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健康素养生成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研究

2022-03-31 21:11牛建军王枫林
当代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技能素养

牛建军 王枫林

健康素养高低不仅影响着当前学生健康状况,而且也关乎着国家全民健康战略能否有效的实施。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系统分析学生健康素养内涵基础上,围绕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生成,指出学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向:首先,体育课程由基础课程向核心课程转变;其次,转变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认知;再次,学校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良好支撑性制度环境;最后,将健康素养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内容,丰富体育教学评价目标体系。

健康素养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医疗环境下对健康问题人群的关注,从临床角度探讨如何快速探测病人素养水平,并能实施针对性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其疾病康复。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The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认为:“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得、理解和处理健康信息或服务,并作出有益于健康的决策能力。”该定义被2003年全美成人素养评估和《HealthPeople2010》的政府文件中采用,并将健康素养作为到2010年公民健康目标。随后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了健康素养定义认为,“健康素养是指人们为了促进和维持良好健康状态,在其生命历程中,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健康环境条件的要求,所拥有的获取、理解、甄别和传播健康信息能力的程度”。从诸多对健康素养定义内容来看,健康素养是以健康意识和态度成为前提,以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为主线,以健康行为和习惯养成为达成为旨归的个人素养能力,其内容包括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最终目标是维护和促进个人及他人健康,体现个人在认知、品德、人格等方面的优良素质能力。

1 学生健康素养内涵认知

通过对健康素养内涵梳理分析,包括美国医学会(AMA)、美国国家图书馆(NLM)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定义来看,都不约而同地将健康素养视为一种“能力”“品质”“技能”等,因此,把握住这一核心理念,结合学生群体身心发展规律,本文认为学生健康素养是学生群体在接受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习得与健康相关知识、理念、技能、方法及手段,获取具有甄别、评估、利用有效健康信息、产品及服务并作出健康决策,维护和促进个人和他人健康的能力。其概念内涵示意图如下:

图1学生健康素养的概念内涵

构成学生健康素养四要素并非独立个体,而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辩证统一关系。其中,知识是技能的物质载体,是形成健康技能前提;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是健康技能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大学生健康素养构成核心要素,它包括掌握“获取健康信息、产品或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健康技能。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觉采纳和维护自身健康,有效规避给健康带来的危险因素,为自己一生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健康知识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意识和理念,能使学生呈现积极生活和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实现更高层面的健康目标。

2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内在逻辑

2.1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溯源

自近代学制建立,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教育一直息息相关,起初在革除社会民众陋习,培养民众卫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教育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923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中,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纳入学校体育内容,开启了国人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改革。随着西方教育思想与本土教育文化、教育思潮交融,并不断与我国实际国情不断调试,我国健康教育实现了本土化生成,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出台了不少早期健康教育政策,如《学校卫生设施标准》《卫生实验处组织条例》等。体育在促进民众健康教育中的功能及价值已得到社会认同,在社会民众健康教育生活实践中,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团体和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探索体育在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等方面如何发挥其独特价值和功效,且在饱经风霜,百孔千疮、济贫国弱的时期,体育也作为能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强种强国的积极手段,在社会领域得到积极推崇。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来,由于国家经济萧条,对健康教育理解相对狭隘,加上体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等原因,学校健康教育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导致传授局限于单一生理卫生知识为主要内容,限制了体育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用空间。

2.2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诉求

首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内在趋同价值追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質教育的决定》(1999年)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归属于学校教育范畴的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都应将“健康第一”作为各自学科的价值引领和目标追求,二者在对“健康第一”贯彻执行具有普适性和共同性。其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陆续出台,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提供际遇,也为二者发展明确了目标规划、实施要求、保障措施等。最后,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为构建顺应世界素质教育发展趋势,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学校体育坚持“健康第一”为导向,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线,转向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等考察以及对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具体要求,这也进一步夯实了体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中重要地位及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领域具有作用和价值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关注。

2.3 学校体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应然性探索

健康素养代表着“人的认识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取、理解和利用信息,并运用这些途径促进和维护健康”。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健康环境及出现的健康问题,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素养,才能应对各种形式健康问题挑战,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生活行为及习惯,进而增加健康风险发生。杨蓉、王宇晴、袁雪晴等研究证明,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个体健康行为以及健康结局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较高健康素养水平可以使得学生远离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而健康素养水平降低会诱发学生身体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风险。因此,有学者提出“应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作为学校健康促进的核心目标”,学校是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的主要场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载体。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掘多种教育资源,创新各种教育形式和途径,使处于人生发育关键期的学生能全方位接受系统健康教育。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国家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作为代表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学生,促进其健康同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3 基于学生健康素养生成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路向

3.1 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认知改变

在某次体教融合会议上,我国著名学者季浏指出当前体育教师应面临三个转变,其中之一要求教师从体育教师向体育与健康教师转变。由于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学科素养、健康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等先进理念提出,以学科、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育培养目标,已经不利于未来教师体育核心素养生成,无法满足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基本改革需求,尤其与“健康第一”思想主导学校体育教育要求难以同频共鸣。伴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不仅需要能胜任体育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强、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体育教师,而且也需要传授给学生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健康技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生活态度,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新型体育教师。新型体育健康教师标准是基于学校体育教育时代要求提出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规范,是满足当前学生健康需求所形成教师职业标准,要求体育教师由“运动知识传授型教师”向“运动知识传授+健康素养培育型教师”转变,后者更注重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运用健康运动提升健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结构稳定的健康素养的教育过程。

3.2 提供体育健康教育良好制度环境

学生健康素养生成与提升,离不开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国家从宏观层面出台了各种指导性政策文件,为学校健康教育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已经在整个社会宏观框架下形成了良好制度性环境。然而,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仅是纲领性文件,并非学校落实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较大,出台放之四海而皆准执行措施并非易事。学校作为政策落实和执行最后环节,应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自身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在充分调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充分了解本校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基础上,围绕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这一中心,完善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制度,提升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重;落实相应经费预算与执行制度,在场地、器械、设备等方面提供充足资源;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健康教育入职前、职中、职后发展制度,根据社会、学科、学生需求,提高教师对学生健康素养培育能力,形成系统的健康教师教育培训模式;落实校园公共卫生(饮食、起居、校园环境等)防控制度等,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制定全方位、多层次、操作性强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体育健康教育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良性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3.3 将健康素养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内容,丰富体育教学评价目标体系

体育考核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考察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体育考试内容的选择与预设,应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达成向一致。当下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掌握除必要运动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能够理解健康知識、掌握健康技能,提升健康素养能力。该目标体系是在基于社会、学科、学生的现实需求基础上,将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融入学生考试内容,如加入健康知识、健康技能、运动处方、慢性病预防与干预、康复治疗等内容,在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健康价值功能同时,实现学生对健康决策、管理及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体育教学评价目标的预设,结合学生健康多元化需求以及学科教育目标,可以从意识、知识和能力三项指标展开,意识包括健康态度和健康习惯,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力主要指运动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

图2:基于学生健康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学评价目标体系构成

4 结语

少年强、青年强,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青少年不仅要具备坚定理想信念,过硬本领和勇于担当精神,更应有饱满热情以及强健体魄。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进程中,青少年未来肩负历史使命和责任将义无反顾,更是责无旁贷,具备良好健康素养,具备促进和维护自身健康能力,将人生奋斗本钱(身体)维护好,管理好,才会主动把个人的青春梦、成才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才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自筹)课题基于学生健康素养生成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20ZC230。

通讯作者:王枫林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技能素养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