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本文针对新疆摔跤运动员疲劳原因与恢复方法,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先分析了摔跤运动员疲劳的原因,接着探讨了疲劳诊断方法,最后提出疲劳恢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摔跤运动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掌握疲劳原因,选择科学的恢复方法,有助更快消除疲劳,从而取得过更好的成绩。
摔跤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速度比较快,而且新陈代谢水平也会提升,导致摔跤运动员的呼吸循环系统机能活动强化,神经系统兴奋程度提高,随着摔跤运动量的增加,运动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掌握科学的恢复方法,能够促使摔跤运动员尽快从疲劳状态中恢复过来,提升自身提升,提高比赛成绩。基于此,开展摔跤运动员疲劳原因与恢复方法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 摔跤运动员疲劳原因
1.1 摔跤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供能过程
要想掌握摔跤运动员的疲劳原因就必须先分析摔跤运动原在运动中的供能过程。摔跤运动一种竞技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摔跤训练的理念愈发现金,训练水平不断提升,摔跤运动员的器官机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摔跤比赛也愈发激烈。在摔跤训练过程中,需要掌握摔跤运动员的供能情况,才能缓解疲劳状态,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摔跤运动员进行日常训练,在提升摔跤技术技能的同时,提升摔跤运动员的体能,从而在激励的摔跤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摔跤运动碰撞激烈,运动强度非常大,摔跤动作复杂多变,既要攻,也要守,眼、脑、手、肢体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出其不意,令对手防不胜防。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必须重视供能情况,保证摔跤运动员能够以最小的体力消耗,取得比赛胜利。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精神、肌肉高度紧张,经常会出现缺血、供氧不足的问题,提升了代谢的缺氧成分含量,增加乳酸在供能中的比例,摔跤运动没有固定的取胜模式,是一种混合式竞赛运动,供能模式为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为辅,在不同的发力环节或者不同的摔跤动作,呈现出不同的功能模式。
1.2 摔跤运动员疲劳原因
通过摔跤运动的供能模式可知,摔跤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训练和比赛中,既然存在有氧供能,也而存在无氧供能。摔跤比赛一场时间3分钟,两场6分钟决定胜负,在比赛期间,摔跤运动员需要时刻保持很高的能量输出功率,主要的能量来自于ATP分解时释放的能量。但ATP在分解过程中,需要CP的配合才能完成。简而言之,在摔跤6min之内,摔跤运动员供能模式为ATP+CP,虽然此种供能模式能够快速释放出能量,但难以长时间为维持,持续的时间越长,摔跤运动员的疲劳感就越强,到最后会演变为基于脂肪和糖的有氧氧化供能模式。但在此种供能模式下,摔跤运动员内部的糖分分解会形成乳酸,积累在摔跤运动员的血液和肌肉中,降低人体的pH值,最终形成酸性体质。此种体质对糖酵解的速度会造成很大消极影响,糖酵解的速度越慢,ATP的合成率就越低。如果一位摔跤运动员,在摔跤比赛中,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则自身的机体性能会大幅度降低,抑制大脑皮质兴奋中枢,出现肌肉疲劳、运动能力、反应速度降低等问题。
1.3 摔跤运动员疲劳机制分类
按照摔跤运动员疲劳机制的不同,可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理性疲劳,另一类的运动性疲劳。其中前者指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疾病,摔跤运动员在运动之后会形成疲劳现象。对摔跤运动员而言,发现的疲劳多为运动性疲劳,指的是身体机能发生下降,运动能力降低,而引起一种暂时性疲劳。通过适当的休息可恢复。摔跤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运动性疲劳,主要原因是摔跤运动体力消耗比较大,训练计划不够科学,训练方法未能体现摔跤运动员自身特点,机体没有充分得到恢复等。
运动性疲劳和疾病、环境、营养等引起的病理性疾病有本质的区别,运动性疲劳只是暂时性的,是由运动量过大,或者是身体既能下降引起的,通过短暂的休息之后可恢复正常。运动性疲劳又可细分为代偿性疲劳和非代偿性疲劳两大类。其中代偿性疲劳指的是运动能力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机体其他系统更加紧张的活动得到维持。在此种状态下,每一个工作单位的能量消耗比较多,动作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非代偿性疲劳最显著的特点是运动能力下降明显,即便摔跤运动员在如何用力,此种疲劳状态是无法规避和克服的。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形成疲劳的主要原因是技巧掌握不到位,或者是训练的安排不够科学,运动量超过了自身身体机能的极限,在摔跤训练中没有做到结合个人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和内容,长时间降体重等,都是引起摔跤过度训练的主要原因。
