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体育教学 培养高中生体育意识

2022-03-31 02:17袁经朋
当代体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袁经朋

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且艰巨性的教学任务。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思想与方法上进行指导,同时还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正确认识体育意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使其形成体育意识。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锻炼习惯与运动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高中体育教学也应以体育意识为主线,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近年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全面下降,与其身高、体重的生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愈显关键。在体育意识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形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促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其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成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而这也要求教师必须要从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创新体育教学,找到体育教学中建立并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科学锻炼的习惯,促成体育意识的形成。

1 体育意识培养现状

1.1 缺乏重视,学生意识薄弱

从客观角度来说,在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普遍课业压力较大,由此,很多学校、教师与学生也都将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而这也是造成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的最主要原因。很多學生将体育课当成了自己自主学习的时间,体育活动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特别是学校与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决定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从学校、教师出发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极为关键。

1.2 流于形式,学生意识不足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也在形式与内容上做出了一定的革新,扭转了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刻板印象。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的体育课程流于形式,没有按照预期的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很难进行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例如,在体育课上,很多教师还是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们在热身活动结束后允许他们自由活动。显然,这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毕竟很多学生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完全的放养式教学没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学生们也会放任自流。

1.3 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学生提不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存在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体育教学手段单一。纵观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活教学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采取示范等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千篇一律,机械固化,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1.4 不够科学,学生难以承受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他们对体育强度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这是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统一的授课形式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不公平。他们难以承受体育强度,对身心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抵触体育课。体育意识的落实难以形成。

2 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体育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个性塑造、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等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学生学习各种形式的体育技巧、参与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在加强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锻炼其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途径之一。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出于兴趣,人们才会自主地参与到某件事物或某件活动中,并以此获得心理与情感的满足。由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兴趣的培养也往往需要通过持续性的加持、巩固与维护。一旦学生们形成了体育意识,他们会更自主、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在长期的锻炼中发现了锻炼的效果与作用,对运动技巧与运动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形成更浓厚的体育兴趣。

2.2 有利于唤醒学生锻炼意识

体育锻炼往往是指向一定的活动目标,同时是一定动机的唤起,而目标、动机又是促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坚持锻炼的内在动力。动机也要靠意识去促成,去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往往是对体育产生了一定的需求进而形成了体育动机。良好的体育动机能够促成学生的体育兴趣,他们也会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的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2.3 有利于增加学生审美体验

在部分体育锻炼中,学生们对运动的技巧与技能的审美,对美的表现力以及自我运动过程的欣赏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审美体验。在体育锻炼中,一个投篮动作、一个奔跑动作,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促成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4 有利于促成学生运动习惯

在良好体育意识的驱使下能够促成学生进行长期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也能提高学生们的运动能力。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也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运动方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让学生避免运动损伤,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学生们在学校所学到的体育知识、体育技巧、形成的体育能力也会延续到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为学生发展自我才能、贡献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 培养高中生体育意识的有效措施

3.1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在此之前,体育课受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很多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时也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伴随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其要求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此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要扭转以往的体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课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促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增加相应的竞赛活动,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短跑比赛,以更迎合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形式调动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让他们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重要推进作用,了解体育参与的积极意义,进而在后续的不断学习中确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明确,由于学生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的不同,体育教学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也要有所侧重。这是体育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比如,根据高中生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与生理特点,对于男生,我们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对抗性、竞赛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体能训练、拓展训练;对于女生,可以尽量安排一些协调性与柔韧性的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我们还要注意多开展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的活动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更适合高中生的体育游戏,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促进其身心发展。这样一来,只有当学生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才会主动进入到体育活动中,才能坚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教师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探索更适合高中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

3.2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兴趣

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新的教学模式也要应运而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较为机械化、单一化,因此,学生们也较为抗拒体育学习。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选取上要更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进而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例如,在操场进行体育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在动感的音乐中参与体育活动,体验锻炼的乐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再比如,在田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游戏形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其中,弯道跑作为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对技术要求较高。据此,我们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围成一圈,1至5报数,所有学生记住自己的号码。当游戏开始时,教师给出“3”的口令,所有3号的同学要绕外圈逆时针追赶前一名同学,如果前一名同学被抓到,要做两个深蹲,而没有被抓到的学生跑一圈后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这一过程让学生们体验弯道跑与直道跑的区别,并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然后再由教师总结,让学生们掌握技巧。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中练习、强化、技巧。之后,再组织游戏或相应活动让学生们实践,这样学生们的理解与掌握才会更深刻。通过游戏的体育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游戏娱乐性与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活动,理解相关的体育技巧,在自主练习中不断强化,让他们体会体育活动的乐趣。

3.3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提高参与度

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因素。一般来说,良好的教学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立足实际,根据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设计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例如,在《擒敌拳》的教学中,此活动旨在让学生们通过练习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以及抗击打能力,形成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勇敢堅强自信的良好品质,并在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与来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地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考虑到学生技术性并不高,运动强度较少,所以,在训练的形式上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其他辅助性与拓展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增加运动负荷,让他们以自主练习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训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提高每个学生的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的灵敏度与速度,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还应意识到由于男生的运动基础较强,如有一些男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动作要领,而女生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主要是由于男女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客观影响。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合理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帮助并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巧,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有所收获。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教学氛围融洽和谐,体育课堂充满欢乐。立足实际、尊重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形成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形成体育意识。

3.4 彰显体育竞赛价值,促使融入

面对高中生这一群体,绝大部分学生身心发育较为完善且身体素质良好,普遍呈现出求知欲旺盛、好胜心较强的特点。从此处出发,也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找到了良好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尽量融合一些具有娱乐性与竞赛性质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诚然,在培养学生锻炼意识的过程中,竞赛活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开展竞赛类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凸显体育竞赛的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障碍跑、运动会、篮球比赛、跳高比赛、铅球比赛等具有竞赛意味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该类性质的比赛往往是以团队或班级的形式参与,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高中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与该时期的心理特征,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体育教学就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应当更开放、更灵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主动融入到体育活动中。

3.5 做好器材配备工作,满足需求

相关配套教学器材能够确保部分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能提高学生们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投入。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满足学生们体育锻炼的要求。

学校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一般来说,如果条件支持,学校可以增加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内篮球场等的体育活动室。另外,学校也要尽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健身器材。如果一些学校没有相应的条件,也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相对简易的体育器材。在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提供了沙坑、跳远、单杠、双杠等设施。该类设施投入资金较少,而且也能满足学生们的部分体育需求,同样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让他们体会到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以此促使其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体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体育课程的开展应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让他们形成锻炼的习惯并受益终生。所以,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掌握锻炼方法、形成科学的运动习惯。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彰显体育竞赛的价值、做好配套的相关工作,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确立体育意识,受益一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我们的“体育梦”
消防意识
小小“运动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