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弦 陈智炜 陈嘉滢 胡晓
[摘 要] 推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国家推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立德树人。尽管当前本科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成果颇丰,但作为本科生教育延伸的研究生阶段,其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通过以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专业课“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为例,立足于项目融资理论和工程管理实践确定了德育目标,结合五个融入要点构建了课程顶层设计框架,明确了课程思政实施步骤。目前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良好,为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所搭建的建设方案可为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研究生教育;一流专业建设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中南財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学教改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YZKC202147);2021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投资学)
[作者简介] 郑 弦(1989—),女,湖北仙桃人,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21-04 [收稿日期] 2021-07-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思政这一新时代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逐渐成形[2]。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所有课程中,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体系,从而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3]。近年来,各大高校围绕课程思政进行了诸多探索,成效突出,但改革成果集中于本科阶段。作为本科生教育的延伸——研究生教育亦需要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4],因此研究生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势在必行。同时,为响应国家建设一流专业的号召,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时也应加强专业建设[5]。鉴于此,本文以财经类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管科”)专业研究生专业课“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以下简称“项目融资”)为例,提出课程思政与研究生专业课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内容的融合,加强学院管科专业“双一流”建设,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一、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在建设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保持延续性并不断深化。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认知层次与本科生有着较大差异[2],这使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并非一定适用于研究生,其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如下。
(一)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需紧密结合
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相比专业性更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这使得研究生课程专任教师极易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显得泾渭分明。长此以往,并不利于高层次高素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专业的引路人,也是人格塑造的引导人[2],研究生课程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立德育人,形成专业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形式需多方位拓展
目前课程思政仍处于建设初期,尚未形成通用有效的方式和形式,专任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征自行设计。部分研究生课程教师可能会选择以生硬的“说教”形式体现思想政治特征,然而对于具有更强独立思辨能力的研究生而言,这种“突兀”的形式容易引起反感。课程思政这一教学模式的宗旨是“立德树人”,这意味着其建设可随着专业内容的变化引申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非囿于单纯的思想政治内容输出。因此,如何真正“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研究生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和思维方式,这对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反馈机制需更加完善
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结合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实现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从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尚未明确课程思政的实际内涵,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组织形式未完全建立,也不具备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评价体系。由此可见,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组织形式不健全,激励机制缺乏,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基于典型课程的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构建
鉴于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诸多不足,本研究拟以典型专业课为例,阐述课程的实施目标及方案。“项目融资”是财经类院校管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重要专业课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建筑业厚积薄发,现已跻身于建筑强国之列。然而,大型建设项目,如高速铁路、摩天大楼、长大桥梁(如港珠澳大桥),往往具有拆迁工作量大、建设和运营周期长、涉及主体众多、造价成本高等特点,这使其在建设及运营阶段常常面临融资困难问题,因而,科学的融资模式选择、成功融资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对建设项目融资难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本课程通过将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阐述了项目融资主要方法,分析了其与公司融资的异同,比较了不同项目融资方式选择情境、运作程序、资金结构、风险因素等。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模式开展课堂与课外案例讨论,结合文献阅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
(一)课程思政实施目标
结合本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工程实践结合大国工匠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课程确立了以下五个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如结合青藏铁路项目)。(2)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恪守工程伦理,履行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如结合工程腐败案例)。(3)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如结合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如结合港珠澳大桥项目建设)。(5)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等(如结合上海世博会项目建设)。
(二)建設路线和实施步骤
为达成五个德育目标、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完美融合,本课程搭建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框架,具体课程设计方案见图1。
1.课程思政要点融入。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融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融入点1:将生态文明思想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导向,结合港珠澳大桥保护白海豚所作出的工程变更这一案例,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来面对工程决策,达到项目效益和环境生态两手抓的效果。融入点2:将爱国教育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讲授“项目融资”时,关注我国优秀超级工程案例,通过其大工程量和复杂技术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建设之路来之不易,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讲授的融合。例如北盘江大桥,其令人惊叹的高海拔和精妙的结构使“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课程通过讲解北盘江大桥等超级工程一路攻坚克难的建设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千千万万工程人为祖国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无私大爱,引导学生将爱国之心转化为动力,投身于国家建设中。融入点3:将职业精神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确保建设出人民满意工程的前提。通过分析由于建设工程参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项目投融资失败,如施工和管理上的“偷工减料”,告诫学生严格遵守建筑规范,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敬畏精神。融入点4:培养创新能力,传承工匠精神。以典型工程案例中创新举措为例,通过思维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港珠澳大桥向世界展示中国技术、为国家发展注入动力的背后,是“九九八十一难”的工程施工过程。但广大工程人的坚定意志和创新智慧将无数的技术难关一一攻克,让学生们感受到千千万万工程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创新奋斗精神,一以贯之、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融入点5:培养甘于奉献和勇于担当精神。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采用装配式建设实现了工程的投资成本可控,工程师和工人们不眠不休坚守在施工现场,为病人的救治争分夺秒。这种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
2.课程思政实施要点。(1)课前分享。课前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思想政治拓展分享,比如疫情期间讲解90后党员奔赴抗疫一线、武汉抗疫医院飞速建成等案例,让学生从工程案例中理解和认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2)课中授课。工程案例融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经典工程案例相关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冻土”难题的突破,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传承“工程人”应有的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3)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和汇报:结合所讲授的项目融资方法,鼓励各小组自主拟定分享案例进行汇报,由授课教师对汇报结果进行点评总结。通过汇报分享提升了学生对复杂工程的认知水平,在提高教学效果之余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协同合作能力。(4)课后分享。课后教师在讨论群分享工程案例视频、参考资料链接等,增强学生对具体工程的感性认识,理解其选择项目融资方式的缘由,拓展学习空间。
三、基于典型课程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方案实施成效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隐性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互动分享和小组汇报等形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感强的创新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成效。通过精心设计课程教学保障了教学效果,即使是2020年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亦达成了与传统教学同效等质的教学目标。学生认为通过课程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作为工程人的使命感和担当,在课程反馈和课程作业中的留言包括“对工程项目这个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融资的历史性阶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喜欢课前分享的一些关于抗疫的人物和故事,感觉‘战役中最美的青春’和‘中国力量’就在身边”“感受到了作为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建立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国家归属感,看到了在的党领导下,中国的欣欣向荣”等。
综合本方案实施全过程,可以认为方案达到了最初确定的德育目标、实现了课程思政的五个融入要点,按照课程顶层设计框架和步骤实施,成效突出。
结语
为推动一流专业建设,顺应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改革要求,实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研究生人才目标,本文以“项目融资”这一研究生课程为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实施教学效果良好,可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亮,廖昀喆.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势、问题与对策——基于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J/OL].社会科学家,2021(4):150-154.
[3]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6):66-69+91.
[4]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李克强作出批示[N].人民日报,2020-07-30(01).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EB/OL].(2019-04-04)[2021-01-25].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 htm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under the“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ject Financing Methods as an Example
ZHENG Xian, CHEN Zhi-wei, CHEN Jia-ying, HU Xiao
(School of Finance,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with a purpose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lthough it is well-implemented in curr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its adoption at the postgraduate stage is still at the elementary stage. In this regard, this study takes the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ject Financing Methods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and determines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oject financing theory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five integration points, the top-level design framework of the course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clarified. At pres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is good, which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plan establishe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