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普遍联系的观点看“汽车系统动力学”的教学

2022-03-31 12:05唐传茵,赵薇,苑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哲学原理教学

唐传茵,赵薇,苑莹

[摘 要] 运用马克思普遍联系的观点结合“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将马克思普遍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条件性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的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将哲学原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应用于“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掌握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使问题解决有效性、科学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关键词] 教学;哲学原理;普遍联系;汽车系统动力学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东北大学PBL教学法研究与应用项目“PBL&OBE教学模式在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应用研究”(PBL-JX2021yb004)

[作者简介] 唐传茵(1979—),女,辽宁海城人,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系统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及控制研究;赵 薇(1977—),女,辽宁昌图人,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动力学、系统可靠性研究;苑 莹(1980—),女,辽宁沈阳人,博士,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复杂性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137-04 [收稿日期] 2021-07-12

联系普遍性这一哲学理论的得出,是经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入而逐步衍生的。古今国外的学者都基于此概念将理论延伸至学术探究中。中国古代“五行说”,现代的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超循环理论等都是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普遍联系思想结合应用的成功实践证明,它们推开了学术间结合实践可能性的大门,取得了广为人知的成就的同时,在鼓励哲学理论对学科的应用拓展和指导意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性的作用[1]。使人类关于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系统观念已经成为普遍的观念。世界万物皆是系统性存在的,诸多元素相联系,相互作用,方能构成有机整体。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车辆工程的专业方向类课程,主要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实现的方法。“汽车系统动力学”结合车辆工程专业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通过车辆动力学的产生、车辆动力学的发展趋势、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路面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路面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车辆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自由度车辆模型、双轴汽车振动模型等内容的学习,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生产工作所需的机械、控制、电气相关知识和模型方法,并将此知识与方法用于推演、分析专业工程问题。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对复杂的车辆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有效的结论的能力。具有应用数学、力学知识分析汽车设计/制造中的问题,并能进行力学计算、仿真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从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条件性这三个方面论述“汽车系统动力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与马克思普遍联系理论的结合。

一、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调查、研究,根据事物本身的客观联系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从工程力学角度考虑,“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汽车受力和汽车运动的关系。讨论车辆的各项行驶性能。

在“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中从动力学的本质特性出发,引导学生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辩证地认识事物普遍联系在“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中的客观性特征,更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联系的普遍性

“汽车系统动力学”涉及多门学科,如图2所示。“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理论体系[2],跟随当前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快速发展要求,保证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汽车系统动力学”整体课程的安排从汽车系统动力学能够解决的日常问题作为入口,将汽车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其实际中的应用做到有效结合,利用身边的案例,唤起学生的兴趣点;以两自由度车辆转向系统与单自由度垂向系统模型作为基础知识点,继而进一步对车辆受力与微分方程建立之间的关系做探索和分析,再对其求解思路对模型建立的指导作用,以及过程中需注意的特性问题和车辆多自由度模型、纵向运动、垂向运动和侧向运动的理论模型,做引导和分析。

借用联系的普遍性理论应用,从单自由度向多自由度做知识的深入挖掘,从诸如侧向动力学分析、垂向动力学分析、纵向运动动力学分析等车辆系统各种动力学相关理论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分析车辆运动中的非线性因素和系统部件对动力学的影响,向学生展示车辆动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及深,有助于让学生更切合地理解汽车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现象的认识点,对今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汽车系统动力学”这门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要求,又离不开实际工程的应用。对涉及汽车动力学方向的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项目研究,都对“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基于当前“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方向和研究理论,积极致力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以科研促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丰富且符合哲學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素材。

在“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向学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积极转化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自身本领、投入伟大祖国建设工作中的实际行动。

三、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的条件性如何应用于“汽车系统动力学”的教学结合中,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前沿,灵活合理地更新授课方式和内容

现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汽车动力学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必须要不断地更新授课内容。

基于文献阅读和参与的科研工作,密切关注汽车系统动力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沿技术[3,4],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储备库。这种更新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选择和对储备十足的掌握上,继而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符合正确价值观的前沿科技。

(二)传统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结合,实验教学方法辅助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一门与振动理论和力学都有着密切关联的理论实践课程,理论的分析得出之前需要对理论公式和推导过程进行分析。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多媒体[5,6]大信息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使学生对动力学可以有更感性认识,而板书循序渐进式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一方面用多媒体屏幕对知识点进行动画的演示,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必要的推导过程进行板书和讲解[7,8]。例如通过板书推导讲解典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多媒体动画讲解一些车辆结构综合工作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浮渣的结构原理知识,对课程教学重点内容有效地进行笔记学习,进一步充分掌握新概念和理论方法,触及学生兴趣点,增进教学效率。

