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学,李 林,王 杰,赵 鹏,李壮壮,李 艳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 体育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帮助广大学生享受体育锻炼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特质和锤炼意志品质的作用, 是通过体育课程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对大学生“以体育人,育体铸魂”的独特功能,充分发掘蕴含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赛等体育课程与教学通路中的思政资源, 紧紧围绕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特质,以及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的客观规律, 而且能够体悟蕴含在体育锻炼与学习中的独特意蕴和精神,进而增长个人见识和塑造个人品格。高校体育课程自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 如何打通校际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通道, 形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 对于解决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的单一问题、 消除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校际壁垒问题、 避免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与使用力度不够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学、体育教育管理与教学成果研究等为研究方向的7 位体育领域内的专家进行独立访谈, 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过程中凸显的核心问题为基础, 探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及其资源挖掘与共享过程中的建议, 据此尝试构建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 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系列问题的解决探索出适宜且合理的通路。
深入发掘课程思政资源, 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挖什么,如何挖”的问题是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挖掘面临的共性问题。 通过访谈和调研得知, 目前高校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方式、资源配置、资源共创、资源共享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突出的核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也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体育课程体系的组构中, 共同决定着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的质量与深度。
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 体育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政教育特质和思政资源汇聚优势。 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学科本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依据和基础。 丰富多元和类型各异的思政资源蕴含在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如何采取科学与合理的发掘方式,是保障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前提。 武汉体育学院院长吕万刚教授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并且每所高校由于办学历史和定位的不同, 在育人目标和体育课程与教学开展方式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布局及优势。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需要兼顾学校的学科布局和发展定位,寻求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整理成资源案例库,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从中得到资源补充和供给, 寻求多元化的资源获得方式,避免资源发掘单一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方式单一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来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供给主要是采取融入式, 通过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以达到课程德育的作用, 而疏于对体育运动项目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线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资源主动挖掘意识不强,且在课外体育训练、竞赛等实践活动中也缺乏积累成功德育案例的自觉, 致使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方式略显单一。
蕴含在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中的思政资源,不仅体现出高校体育课程中明确的思政教育原则和追求, 而且透视出体育自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特质。 体育课程与教学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良好素材,需要体育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发掘并且掌握。 面对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果发掘方式不够多元和灵活, 那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就难以得到全面保障。 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的现状来看, 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探索出能够配合学生体育品德素养培育的思政资源发掘通路, 强化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形成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的优良品质,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破解单一的课程思政资源发掘方式,探求适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的资源发掘方法体系, 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有序配置, 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活动推进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储志东教授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配置的协调性不够高, 需要学校党委、行政、机关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协同支持,突出体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使不同素材和类型的思政资源能够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 融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整体之中并实现有序配置,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功能。 ”目前,从现有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推展及所取得的教学实效看,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教育势能并未完全得到释放,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配置的支持性平台和协同空间也十分有限,系统化、网络化及制度性、联动性的多层级资源配置体系尚不完善, 难以达到为教育赋权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赋能的双重功效。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配置存在的多重问题致使其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难以发挥思政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性功能, 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知、情、意、行的价值选择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素材丰富、类型多样,其本身所具备的互补性、综合性与整体性特征,要求高校各个层级系统要科学认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使用规律, 协调配置资源使用需求与整体布局, 消弭体育课程思政资源配置不协调问题。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现实状况, 也体现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配置主体对思政资源的使用方向与配置额度不明确上。 来自校级党委、行政及机关部门的高位推动资源,二级学院的学科建设资源, 校级科研平台或教学组织的研究资源等,未能与专任体育教师的教学资源、体现办学特色的体育课程思政校本研制资源形成资源合力,致使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布局和比例进一步失衡, 不利于达到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厚植学生爱国情怀的思政教育目的。高校各级党委部门、领导教师需要步调一致、理念相通,防止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匹配不到位、研究性团体或中心的资源不足、 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欠缺及学生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精准供给失调等阻滞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协调配置问题的发生。