2 摔跤运动员疲劳判定方法
摔跤运动员的疲劳多为运动性疲劳,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动作减慢、动作准确性下降、摔跤运动员协调性不足、场上反应慢等。如果得不到及时休息和补充,会出现灵活性下降、心率和呼吸速度加快、排汗量增加等现象。常用摔跤运动员疲劳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物理判定法。物理判定法是摔跤运动员疲劳判定的主要方法,常用的物理判定法有:闪烁值法,摔跤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其闪烁值会的大幅度降低;皮肤空间阈法,其判定方法用触觉针来刺激摔跤运动员皮肤的某个部位,如果摔跤运动员在疲劳状态,则能分辨出两点的最小距离增大;呼吸耐力测定,连续测5次肺活量,且每次间隔30s,摔跤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肺活量会持续降低。
二是外部表现和主诉法。摔跤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劳的快慢、程度等,和很多因素都要关系。每位摔跤运动员出现疲劳状态的表现也不相同,如:情绪淡漠、精神不振、少言寡语、逻辑思维能力降低、不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无法集中、呼吸快而急、眼神和动作不协调等。通过判断摔跤运动员的这些行为状态,可判定是否出现疲劳。运动员主诉疲乏、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精神恍惚等都是判定摔跤运动员出现疲劳状态的主要依据。
三是生理指标诊断。这也是判定摔跤运动员是否疲劳的主要方法,主要是根据摔跤运动员体重和下肢围度的变化,作为诊断运动员疲劳的主要指标。通过握力计、背力计等,设备仪器,测量摔跤运动员的握力、背肌力或者是用5次肺活量等都可以快速诊断摔跤运动员疲劳產生的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膝跳反射、反应时、血压体位反射、阻抗血流图等来诊断运动员的疲劳情况。
四是生化指标诊断法。摔跤运动中或者训练中,通过生化指标,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评定训练效果、机能疲劳诊断等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主要是根据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测试条件,通过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等,在不同的训练时段,或者是训练之后,第二天早上,安静状态下取样检测,通过检测数值和正常值的对比分析,来诊断运动员疲劳的产生和疲劳的程度。
3 摔跤运动员疲劳恢复方法
摔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难免会发生疲劳,为尽快消除疲劳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恢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在摔跤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需要结合每位摔跤运动员的个性、身体素质、体能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确定好每位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内容、训练方式等,以满足不同摔跤运动员个性、生理、心理上的不同需求。摔跤运动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虽然比赛持续时间比较短,但需要摔跤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按照对手的动作,选择有效的攻击或者防守对策,取得节省体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平常训练中,摔跤运动员需要积极配合训练安排的意愿,按照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来提升摔跤运动员自信心、体力、技术等,以提升每位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水平。同时还要注重训练方式、训练内容、训练环境的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让摔跤运动员感到枯燥乏味,在新鲜的环境中,刺激摔跤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提升训练兴趣,消除摔跤运动员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感,缓解疲劳,提升训练竞赛的效果。
3.2 制定合理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当摔跤运动员经过常见训练和比赛之后,适当的休息和睡眠,能够有效消除和缓解疲劳,尽快恢复体力,这也是消除疲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合理规律的休息和睡眠,能够增强摔跤运动员体内的合成代谢,快速消除和排出训练或者是比赛累积的乳酸,促使摔跤运动员消耗的能量和物质得到快速恢复。同时摔跤运动员也要严格遵循制定好的作息制度,努力克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在良好的睡眠环境中,提升睡眠质量,尽快恢复消耗的体力。
