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嘉君
请想一想,在所有的体检项目里,你最能淡定面对的是啥?答案显而易见——就是尿常规了,既不会被护士拿针刺,也不会有医生来摸摸按按,用仪器在身上探来探去。没错,尿液检查,只需提供10mL左右的尿液标本,随后就可以安心等待检查结果了。
尿液检查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医学检查手段之一。传说,历史上第一例糖尿病患者就是一位勇敢的医生通过尝尿来明确诊断的。如今,现代检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尿液检查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成为“尿常规”检查,和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并称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足见其重要性。
尿常规听起来普普通通,检查单也平平无奇,但是它包括的内容却不少,甚至暗藏乾坤。我们现在来看一张尿常规检查单,可以发现,尿常规检测项包括两种类型的检测结果:上半段主要以阴性(-)、阳性(+)为结论,而下半段则以具体数值为结果。
臨床对尿液的直观性状进行描述的检查被称为定性检查,这是一种判断“有无”或“是否”的手段。对尿液而言,我们很容易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正常尿液呈透明黄色,要是变为红色,可能就出问题了。那接下来我们又如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知道问题有多严重呢?
当尿液呈红色时,检验人员会使用化学或免疫方法进一步明确尿液变红的原因。尿常规检查单中的“潜血”反映的就是尿液中是否有血液成分,根据反应强烈的程度,结果可以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号越多,反映越强烈,表明尿液中的血液成分也越多,异常也就越为显著。类似的尿液检查单项还有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和尿蛋白,方法类似,只是应用的技术有差别。就尿糖“阳性”来说,最早是通过品尝,现在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到了尿液中存在的“葡萄糖”,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更为安全(不必去尝了嘛),也更为精准,这是简便但效果不错的糖尿病早期筛查手段。
某些尿液指标如果细致到数值将更有助于给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技术手段以数值的形式给出检查结果,这种检查就被称为定量检查。相比定性检查,它对结果的展示更“准确”,能方便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特点。
我们继续以尿“潜血阳性”来展开讲述。请看尿常规检查单中的“镜检/ 尿成渣红细胞计数”。已知尿液中有血,检验医生会继续将处理过后的尿样放在特殊的计数板上,用高倍显微镜(400 倍)观察,如果在高倍视野(HP)下看到红细胞,不仅坐实了“血尿”,而且通过简单的计数,还有助于定位“出血”的部位,因为从尿道到膀胱,再到输尿管,甚至到肾脏的整个泌尿系统,哪些位置损伤,出血的量可不一样。
尿常规中其他定量检查也各有临床意义。如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可反映泌尿系统的感染情况,大量白细胞使尿液成为“脓尿”;而上皮细胞往往来自肾脏,计数的多少反映的是肾脏受损的程度;至于管型,本质是特定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比细胞大得多,通常在低倍视野下(LP)观察,但凡在尿液中发现管型,那几乎都是肾脏病导致的后果。
绝对计数之外,尿常规中还有一些相对指标,如尿比重。作为尿液与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尿比重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尿中溶质的多少,溶质越多(尿液中的成分)或溶液越少(尿液中的水),则尿比重越大。看似普通的数值,背后反映的却是肾脏对尿液的浓缩能力,过高和过低都指向了某些情况,最简单的,水喝少了就会升高尿比重(还不赶紧多喝一点水去?)。尿液酸碱度反映的则是肾脏回收利用尿液中某些物质的能力,若酸碱度偏离正常范围,那就必须进一步检查其他指标,甄别是否存在严重的身体毛病。
尿液中的蛋白/ 微蛋白也是很重要的指标,这反映的是肾脏功能的异常(想知道医学检验报告与肾脏功能的具体关联,请到我们的公众号上回顾《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5 年5 月号《医学检验报告:看看你的肾》)。但是由于普通尿常规检查需要的标本量很少,即便检出蛋白/ 微蛋白也不足以充分反映肾脏功能的整体情况,此时,医生往往会建议进行加强版尿常规检查——对一个人24 小时内全部的小便进行定量分析,看看总共有多少蛋白随着尿液流出了体外。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偶尔一次的尿中带蛋白的情况,使检查结果更可靠。
随着技术的进步,医院中人工投入尿常规检查的比例越来越低,最先进的全自动化尿液分析仪已经完全能够代替人工完成所有的定性、计数、定量检查,不仅如此,诸如尿白细胞酯酶、尿肌酐之类更精细的指标也还在不断丰富尿常规检查的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