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在助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包容性和互补性,实现资源共享将整体性提升高校体育课程育人的质量层次,构建校际资源共享路径,将充分体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教育优势。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斌教授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只有解决了共享与互通的路径问题, 才能使蕴含在体育课程中的各类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有效组织起来, 扩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力, 形成优势明显的体育课程思政共享体系, 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性和实践性。”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能否实现共享与互通、能否建立起资源共享体系,影响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思政资源供给数量与质量。 作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主体之一的体育教师,其思政资源交流与分享意识不强, 影响着彼此间优质思政资源的互通有无及思政资源挖掘与创设经验的主动分享;拥有团队力量的体育教学组织,在思政资源的发掘上有着各自的独特优势, 但是不同体育专业的教学组织甚少围绕体育思政资源挖掘这一主题进行组织间的合作与研究, 未能形成良好的思政资源的交流与分享渠道, 难以实现不同类型体育教学组织间的资源共享。 2 种现实状况的存在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思政资源供给数量与质量,也不利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类型丰富且素材多样,其中校际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存在差异并彰显了各自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打通校际的共享渠道,可以有效解决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单一和不足的现实问题。 然而,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未能就体育学科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校际系列合作与研究, 难以发挥这些方面的研究势能,不能达到优秀体育成果资源的产出目标; 也缺乏对科学可行的资源共享支持平台和体系的搭建, 忽视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科学分流与统整, 进而难以实现校际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 校际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要从“立德树人,育体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基点出发,突出特色、突出实效,避免空泛、无序与单一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内容、方式及途径。 因此,探索如何通过校际联合办赛、科研合作、人才互培、教学实训等多元化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实践交流方式, 实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与互通, 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体育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课程思政资源创设能力,关系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和质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资源创设能力,成为教研室、教学团队、 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律和要求来看, 单兵作战式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创设局面应该有所突破, 体育教师需要直面思政资源创设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程传银教授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有一定的内生性和外展力,但有时局限于认知不够或者挖掘度较低,使课程思政资源的整理、分析和总结的效度不高,需要整合校际力量,使各校之间的教学团队能够进行优势互补,进而提升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创能力。 ”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内在特性的认识不够, 难以找准思政资源与体育课程建设的对接点,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只是机械将思政资源呈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易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实际育人功效,导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低下,影响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资源创设能力的提升。 加之,单兵作战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创设形式造成创设主体间的交流与协作程度不够,各创设主体的资源发掘与创设优势难以得到发挥,不利于形成多主体共创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格局,致使课程思政资源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成果转化速度变慢,难以实现多主体共享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转化成果的优势局面。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 充足的体育思政资源是保障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也是运用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广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内容来源。然而,思政资源供给量和师生思政资源需求量之间的现实矛盾, 迫使体育课程与教学中需要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资源创设主体、 提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供给量以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主要开发者与创设者,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者,其自身思政素养的高低和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规律的精准把握与否,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素材、资源的收集与创设。 强化体育教师作为思政资源创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资源发掘与创设等方面的经验分享与交流,避免单兵作战的定式思维对体育教师思政资源创设能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降低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整合效度。
面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进程中凸显出的系列核心问题, 需要按照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和特点, 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创共享模式, 以便于高校间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时能够实现资源互补,提高建设效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有稳定的现实依据做支撑,具备丰富的内涵要素,其运行机制、督测评估和支持保障等环节都含有浓郁的体育学科特征和资源优势(图1)。
图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及运行机制Figure1 The co-creation and sharing mod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邢金明教授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要实现共创共享,需要注重事实,遵循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逻辑,力求内容可信、方法科学,要用事实来依托和证明,不硬套,不空讲,在资源共享中推行价值观的引领, 以体育课程与教学事实为依据, 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在育人方面所承载的现实功能。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与目标, 从顶层设计层面保证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以《指导纲要》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构建的现实依据之一, 是顺应国家政策号召的积极表现。 “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定位和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规定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前进步伐与发展路向; 作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事宜,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行需要充足的体育思政资源予以支持, 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工作, 有助于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加快实现“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的学校体育育人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统一的课程体系,因专业设置不同,涉及相应课程的开展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构建中,需要在体育课程设置、体育类专业建设、体育学科评估中重点凸显不同资源类型对应的不同课程要求; 在配合高校建设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过程中,依据学校体育类课程的开设实际,协同建立有助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的教学团队, 推动思政资源能够恰当和有效融入运动项目的教学全程。