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杨彬 郭语阳 赵林芝 郑瀚
摘要:新时代下的传统就业信息发布日渐式微,新兴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了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的新途径和主流平台,我们借助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数据、获知大学生就业需求、预测大学生就业意向,在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择业就业观的基础上,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匹配求职者所需岗位,定制适合个人的规划简历,建成集合学校、学院、专业特色为一体的就业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分层次、分类型发布就业信息,打造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自选超市”。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教育;职业观;信息整合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智联招聘《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大学生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就业群体,2020年应届生人数874万,2021年应届生人数更创新高。疫情阴影下2020与2021届毕业生的求职时期重叠,外加出国留学、创业等发展方向受限,导致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失衡。
见图1,2021届毕业生倾向于利用线上信息搜集(42.3%)、校内职规咨询(44.3%)、向前辈寻求经验分享(41.5%)等几种主流形式来进行职业规划;在帮助应届生求职的问题上,69%的高校都进行了信息推荐,45.1%直接帮助毕业生与雇主对接,但仍有16.7%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并未提供任何就业支持。
依据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是大学生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提升能力的时期,职业观在逐步形成。时间本就宝贵,资源也应该留给需要的人,我们希望从大学生兴趣点、擅长点、理想点角度出发,给大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及引导,帮助他们做好对未来的规划。
1.2研究现状
在党的号召下,高校就业教育越来越重要,进一步深化就业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迫在眉睫,要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国内的就业形势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想化、不现实
当前家庭对子女的倾力投入,政府对教育的大力补助,使得大学生认知能力差、异常心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报复性依赖网络、规划的迷茫心理、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不够,缺乏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对社会现实、就业环境缺乏正确认知,只求工资高、待遇好、劳动少的工作,不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合理定位,容易错过最佳的就业时机。
(2)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与社会脱节
高校课程根据各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后一般四年不会有大变动,无法根据市场产业结构变化及时更新,很多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仅仅立足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情况而非未来就业市场需求;其次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师资力量的制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个体需求难以得到匹配。
(3)职业生涯规划机构乱象横生,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
市面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往往有隐性的诱导行为,把受咨询者向着机构自身有涉及的领域引导,学生浪费时间金钱换取对自身发展并不重要的相关“履历”,而机构从中攫取利益,缺乏合理就业指导体系。
(4)家庭因素影响就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面及社会人物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家庭因素则占据着重要成分,具体体现在生源地、家庭收入、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教育的限制,不加引导可能走上与自身完全相反的道路。
1.3研究方法
如图2,本文的研究方法将文献研究、问卷分析和访谈相结合,采用创新服务理念,致力于促进产学结合,立足于当下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迷茫无措的迫切需要,以南京审计大学为初始载体,以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的形式建设新型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平台,培养学生全面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实现社会就业信息的整合和校内资源的共享。
项目主要从大学生中抽样,初步调查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度,再通过文献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学术观点、国内外研究成果、争论焦点及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结合现状作出分析进行相关的问题研究。关键在于收集准确的市场信息,把信息建设和时代潮流相联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平台。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潜在问题
2.1学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情况
一共收到了202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问卷,其中准大一25份、大一34份、大二45份、大三69份、大四24份、毕业生5份。根据调查数据,以年级段为自变量,其他相关问题的选项为应变量,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初步得到如下结果:
(1)由图3知职业生涯规划需求占比最高的是教育的重视。几乎所有大学都已经开设了此类相关课程,许多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但学生对此需求依旧很高,这反映了学校在这方面宏观的形式有落实,但微观的实质做得并不夠,或者说针对个人的定制化职业生涯规划是缺失的;此外占比第二高的是信息平台的整合。信息不对称,使得大学生丧失了许多宝贵机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链上四个对象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盲目跟风求职、不端正求职观等等现象的出现就证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恶劣后果已经在社会蔓延。
(2)由图4可知:随着年级的增长,通过互联网寻求有关职业规划相关的问题占比逐渐增加,相比其他方式也更受欢迎。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往往不是第一手信息,真实性存疑,造假层出不穷,加上许多不正规机构的虚假宣传,学生得到真实信息的可能性不高。
(3)由图表5可知,大学生大三之前对于职业规划都是比较模糊的,从大三到大四到已毕业的过程中,规划越来越清晰,但时间成本耗费巨大。
(4)在调查中一共访谈了70位同学,获得有效访谈记录40份,对问题“如果学校有专门的公众号,帮助整理职业相关的信息,你希望其中涉及哪些方面?”的回答进行关键词提取共13个,其中:行业前景就业状况出现了27次为最多,校友交流平台出现了15次次之,专业对口情况13次,兴趣测试11次,就业技能需求9次,薪資待遇、考研经验、职业观教育、招聘信息总计10次,其他1次。由此可得,信息交流存在巨大的鸿沟,本专业学生对应用和企业要求也常处于未知状态,这对于社会整体而言非常不健康,说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需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才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而不是在提前获得信息后一两次就能匹配成功。虽然寻求适合自己职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历练,但这些该在大学期间完成。
(5)另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家庭因素对于受访者的就业影响非常大,40份有效访谈中有30次提到了“家庭”这个词,可见其重要性。家庭和睦的受访者往往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认为家庭因素对自己影响不大的受访者常常在访谈中给不出明确的职业规划甚至流为无效访谈。
