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时钟》

2022-04-01 12:38:48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科学认知科学进化论

中世纪以来盛行的自动机械人偶,曾让欧洲的皇室和宫廷贵族着迷发狂,传教士甚至将其作为贡礼献给中国皇帝。从雅凯-德罗兹的写字小男孩儿到坎普林的下棋机器人,人和动物的形象,被频繁地制成荒诞而逼真的机器,像是有了“能动的生命”。究其盛行的原因,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万物机械说”的大行其道,它牵涉出的是困扰人类始终的问题:生命是什么?机器会拥有生命吗?事物运转的动力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人和机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争论不休。17世纪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变革时代,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得以确立,整个宇宙被看作一台机器,包括动物和人类,但仍将其动力和精神归于上帝之手。然而,也有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生命机器具有内在动能。现代生命科学就在这两种矛盾的机械论中兵分两路。笛卡儿、玻意耳及其追随者,坚持经典的被动机械论,莱布尼茨、拉马克创造性发展了主动机械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被动和主动模型之间摇摆不定。由此还催生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说,薛定谔则用颠覆性的量子力学解释生命体能从“秩序生秩序”。机械论接连引发了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以及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理论和学科的形成,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铺展成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

借由自身拥有的哲学、历史学和科学研究综合背景,作者用生动而思辨的文笔,原创性地将一手资料、学界往来通信和文献档案熔融一炉,顺着生命本原问题的脉络,展开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从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早期教堂中被驱动的机器恶魔,再到二战后的机器人,作者逐一追溯了这些机器人的历史,讲述了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机械师是如何在纸上、画布上、车间里和石头中与生命实体的本质搏斗的,以及这一过程中催生的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认知科学、演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新的理论和细分学科,是怎样构成宏大而具思辨色彩的现代科学图景。通过这些关于追寻生命奥秘之谜底的深入探索,这本书将带领读者从历史中,读懂关于生命未来的多种可能。作者认为,自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生命模型之争就从未停止,它极大影响着当今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这本科学史著作不仅会颠覆读者对现代科学的认知,还将成为读者理解当下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问题的思考利器。

作者杰西卡·里斯金(Jessica Riskin),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歐洲史和科学史。研究方向包括早期现代科学、政治文化和科学解释史。她所著的《感性时代的科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的J.拉塞尔·梅杰奖。

(责编:唐一白)

猜你喜欢
现代科学认知科学进化论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科学(2020年6期)2020-02-06 09:00:04
现代科学背景下舞蹈治疗的内涵与作用分析
艺术科技(2019年4期)2019-07-23 09:53:06
现代科学的哲学追问
学理论·下(2018年5期)2018-10-23 11:23:56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科学中国人(2018年9期)2018-07-06 09:34:56
达尔文与进化论
对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的几点思考
祖国(2018年23期)2018-01-22 12:47:26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哲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3
浅谈梵藏翻译过程及认知科学与佛教间的关系
西藏科技(2016年5期)2016-09-26 12:16:22
品牌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