的自我发现并重,如灶马、步甲、翼手类、螺类等洞穴动物生活的方式较复杂,这些洞穴生物的在洞穴中的出没及变化,往往给游客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23]。喀斯特洞穴软探险讲究景观外在美与内部深层次成因的探讨,可以引导游客在发现不同石笋及其组合美的同时,深刻认知石笋灰度值与湿度、降雨天数呈现出的显著相关性,石笋是研究过去环境变迁的重要来源物[24]。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更讲究环保意识的传播,对洞穴的旅游承载力限制要比观光洞穴严格得多,而且强调游客活动的无损坏、无垃圾。多数学者认为,对游客实行分批进入制,不仅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而且有利于游客的健康[25]。此外,游客与洞穴遗产环境相互作用中,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过程维护洞穴遗产的原真性[26]。喀斯特洞穴软探险讲究洞腔变化给游客手足并用的钻、攀、降带来的体验感,黑暗和丧失方向感是绝大多数人从未体验过的,探洞正是这样种极具挑战性的心理对抗战运动[27]。喀斯特洞穴软探险还讲究团队协作对友情、亲情、恋情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对于地下世界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因此,洞内景观的数量不一定要多、质量不一定要高,重要的是服务者能够利用不同洞穴、同一洞穴的不同洞段的空间及内部物质在暗黑环境下能够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3.3.3 三级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在“村村通”政策的实施下,村级社区的旅游外部交通已大幅改善,重点需要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既抵达洞口道路的便捷度、安全度及提供质量较高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
需要对洞穴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深度挖掘,增加软探险旅游产品的类型和数量,将软探险活动从地下延伸到地表,使游客有更多的获取感。
洞内有害气体浓度、水灾(地下水的性质及其受洞外气候影响导致的水位变化情况)、生物灾害(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蝙蝠、蛇等对生物游客安全的影响)的影响最明显,因此,这些特征凸显的洞穴,不适宜开展软探险活动。
洞内地质条件相对于地表较为稳定,主要防范的是地震和崩塌的灾害,在做好危险区域排控,并向游客提供个人防护装备,传授安全知识的情况下,此因子对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的影响不是很大。
政府需要多关注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土产业,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来治理石漠化[28]。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最主要目的是推动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百姓获益,具体经营管理需要企业来承担,村内企业参与度因子的权重高于村民组参与度和村两委参与度正说明了这一要求。而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对洞穴的原生态直接利用的开发方式,基本不需要大量外来资本的介入,既能够充分调动村内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够充分地保证社区居民的利益,就属于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
旅行社、户外机构、亲子教育机构等企业提供的亲子、研学、拓展运动客源,洞穴周边景区对客源的吸引力是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获得成功、社区获得经济效益的核心。洞穴周边食宿条件的权重远高于洞穴周边医疗保障,说明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活动需要提供质量较高的食宿服务,而在安全可控的低危险度和低强度活动情况下,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高。
镇(乡)政府监管因子的权重高于其他政府组织监管的权重,说明了基层政府组织的属地管理是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能够落实的最重要的一环。
户外探险救援组织参与的权重较高,说明其是政府机构、村内企业处理喀斯特洞穴软探险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它与旅游研究组织、洞穴研究组织的参与,是企业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喀斯特洞穴软探险产品的重要支撑。可以这样说,近代洞穴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探险、体育”三位一体的群众性运动[29]。例如,日本各地区洞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特点之一是溶洞研究,即每一大型溶洞都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常年展开全面的研究,为开发利用和保护不断提供最新知识支撑[30]。
依据影响因子权重分析的结果,为了增加评价的便捷性,将部分权重值较小的三级影响因子合并:洞内景观的6个影响因子合并为“洞内沉积物与水体”;洞腔变化的3个影响因子合并为“洞腔大小及明暗变化”,灾害隐患的4个影响因子合并为“有害气体浓度”“地灾和水灾”“生物灾害”;企业参与的4个影响因子合并为“洞穴周边旅游企业影响”;非政府组织参与的3个影响因子合并为“救援与研究组织参与”;行政组织管理的3个影响因子合并为“县市行政组织监管”和乡镇政府监管;社区组织参与的3个影响因子合并为“村民自治组织参与度”和“村内企业参与度”,总计有15个三级影响因子(见表3)。其次,将各级影响因子的权重直接转换成百分制见表3。