3.3 采用科学的医学恢复手段
将医学和摔跤运动训练相互结合,既能有效缓减摔跤运动员的疲劳状态,还能避免发生身体损伤,尽快恢复体力。在恢复摔跤运动员疲劳常用的医学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摩,摔跤运动员经过高负荷的比赛和训练之后,通过按摩可加快机体恢复速度,无论是人工按摩、机械按摩,还是水力按摩,都能达到快速恢复体力的效果。训练前采用切击,叩击等重手法按摩15-20min,可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训练后采用揉、撩等手法按摩20-30min,可达到放松、加快恢复的目的。
二是物理疗法,通过水疗、电刺激等物理疗法,也可以快速消除疲劳状态。通过每秒3-9Hz的温和低频冲击,对深层肌肉组织进行振动和刺激,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并达到舒缓和刺激神经系统的效果。
三是营养学恢复,按照摔跤运动员供能的特点,摔跤运动员在饮食上,注重糖的补充,增加体内糖储备量。同时多饮食含磷、铁、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训练前后合理补充运动饮料,也有助于消除疲劳。在疲劳的恢复训练中,合理的糖分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单纯补充低聚糖能够有效降低赛后血乳酸水平,提升磷酸能的储备,从而提升运动员的赛场竞技能力。
3.4 心理学恢复法
摔跤运动员发生疲劳之后,为尽快恢复,教练人员需要给运动员正常的心理引导和启发,以消除摔跤运动员疲劳之后的心理负担,克服消极的思想,通过科学有序的思维来代替运动员自己胡乱无章的思维,用理性的思维来代替非理性的思维。避免摔跤运动员疲劳之后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失去训练的信心。化压力为动力,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正视疲劳是客观存在的,每位从事摔跤的运动员,都需要有直面疲劳的勇气。也可以通过国内外优秀摔跤运动的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来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疲劳,消除疲劳。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放松心理状态、降低训练强度等手段进行心理恢复。多给运动员一些关怀和鼓励,营造一个充分关爱、友爱的训练环境。让摔跤运动员能够在比赛和训练上没有后顾之忧,心理学疲劳恢复,是既简单,又有效的疲劳恢复方法,运用得当既能快速消除和延缓疲劳,也可以大幅度提升运动训练动力,提升摔跤技术水平,在比赛场上取得更大优异的成绩。
3.5 营养补充法
摔跤运动员不断需要较强的肌肉爆发力,也需要良好的肌肉耐力,糖对摔跤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摔跤比赛中,运动量非常大,肌糖原是长时间剧烈运动中肌肉收缩的主要能源。因此,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前后,需要适当的补糖,既能有效消除疲劳,也提升疲劳消除的速度。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在肌肉中会堆积大量乳酸,降低肌肉的pH值,可适当服用一些碱性盐,来提升摔跤运动体内的碱盐储备量。也可以通过服用一些碳酸氢钠或者是柠檬酸来,用于恢复比赛时暂时性的代谢酸中毒。合理补充营养,是恢复摔跤运动员疲劳状态的主要方法,通过分析摔跤运动员疲劳的原因可知,能源物质耗竭是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而营养则是运动之后,被消耗物质恢复的关键。比如可通过补充高糖膳食来尽快恢复运动员的肌糖。相关研究表面,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开始5分钟之前,补充糖含糖量不低于6%的糖电解质饮料,可有效延长摔跤运动员出现疲劳时间。而且在糖电解质饮料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纳、镁等微量元素,对维持和恢复摔跤运动员体内的水盐代谢稳定也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每天的膳食中增加5.4-8.5g糖,可保证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时,能够有更好的状态,防治过早出现疲劳。此外,摔跤运动员还要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微生物、脂类、矿物质、水等,通过营养均衡搭配,也有助于恢复摔跤运动员的疲劳状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了摔跤运动员疲劳原因与恢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摔跤运动是一种非常消耗体力的体育运动,在摔跤比赛和训练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非常容易发生疲劳。按照疲劳形成的原因,选择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和恢复方法,能够促使摔跤运动員尽快疲劳状态中恢复过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新疆体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