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之
(作者单位: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需要创新,创新引领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我国历经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目前正在向社会主义科技型强国迈进。为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型强国,仍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创新型人才的投入是我国现阶段实现科技强国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人才,简单说就是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也泛指处于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国家,隋朝的“科举制度”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开端。
创新,最早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发展到现代一般解释为创立或创造新的或首先的意思。具体含义是指以现有的客观事实或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其的见解,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使之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立或创造新的事物能力,并且能将这些事物转化成一定有益效果、德才兼备或处于各行各业中领军位置的人。
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85 年,公司成立至今,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公司的发展速度逐步放缓,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减弱,专利新颖性不够,现阶段的产品升级也举步维艰。
目前,该公司对人员管理制定了《薪酬管理制度》,主要方向为薪酬体系、工资、奖金、福利、薪资调整、工资计发六大项,主要对公司人员薪酬的标准、计算和发放做出了规定。
2020年,该公司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9%,其中学历均为本科。该公司人员学历结构具体为:中专及以下110 人,占比43.65%;大专76 人,占比30.16%;本科63 人,占比25.00%;硕士3 人,占比1.19%;博士0 人,占比0.00%。
2021 年,该公司研发人员培训计划占公司总培训计划的4.55%,其他部门培训计划占公司总培训计划的95.45%,且均为岗位知识培训。
2021 年,该公司考核指标主要为经济考核指标,对研发创新、知识产权、产品升级等研发相关岗位,并未单独制定评分规则和考核标准。
1.制度“供给”不足。制度是一个企业的工作标准,而关于创新型人才制度的制定,体现了公司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程度。但该公司仅制定了《薪酬管理制度》,对创新型人才未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如人才考核、成果转化、培训机制等,此类制度均存在缺失。
2.考核机制缺失。目前,该公司未对创新型人才进行专项考核,考核机制存在缺失。考核机制的缺失将导致无法对研发人员的工作结果和成果进行有效且公平的评价,长此以往,将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制约其创造性。
1.研发人员占比较低。研发人员占比的高低决定了公司的产业构成和发展方向。研发人员占比越高,表明公司对研发的投入越高,越高的投入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这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创新型人才的不足影响企业高效创新型团队的构建,也制约了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2.高、精、尖人才缺乏。该公司目前人员占比最高的为中专及以下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3.65%,最高学历人员为硕士,无博士学历人员。高精尖人才的缺乏,导致公司在向高精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力和持续的技术支持。
该公司对研发人员的培训,主要在工作软件、办公软件的使用上,在专业领域或创造性培养方面,并未安排相关教育培训和工作辅导。培训力量的投入不足,将导致人才创造性的空置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衡。
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分为传统产品线、特种产品线和高端产品线。但该公司在研发人员的选拔培养上,仍重点放在传统产品线上,导致特种产品和高端产品研发人员不足,现有研发人员对其他类产品的了解较少,且企业缺少对现有人才的复合培养培训规划。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不足,制约了其他产品线的发展。
从能力、知识、情商、性格、品德、工作经验等方面对创新型人才进行综合评价,对人才优劣势进行分析,建立人才综合素质数据库。综合性评价指标的设定,是为了让人才素质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相匹配。
对不同岗位人员从职能、职责、权限上进行评估,从专项评估方式向专业复合型人才评估方式转变,结合企业人才综合素质库,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岗位,匹配最适合的人才。
一般情况下,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培训频次,可影响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的高低,企业都希望获得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员工,以期望员工用其价值做出贡献。但市场是不断进步的,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制订长期教育培训计划,以使人才在市场更替的过程中持续保有竞争力,不被市场所淘汰。
1.形成多种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科技创新,还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在制定创新人才评价和选用制度时,应做到多方位考虑,如科技创新、销售创新、管理创新等,为构造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环境。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信“行行出状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等多方向形成多种人才的评价体系。
2.建立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制度。企业在制定符合企业情况的评价制度时,可引入外部评价制度,从而对内部员工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评价时增加考量依据。
创新型人才一般为企业核心或关键性人才,此类人员的流失,将对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或将导致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根据综合激励模型,需要根据其努力程度、工作绩效、内外奖励和满足感四个变量进行考虑,为核心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方向和价值体现路径,将创新型人才的职业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能使其个人价值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