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程序稳定性、条件多样性等特点和改革任务的国家政策导向性及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性, 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及其思政资源挖掘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不仅广泛存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与体育直接相关的领域,而且普遍存在于思政建设、校本课程、班级管理等活动中。 找准体育课程与教学中的思政资源映射点和融入点是发挥思政资源育人功能的关键点,这就需要在开发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过程中联合思政教师与体育教师、学科专家与优秀运动员、教学名师与体育精英的资源优势, 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能够互通共用的良好格局。 在打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品牌的基础上凝练学校特色, 不断引领和强化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 打通教师间实现课程思政资源共享的通道, 并且及时分享创新性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范式和路径,通过校际和教师间多层次和多类型的互通交流方式,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共创共享模式的构建提供现实依据和支撑。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构建,要充分了解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特点和内在建设要求, 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等育人要素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全程, 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能够形成必备的责任与担当、 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修养、勤奋务实的进取精神等。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润斌教授指出:“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工作中发掘体育思政元素, 深度解读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中蕴含的价值观, 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构成的诸多要素用思政线索有序串联起来, 可以横向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面的拓展, 进而推动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方法形成集合性质的‘多维体’。”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诸多育人要素的“合成集”,发掘与运用这些育人要素不仅可以完整阐释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内涵建设, 而且有助于深刻认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块组合和广度延伸。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展各领域改革事业的思想源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会了一线体育教师如何以发展、 辩证的眼光看待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工作,如何将思政资源的挖掘、创设事宜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联系,实现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内涵要素, 既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工作提供方法指导, 又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念以思政元素的形式融入体育课程与教学中, 成为广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既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也增进了学生的认知范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全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厚实的价值意蕴能够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增添丰富的思政元素,充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及其建设。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通过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落实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 是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与个人3 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公民的行为规范,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精神引领,契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与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有助于发挥体育课程的多重育人功效,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指导纲要》中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重要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构成, 也应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内容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中的“体育强国”“健康第一”“全民健身”“中华体育精神”“体教融合”等理念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将其有机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程,有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形成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理想信念, 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运行机制是各要素相互作用、有序运行的内在机理,是调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主体、 打通校际资源共享路径、丰富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类型的关键一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运行, 重点突出“如何共创”和“如何共享”。 通过学校、院系、研究机构、教师个人的协同参与,实现思政资源共创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构建校际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交流平台,畅通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路径,坚持灌输与渗透并行的原则, 促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显性资源创设与隐性资源感悟的有机融合, 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构建。
在思政资源的共创共享过程中,通过制度引导、情境创设、问题导出、价值判断、资源共享5 个环节,使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能够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各级积极响应《指导纲要》的政策精神,制定符合本校体育院系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或法规, 引导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工作的顺利推进, 借助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交流平台实现高校间与教师间的深层次、 多方面交流, 助力思政资源共创共享局面的形成。 课程思政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结合体育课程的开展特点,围绕体育品德培养、价值观塑造等育人目标进行思政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通过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性构建, 将抽象的思政哲理实景化、生活化,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受,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共鸣。在情景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诙谐的语言,将合理、直观且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体育现象的分析, 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问题导出要确保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要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导入做铺垫。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情感态度、思想品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升华,从而夯实思政教育之基。