表3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及其评价分值
再次,将三级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标分为四档,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档次指标的量化评价分值。根据对已经开展洞穴探险经营活动的贵州遵义市绥阳县十二背后双河景区,贵阳市开阳县猴耳天坑景区,黔南州荔波县的酷玩森林景区,平塘县塘边镇水洞基地以及甲茶镇未开发利用的硝洞、响水洞等调查评价的实际情况修正了各档次描述性文字和评价分值,确定了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开发量化评分表(表4)。
表4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开发量化评分表
最后,根据三级评价因子的量化评价分值,确定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评价等级的分值区间:
≥72分属于非常适宜软探险洞穴;
51~71分属于适宜软探险洞穴;
36~50分属于基本适宜软探险洞穴;
≤35分属于不适宜软探险洞穴。
在按照上述评价分值区间评价的基础上,喀斯特洞穴软探险的开发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如果距离洞口1 km范围内沉积物与水体景观数量很少,且洞腔大小无变化,洞腔明暗程度无变化的洞穴,或人工改造痕迹过重的洞穴属于不适宜软探险的洞穴。
第二、洞内景观评分值达到满分的洞穴属于严格保护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开展硬探险活动;
第三、洞内CO2的浓度大于700 ppm的洞穴,或地灾、水灾、生物灾害严重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开展硬探险活动;
第四、洞内地灾、水灾、生物灾害较为严重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专业的洞穴探险爱好者开展硬探险活动;
第五、洞口所在村和洞口可进入性不好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专业的洞穴探险爱好者开展硬探险活动。
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旅游地开发的影响因子包含3个一级因子、9 个二级因子,30个三级因子(表2)。一级影响因子中服务与管理因子最为重要,如果这一点的条件很好,大部分喀斯特洞穴的软探险开发便具有可行性。二级影响因子中洞内灾害隐患和社区组织参与影响最大。与观光型洞穴不同的是,洞内景观的数量和质量不起决定作用。三级影响因子中洞口的可进入性影响最大。旅行社和亲子研学机构等比重虽然不高,但它们是溶洞软探险重要的客源保障。户外探险救援组织、洞穴研究组织、旅游研究组织等救援与研究组织参与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它们是处理喀斯特洞穴软探险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是企业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喀斯特洞穴软探险产品的重要支撑。
确定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评价等级的分值区间为4段,≥72分属于非常适宜软探险洞穴;51~71分属于适宜软探险洞穴;36~50分属于基本适宜软探险洞穴;≤35分属于不适宜软探险洞穴。在按照这4个评价分值区间评价的同时,还应遵循的评价原则有:1)距离洞口1 km范围内沉积物与水体景观数量很少,且洞腔大小无变化,洞腔明暗程度无变化的洞穴,或人工改造痕迹过重的洞穴属于不适宜软探险的洞穴;2)洞内景观评分值达到满分的洞穴属于严格保护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开展硬探险活动;3)洞内CO2的浓度大于700 ppm的洞穴,或灾害严重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开展硬探险活动;4)洞内灾害较为严重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专业的洞穴探险爱好者开展硬探险活动;5)洞口所在村和洞口可进入性不好的洞穴只能供洞穴科研者、专业的洞穴探险爱好者开展硬探险活动。
喀斯特遗产地洞穴旅游的开发思想、设计与方式直接决定了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完整性的保护与传承[31],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既需要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洞内外景观作为基础,亦要具备较好的可进入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成功,这非常符合自然遗产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但是,喀斯特洞穴软探险开发的土地利用权属在国内尚处于模糊状态,各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安检部门、文化和旅游(体育)管理部门、乡镇政府等也没有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作为监管依据,而在韩国,洞穴开发的审批权限直接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个人无审批权[32]。另外,游客在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活动的时间长度以多长为宜,与之相适应的洞段长度是多少?对喀斯特洞穴软探险活动的洞内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控的具体量化标准是什么?游客需要获取什么样的防护体系和标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什么类型的企业可以获得准入资格?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