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2-03-31 21:18:49朱正飞
当代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五育德育体育

朱正飞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五育并举影响巨大。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与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建立三观的人生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应当融合五育并举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更需要教师做好德育,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本文主要从五育的时代价值与实际瓶颈入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的合适时间点,以期能更好的做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

所谓五育并举,最早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主张。发展到现代,结合时代需求逐步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每一项教育都十分重要,不容忽视。就德育而言,小学体育课堂有着天然的教育优势,由于其比较重视实践活动,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体力和技能,因此融合德育教育,能够做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德育教育渗透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却表现出较多的现实性问题,在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使得实际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不良,基于此种情况,当前对实际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展开研究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1 五育并举的时代价值与现实问题

1.1 五育并举的时代价值

五育并举并非新鲜概念,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五育并举被赋予新的意义,同时在这个时代的教育体系当中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并在教育工作上作出改进创新,以确保其价值能够充分实现。

首先,五育并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社会转型与升级,社会进入到“后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所以对于人才的质量以及其综合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代的人才不但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在身体素质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人才的价值观与品格形成,关键能力的获得都有赖于国家宏观教育方面对于五育并举的重视,切实将五育并举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

其次,就人才本身的发展而言,五育并举是教育的根本。五育并举是基于人的自身出发,以一种更加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所以五育并举的育人方式的前提是要解放,只有充分解放了人的天性,才能够激发其潜能与创造才能,培养人的能力,培育人的德行,使人才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所以,基于育人的角度来看,要将五育的每个要素与育人的要素充分结合,将德智体美劳之间融会贯通,促进每个人才的全面、个性发展。

1.2 五育并举遇到的现实问题

如上所述,五育并举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过程当中,要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架构,从而改变过去应试性教育所带来的问题。但是在推进五育并举的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

第一,五育失衡。就当下教育实践而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五育表现出失衡的问题,更加侧重于智育,疏于德育与体育,抑制美育,劳育缺失。而作为教学侧重点的智育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考点展开,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分数与升学。这样的育人模式,导致其他关键环节被忽视和弱化,带来的后果就是长期不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强行灌输知识,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导致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尽如人意。

第二,五育融合不利,内部混乱。在我国小学教育当中普遍存在二元对立、割裂以及非此即彼等思维方式,各种教育之力之间由于相互抵消与排斥,很难达到形成教育合力的理想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常五育被割裂为几个独立的实践活动,将体育、美育、劳育与智育对立起来。同时对于五育的内部逻辑的剖析与认识方面,存在过度解读以及生硬切割的情况,五育之间没有实现良好的沟通与渗透,所以不能形成相互支持,全面育人的工作往往事倍功半。

第三,评价体系不健全。五育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所以单纯评价学生在单一方面的表现是不够的,需要以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我国小学实际教学当中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评价是孤立存在的,并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这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并无益处,同时也不能发挥五育应有的价值。

第四,五育并举的方法单一。虽然在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中,明确提出五育并举的重要性,要求小学在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落實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但是从实际教学开展情况来看,却表现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情况,主要在语言上进行德育内容的阐述,影响到实际的德育渗透效果。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反复在语言上提出“坚持”,让学生坚持完成体育教学中的训练项目,而没有在教学方法、引导策略上作出改善,使得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遇到困难坚持的重要性。

2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如上所述,五育并举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德育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了学生在知识与品德上全面发展。落实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而言,要渗透德育教育,关键应掌握学生特点,把握体育教学内容要点,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将德育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具体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2.1 身正为范,渗透德育教育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之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不但需要教师做好理念上的革新,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掌握良好的方法。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尤其是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当做到以身作则,渗透德育教育。毕竟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一言一行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教师如果能够做好表率,那么学生将能从中受益,无论是对于知识的学习还是自身各项素质的提高都大有助益。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热身以及运动,给学生做好示范动作,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育运动,避免受伤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起到带头作用。同时,教师应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利用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做事风格不断感染和引导学生。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要求学生不能在体育课堂上迟到早退,那么自身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到达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且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无故出现早退的现象。实践表明,教师严于律己,切实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身作则”,将会对学生思想教育、德育渗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注重细节,增强学生信心

好的教学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注重教学细节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同样十分重要。虽然在我国当下基础教育的体系当中体育课程不属于主课,但是其教学细节也同样重要。教师观察并抓住细节对学生进行纠正与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应的体育技巧与知识,在这种帮助之下,学生一旦学会并能够独立完成某项体育运动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不仅能够帮助到接下来的学习,甚至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所以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充分注意这一点,促进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篮球教学当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同时也要着重强调篮球的投球姿势,注意学生的手掌托球是否正确,运球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运球弧度,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打篮球的相关技能,建立自信心。同时,在此过程中应用语言做出鼓励,如“你的动作有明显改善”“加油,相信你能掌握相关技能”,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在言语上予以鼓励,通过此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之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从而让体育教学获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2.3 丰富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对于学生而言,学好任何一个学科的前提都是培养其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也同样如此。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安排类别丰富的体育活动,避免教学模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产生厌倦与抵触的情绪。另外,假如体育教学的模式一成不变,长此以往将会伤害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所以丰富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参与度的有效方法,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且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共同克服难题,这是五育并举背景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更是对小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大有益处的一项能力。

合作意识培养是新时期小学教育中高度关注的内容之一,同时这也是新时期企业招聘吸纳人才关注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从当前小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却常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自我中心”倾向。因此,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引导和培养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一些体育教学项目,其自身存在着较为浓厚的竞争色彩,使得其在培養学生的团队精神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如:在接力项目、团体类比赛项目中,都能够充分体现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创设对应的体育项目,在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之能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体育活动安排表,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与意见,选取合适的体育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安排要能够锻炼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跳绳运动,在学生掌握了跳绳运动的技巧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跳长绳,队员之间需要充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团队之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参与积极性,同时在学生合作跳绳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团队精神,为之后的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打好基础。

2.4 借助著名体育赛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抓住学生的这方面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借助一些著名的体育赛事,向学生展示体育明星获取奖牌时的画面,通过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够借助体育赛事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如:可借助奥运会项目中历届冠军夺取金牌的画面,当国歌响起在奥运竞技舞台上时,会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升起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对应的体育竞技项目和体育明星,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

3 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节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德育进行渗透也应当注意精准把握渗透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在配合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将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加的突出。

3.1 精准把握德育教育渗透时间

回顾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历程,有许多体育项目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而在这些成绩背后,是运动员们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的故事。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鲜活素材,具有很强说服力。通过这些优秀运动员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运动员,找出其优秀的品质与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2 准确把握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五育并举背景下要做好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不仅要精准把握德育教育渗透时间,同时也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实际的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出现运动受阻、疲劳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坚持,增强其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好相应动作示范,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技巧,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之下,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高效完成体育教学内容,形成遇到困难不退缩,勤奋自勉的体育精神。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与思想来开展,才能够取得想要的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3 把握评价时机,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通常都喜欢被其他人夸奖,这能够使之在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学生这方面特点,在评价中实现德育渗透,引导学生的素质提升。如:教师在进行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缺点进行委婉指出,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水平提升。例如: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通常难以持续坚持,出现训练过程中放弃的情况,此时教师应避免一味的进行训斥,可采用一些体育运动明星的事迹来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较为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并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在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之下,小学体育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精神,锻炼其体育品质和体育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在日常教学当中有效渗透,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加强思想方面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体育这门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师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做好教学规划,以有效的德育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

猜你喜欢
五育德育体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