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谢红梅
青少年群体特别是中小学生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组织中小学生参与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身边生态环境的认知,帮助他们在参观体验中提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在对“空气污染、PM2.5、危险废物、再生水、厨余垃圾”等专有名词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后,去反思这些与自己日常行为的关系,从参观环保设施、接受环境教育的“知”到低碳生活的“行”,新疆山水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对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成效可持续进行了尝试。
2021年12月27日的班会课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小学部(以下简称兵团二中小学部)的27位校园宣讲员分别走进27个班级,为1300多名师生带去了主题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的宣讲。他们结合自己线下参观环保设施的感受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手册》中倡导的具体行动内容,发表各自的演讲,演讲内容包括“垃圾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对城市垃圾围城的反思”;在生活中从“主动捡拾”到“文明出行、不扔垃圾”,再到“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源头减量”三个层级的实践提升等,其中还穿插了游戏、“云参观”环保设施、宣读《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等互动环节。
校园宣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参观后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行动,是保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成效可持续的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凭借一次宣讲远远不够,2021年“走进环保设施共建低碳校园”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系列活动在设计“以儿童为主体,学校共同参与”主题时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
在开展项目学校合作意向调查中,活动首先考虑有主动意愿的学校。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2021年1月15日,兵团二中小学部先在3~6年级的寒假作业中布置了“云参观乌鲁木齐四类环保设施”“环保创意科幻画”的线上社会实践和美术作业,学生观看视频后,有96位同学提交了绘画作品。此次寒假作业作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前期宣传,拉开了校园参与的序幕。
■ 兵团二中小学部四年级三班涂清皓同学提出,为了保护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洗手时把水调小,而且洗后要把水龙头拧紧,在洗脸时可以把水接在盆里,以备拖地时或停水时用
四次线下参观活动共有来自两所学校的193名学生参与,每次参观之前主办者会提前与学校进行沟通,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参观和互动讨论。参观之前每个小组都会领到一张问题纸,参观完后集中进行小组讨论。参观之后,学生通过撰写观后感、绘画,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行为习惯进行反思,并提出改变行为的想法和行动倡议。共有27位学生提交了观后感,96位学生参与了“保护环境我们该怎么做”现场互动讨论。活动后共总结出21条家庭生活节水措施,13条减少空气污染的日常行动措施,还有66位同学对生态环境修复的代价和成本进行了分析。
在一次现场互动中,老师给同学和家长展示了一组一家三代人因不同生活习惯产生垃圾的对比图片,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来自乌鲁木齐市第73小学五年级3班的王童博说:“现在科技不断在进步,每年都要更新换代产品,就会产生很多垃圾,比如说手机。”
■ 环保画笔记本
活动整理了学生线下参观中总结出的生活中节能减排日常措施,又从兵团二中小学部96份“环保创意科幻画”美术作业中挑选出14幅作为插图,设计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环保画笔记本》并在学校发放,这项活动提高了学校、学生和家长主动宣传环保绿色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家长张玉花建议说:“每个孩子可以用这个笔记本记录下平时小小环保行动,看看谁记得又多又好。”
在活动中,除了注重校园环保宣传、线下参观活动的组织尽量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互为补充外,为使《绿色低碳生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符合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在事先征集学校对《手册》内容的意见后,特别增加了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家庭日常行动指南。兵团二中小学部美术教研组率先开展五年级《手册》主题课活动,由美术老师给学生介绍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背景,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云上”带你体验餐厨废弃物“转换之旅”》,带领学生们通过画画表达自己对低碳生活的理解。活动共征集106幅作品,其中19幅作品被选为《手册》的主题画,为《手册》更好更广泛地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宣传打下了基础。
■ 绿色低碳生活手册
为加强学生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学校从线下参观的学生中选拔出27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代表,专门组织了一场校园宣讲员的能力培训活动。兵团二中小学部德育主任黄琳表示,学校在小学部27个班分发《手册》,每个班配25本,并定期开展宣讲,目的是让低碳理念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师生共同践行环保理念。
“人人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疆山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的希望。“人人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联系在一起,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单位,让学校发挥组织作用,让每一位学生进行低碳生活实践,以从源头减少垃圾排放,最终实现让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影响更深入、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