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视动画里的传统美术

2022-04-01 21:55黄威
现代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影视动画动画片动画

黄威

五千年文化的中国,有挖掘不完的历史故事,有不同类别的美术形式。水墨画、剪纸、皮影、泥塑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影视动画对这些传统美术元素的运用不仅开拓了影视动画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一部好看的影视剧,除了剧情,离不开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电脑特效等的配合,而这些林林总总都属于影视美术的范畴。这里所说的影视美术就是指除了表演者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总称,是一种形式美的具体体现。如果一部电影的灵魂在于内容,好看则在于它的形式,即“美的事物”。对于电影、电视来说,美术运用最多的还是动画片,赋予了美术最多的内涵。

在中国,动画片也称为美术片。中国动画片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1926年摄制的《大闹画室》,拉开了中国动画片的序幕。建国后,动画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国的动画艺术,风格上受到这些国家的影响很大,如《小猫钓鱼》(1952年)、《小梅的梦》(1954年)、《野外的遭遇》(1955年)等。1956年,影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遗憾的是,与会者误以为这是部苏联影片。这个误会让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的模仿、照搬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只有搞民族化,中国动画才有希望。”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此后,动画艺术家们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展现出了中国独有的风格,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小鲤鱼跳龙门》获“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5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中国第一部立体木偶片电影《大奖章》(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0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1963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三个和尚》(1980年),中国第一部长篇系列动画片《西游记》 (1998年),中国第一部集数最长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2005年),这一个个熟悉的片名,无不是我們最欢快的童年记忆杀。

何谓民族风格,就是用中国的美术形式,用中国的故事来叙述,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十面埋伏”的琵琶古曲响起,音乐与人物的内心独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音乐造景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京剧韵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一经上映,就深受国内外好评,“色彩浓郁、想像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动画片《三个和尚》继承了传统的线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抽象的表现手法,为中国动画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上述的这些影片,或许正是走了民族风格之路,才让人印象深刻。

2019年,影片《冲破天机》获得奥斯卡动画片提名,这是我国在此领域的一个零的突破,“中国味”或许是这部影片获奖的理由。中国动画,一定体现在“中国”二字上,即中国故事,中国美术。五千年文化的中国,有挖掘不完的历史故事,有不同类别的美术形式。水墨画、剪纸、皮影、泥塑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影视动画对这些传统美术元素的运用不仅开拓了影视动画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我国早期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 《大闹天宫》《葫芦兄弟》将中国故事与传统美术元素完美结合,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大多是以水墨画为主。影片《小蝌蚪找妈妈》使用的便是齐白石大师的水墨原画,小蝌蚪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花鸟鱼虫是齐白石先生的绝活,墨韵天成,简练浑厚,境界高远。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审美风格。通过水与墨的交融,笔锋的自由流转,呈现出一种万千的变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水墨动画片以水墨画为依托,通过巧妙的构思与镜头语言,创造诗意般的境界,传递出一种中国哲学和中国审美。

民间美术也是大有可为的。1958年,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新品种。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年)、 《济公斗蟋蟀》 《金色的海螺》(1963年)等影片,剪纸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可视性很强。2006年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动画短片《桃花源记》,也是一部以中国民间传统皮影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动漫影片。创作者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卡通化、戏曲化的大胆处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3D技术的运用,打破了皮影戏原有的空间限制。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灵活流畅,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等手法的交叉应用,都让动画的表现更加多元,“年老”的皮影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毫无疑问,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中国动画,3D技术的优势是有更细腻的画质,更自由的镜头运用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影视动画深受美术与电影两种艺术类型的双重影响。电影源于西方,他们对镜头语言的驾驭更加醇熟,在3D技术方面也占尽了先机,《猫和老鼠》《狮子王》等迪斯尼式的美术片风靡全球。其实,中国在1961年就有了与之相媲美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影片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元素,又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融入,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具体化、拟人化。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纵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曾经的辉煌,如今的落寞,值得我们动画人深思。对传统的摈弃和对3D技术的过分依赖,影片已然分不清是中国造,还是他国产,中国动画人该何去何从?传统不是因循守旧,它依然可以开出新奇之花。美国好莱坞将中国题材先后搬上银幕,《花木兰》《功夫熊猫》受到了世界观众的喜欢,中国元素风靡一时。被好莱坞提炼出的中国动漫元素,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现象,让世界震惊。“认清明天的方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这对于我们当下的中国动画人来说,或许是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

动画对影视剧、电视栏目片头、插片制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由于片头给观众留下的是第一印象,它从总体上展现了作品的风格和气势,展现了作品制作水平和质量,因此片头是对影片整体的一个高度概括。

片头的发展历程与动画片相似,都是从美工人员原始手工制作到三维动画电脑图形图像制作。片头的思想内涵与灵魂,是否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是决定片头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借鉴传统的美术样式,来表达片头的思想内涵和人文背景,是片头、插片的动画制作的巧妙之处。以笔者工作的电视台为例,《巴蜀画谈》栏目的片头就大量采用传统美术元素,泼墨、荷花、毛笔、竹林、民居等,利用长镜、短镜穿插、移动,中景、远景叠画、翻转,合成出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栏目片头。中央台热播电视剧《雪中悍刀行》的片头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3D 的多维景别与中国水墨画的虚实、晕染无缝衔接,水墨淋漓的线条呈现出意犹未尽的中国式审美趣味,引人入胜。传统的美术元素与西方的镜头语言、三维场景并不矛盾。好的片头,一定是突出地域、民族、人文特色的,达到风格和内涵的完美统一。

传统美术元素对影视动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传统的加持,艺术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影视动画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传统美术元素,就是有一种容易辨别的中国标签、中国符号。保持艺术的独立性,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优秀的即是世界的,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讲,美术中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这种文化艺术的语言特色一直传承至今,其丰富的艺术特色、历史底蕴、民族精神、文化内涵、艺术传承、现实意义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内涵,可以激励后人在继承的基础上進行不断的发展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的根本,而传统美术作为文化的艺术媒介,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影视动画对传统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丰富了动画作品的文化韵味,延展了影视动画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广泛运用传统元素,其实质也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上,中华文化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提供了“民族形式”,而且为世界文化提供了积极丰富的内容。

黄   威 四川电视台编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影视动画动画片动画
茶文化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一葱一姜都能顶天立地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我国影视动画出版的市场价值体现途径分析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