体育教师通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交流平台获取教学资源, 在情景教学中借助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将教学内容随风化雨播种到学生的心田之中, 并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资源,实现教学相长,资源共享。体育教师课后对体育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总结,使其重新进入资源链,充实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库。这5 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为前一个环节提供反馈,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共创共享模式的合理有序运行。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成功构建涉及众多事项, 包括如何有效挖掘与创设思政资源、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思政资源、如何量化思政资源育人功能的效果等实际问题, 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方式、配置形式、创设能力、共享路径等方面进行督测与评估。 武汉体育学院魏旭波教授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实现共享与共创, 需要按照预设的建设质量进行程序倒推, 评测与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开发中的价值观培育和思维方式导向等, 确保课程思政资源开发质量与预设的建设要求保持一致。”以体育思政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为线索, 围绕体育课程思政共创共享模式平稳运行所需对接的规范要求、程序方法、制度流程等,科学合理评估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运行质量效果, 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
构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 需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改变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畅通高校教育资源,从根本上扭转学校体育治理长期存在的“重决策、轻落实”“重执行、轻监督”及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路径不通的弊端, 以高校部门规章、工作条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质量标准、 实施方案等为主体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评估体系,达到以评促建,以督促改,稳步提升体育课程育人成效, 促进校际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交流互鉴。 在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督测评估工作中, 立足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需求,以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落实学校体育思政教育任务,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思政资源开发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采用多元的评估方法,加强高校间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互联互通, 组织高校间定期或随机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进行评估考察, 营造常规化的工作态势,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根植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建构中。 督测评估是推进高校体育政策落到实处的力量, 也是保障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教学成效中,加强督测评估力度就必须凝聚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校教师、社会各界的思想共识,深入挖掘体育思政资源,丰富体育课程教学案例,促进学校体育理论学习与实际锻炼紧密结合,全面提升体育思政育人成效,推动共创共享模式的实现。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有序实施,需要来自学校、院系、研究机构、教师的密切配合与有效合作。 学校层面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的顶层设计,如出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挖掘配置的建设方案》;体育学院或体育系需要按照方案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任务分配给创设主体,以制度建设赋予创设主体发掘课程思政资源的实际权利以提升其主动性;研究机构要加强与学校、学院的密切合作,通过课题项目、教学改革试验等研究计划主动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工作中, 积极为体育教师思政资源的创设出谋划策、增添智慧;体育教师个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思政资源发掘”为主题的教师系列培训活动,拓宽对思政资源挖掘工作的新认识并学以致用地落实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 多元创设主体的高度合作有助于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形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的责任共同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共同为思政资源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组织支持与制度保障, 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充足供给。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的建设成果普及与推广, 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地协同德育、史学、思政等领域的教育资源,推动校际、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资源的融合联结, 组构多样化的课程思政资源共享路径, 畅通不同教学形式之间的交流渠道, 促使体育课程思政资源能够顺利在使用者间实现共创和共享。 通过“基因转化”的方式将思政资源植入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中, 并选择恰当的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 优化和重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生成, 使体育课程的育人真谛能够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中得以贯彻和落实, 达到体育课程思政“育体铸魂,践德致学”的育人目标。善于运用校际、校内资源库与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示平台,丰富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供给方式, 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使思政资源的挖掘工作能够持续进行, 为思政资源的共创主体提供环境保障。结合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注能需求,遵循学生的体育学习特点、 身心发展规律与运动技能的形成特点、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规律,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将思政资源运用其中并在教学互动与反思总结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思政资源, 形成良性的资源供给局面, 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
围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充分发掘体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中蕴含的思政资源, 正确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过程中凸显的核心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现实为依据、以内涵为核心,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为强化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提升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提供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实践案例。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无形的、隐性的,存在于课程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之中,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教研团队深入梳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达成集体共识,协同推进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机制建设。各高校要深刻领悟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文件精神, 持续创新资源发掘方式、督测资源发掘过程、检验资源融合效果,构建校际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交流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共创共享的建设机制, 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更具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也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贡献体育学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