综上所述,信息不对称和家庭是本次调查得到的两个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
2.2教师生涯访谈记录
2.2.1 教师A
本硕工业管理,读研时明白周围优秀的环境能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变得谦虚,自内心的开始重新提升和改变自己,职业生涯比较曲折,常充斥着焦虑等负面的情绪,但并不后悔走这条路。教师生涯中得到意外收获,育人的同时也育己,收获师生情谊、亲情、友情等,在大学当老师的这种生活跟一般的工作不一样,接触的永远都是年轻人,所以有时会感受不到自己的衰老。
2.2.2 教师B
本科应用数学,选择专业时参考了家长意见,但由于一些意外,计算机信息工程变成了数学,在不知道具体情况时,数学这种基础学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通过基础学科的学习之后可能对行业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考取研究生时考了两次,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但认为很有必要,规划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会重新规划你的职业方向或是继续优化这条路。
2.2.3 教师C
本科会计,意外读研却成为了重要的转折。对学校的职业规划,学校方面对学生不自信,担心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所以会在多做一些工作,但是只听网课肯定不行。更需要学生去自己了解,定目标,不断修正,每阶段结束再调整你的规划,这样才会在你大学毕业时候得到你想要的。
3.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3.1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职业相关信息整合服务
职业规划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人实际情况,对自己具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为自己制订的未来职业发展的实施计划。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后频繁更换工作、专业对口率低、工作态度消极等现象,我们致力于依据需求搭建平台,设计出公众号框架并开发运营,整合职业规划的资源并分类制作诸如职业兴趣测试模块、职业观教育模块、具体职业分类及能力要求模块、就业讨论区模块,优化高中毕业生的志愿填报效率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资源获取能力。
3.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引导大学生本科阶段学习
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的“攀比”风气、娱乐圈直播行业的“吸金”行为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毕业就想找的高薪而轻松工作的大学生层出不穷,因此职业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本公众号平台将与权威的职业测评平台进行合作,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与各高校合作,通过一系列校内校外的讲座、实习,辅以心理指导,根据各专业能力发展要求制定个人规划方案,引导学生在本科教育中切实打好知识技能基础,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3.3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专业情况的了解需求
此外,职业观教育模块旨在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让高校学生培养清晰正确的职业观,把自己纳入社会资源的范畴,引导他们更加重视在大学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构建起自己的专业框架以便未来应对复杂的就业形式,减少专业不对口、就业难等现象,能为未来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奋斗一生。
3.4建设新型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平台
培养学生早规划、多尝试的择业观和全职观,实现社会信息的整合和校内资源共享。通过制作运营公众号来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旨在建设高校学生规划未来的自助服务平台。
4.未来多元化创新发展的构想
4.1提供更多与企业、高校的“联动”服务
本公众号平台一是可与各个高校信息资源库深入合作,同时通过用户进行有奖宣传或与各地教育部网站合作推广,以扩大公众号影响面;二是可与一些基金会合作,对一些家庭困难且有读书需求的大学生或准大学生可额外申请补助助学金;三是可与各高校内有关职业规划的学生社团进行交流,通过一些校内的活动、志愿等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这个平台。
4.2提供各类与相关行业人士交流的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众号上可以实现虚拟对话模式,后续将为用户提供更加省时、高效的方式。用户可实现“人机交流”,机器人会以语音的方式自动回复并附以相关图画、视频辅助说明,平台则持续收集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找到相关人士帮助录入解答。
二是开发一对一直接会话模式,收集各类行业人士的经验经历信息,将其汇总归类,供用户选择。让用户通过平台与行业人士取得联系,平台对谈话内容进行实时追踪,通过设置“关键词屏蔽”和一系列评价机制来防止不正确的对话导向,及时清理不合规指导者,给予每个指导者评分、处理对话数量等相关的数据供用户参考。
4.3用户身份转换
当用户从平台获得了有效的指导并且得以贯彻实施成功后,我们将会提供一个专门的入口,供已享受服务的用户认证成为相关行业人士,传授相关经验。不仅可以帮助平台宣传推广,又可以扩充平台内的数据,可以更加精准的解决用户的问题。
随着信息容量的不断扩大,用户在进行问题的选择的时候,不再是简单几个框的选择,而是可以输入相关关键词后,弹出一系列选择框,用户可以直接得到相关解答。且后续也会推出“群聊天框模式”,用户的问题会得到多人的回答,只需要点击“+1”即可。
4.4建设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服务
公众号每日推送红色、正能量的文章,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红色知识的科普,使其了解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大学中更应发愤图强,促成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内生推动力,同时定期组织红色知识小问答,用奖品吸引更多的学生的加入;与各省市高校教育部联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当前在校大学生对专业、职业及未来發展方向的问题、困惑和希望,实施统筹决策,发现高校教育存在的漏洞及缺陷,解决高校教育细小问题,促使高校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职业观。
5.结论
在近年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校就业教育的地位再登数个阶梯,教育的深化改革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不断完善。本文主要针对其中一个维度——大学生就业观理想化这一问题展开,结合优秀的心理理论和实践总结,主要通过线下实际的问卷调查和采访活动来更细致的发掘其间存在的本质问题,提供一套相对完善的信息整合服务,帮助大学生构建起自己的专业框架以应对未来复杂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1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2]参考文献2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参考文献3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参考文献4许旷宇.医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探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3):310.
[5]参考文献5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参考文献6贺淑曼著.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J]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7]参考文献7周纯江.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
[8]参考文献8唐苏和.明确自我学习的目的_谈谈职业规划对中职生的作用和意义[J].中学教学参考,2013.
作者简介:
李倩(2000-),女,汉族,陕西宝鸡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年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当代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未来职业发展问题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AY0301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