(三)组织好问题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供给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被动式地对知识的惰性学习方式也影响着对创新型人才的塑造。人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在遇到疑难的实际中被激发,而智慧的延展也体现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如何启发学生,使其主动性的发现问题解释矛盾,相较于被动接受按教师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上的效率更高。

设置具有相关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发觉—思考探索—解决的习惯[9,10]。例如上课涉及某个难点时,设置与该知识点关联的实际应用型问题,并留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思考时间,同时提倡学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或空闲时间与教师进行学术讨论,不仅教学成果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勇于探索的精神。

利用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环节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基于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的咨询教学法的成功实践,学生经过短时间思考后,围绕不同章节与内容,向教师提出相关疑惑与问题点,然后再由教师点对点地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从以往教学经验总结中,不难发现筛选性地将实际问题作为知识点切入口,带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也对提高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有效联系,充分利用联系的条件性,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极明显的作用。课堂中预埋一些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假设性理论问题,供学生思考并积极主动地解决,提出相关联的物理模型,继而建立数学模型。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有效自然地联系起来,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性的知识结构体系,渗透普遍的科研思路,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研究相关问题的基本素质精神。

(四)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

对学生力求做到综合能力、多元均衡的考核。在教学考核的过程中,最后成绩的衡量标准不只是简单地把知识记忆植入学生的课堂考勤,而是要从学生综合能力的反馈中,进行横向纵向均衡多元的考核后,客观地进行评价。

课程的成绩通过多种考察方式来决定,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掌握能力,也将学生通过课程培养所产生的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计入考查范围。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相结合,综合衡量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分。会在期末考试批阅试卷过程中,从学生的试卷反馈进行分析,找到考试中易考易错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把握,针对性讲解。

“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利用评价工具,全过程评价学生学习素质的发展。评价主要从教学方法、材料使用、情境创设、学生主动性的调动等方面进行反思,将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在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工匠精神等维度下展开,最终针对评价结果,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能。

通过对车辆动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车辆动力学相关的综合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際动手的能力。课程目标对应于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要求中的“掌握车辆动力学实际问题分析和处理的专业知识、掌握车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识别与描述的专业知识”。课程采取如下改进机制:(1)根据学校、学院督学教师的听课意见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评价和改进;(2)增加过程化考核机制并持续完善。

(五)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

积极开展研究,探索规律,重视学生在本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程相关理论内容进行扩充或查询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案例资源。例如,在讲授汽车操纵稳定性知识点后,建议学生查找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应用实例。此教学环节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具备独立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学习达到持续改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为了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广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课程特色。

结语

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在“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结合哲学原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学生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掌握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进行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事实中见真,和谐中见善,规律中见美的科学性道德观和审美观的素质培养。而将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应用到车辆系统动力学的课程学习中,在授课中运用大量科技事实系统性阐述“何为真,何以真,如何真”的意义,并传授如何识伪,防伪的方法。通过简洁的公式,图形或曲线揭示事物的规律性。

参考文献

[1]徐长山.论工程系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1):69-75.

[2]尧辉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4(15):167-168.

[3]贵彩虹,许可芳,高慧.“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计算机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应用型本科工程类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1(3):80-83.

[4]严海,孙智源,秦焕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交通规划教学评价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95-97.

[5]Aronson J, F Carrie B, Good Catherine.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Stereotype Threat o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by Shaping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02,38(2):113-125.

[6]Schaufeli W B, Martinez I M, Pinto A M, et al. 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5):464-481.

[7]潘琪,馮宝,徐龙,等.新工科背景下“自动控制原理”实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5):104-107.

[8]张良力,王斌,陈赟,等.电气专业导论研讨课线上教学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1(25):124-127.

[9]王建昕,帅金石,王志.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下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汽车发动机原理”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若干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5-57.

[10]夏群生,李克强,宋健,等.汽车理论典型中外教材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5):87-90.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System Dynam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Universal Connection

TANG Chuan-yina, ZHAO Weia, YUAN Yingb

(a.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b.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81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arx’s view of universal conne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System Dynam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ombining the objectivity, universality and conditions of Marx’s universal connection with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System Dynamics”.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to reality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utomobile System Dynamics”, and teaching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niversal connection on the basis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make the problem-solving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sense of participation and enthusiasm.

Key words: teaching; philosophical principle; universal connection; Automobile System Dynamics

猜你喜欢
哲学原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蕴含的哲学原理
《法哲学原理》的经验观——兼论马克思对概念的逻辑的经验性批判
学好哲学三部曲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形成与逻辑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