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喜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出现形式化、低效化、边缘化等教学现象,这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阻碍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需要克服教学中的不利因素,找出原因,改进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由低效化向有效化转变,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低效化;有效性
一、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对有效教学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从教学与产出的关系来看,经过一定的教学带来了卓有成效的效果;另一种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努力学。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体育学科的特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的和计划进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通过系统的授课,激发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取得既定的教学效果,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基本要素优化教学的每个环节。
二、构成体育有效教学的基本因素
(一)教学设计的“有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器材的摆放等,一堂有效的体育课一定是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结果。因此,要想确保体育课的有效性,首先要用心设计好教案。认真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课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教师要依据所任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用心安排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法。教师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力求做到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场地器材布置和利用高效安全,运动强度适宜。
教师在体育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状况真正做到“心中有底”,对场地安排、器材的布置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对组织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计”,这样才能随机应变。此外,教师平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善于研究和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充实、修正教学设计,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个体育游戏,在教学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能引起学生高漲的热情,而过了新鲜期后则会使学生产生“乏味”的感觉,此时如果能改变一下活动的形式和规则,学生参与的激情又会被重新激发。同样,请学生上来做示范动作,其教学效果往往胜于教师亲自做。让学生参与到运动器材的开发和利用中,也能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其参与运动的热情,教师要“细心观察”“用心积累”“有心吸纳”,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做到用时“随手拈来”,才能得心应手,流畅自如。
(二)教学管理的“有序”
教学设计影响着教学效果。一堂有效的体育课必定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教学流程合理,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的过程。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区别在于,它是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合理安排教学。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比较幼稚,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只有通过教师的科学引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真正去体验、认知和掌握多种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荷,从而达到发展体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教学不是放任教学,缺乏教学管理的“放羊式”教学,是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所谓的“有序”,应该体现为课程安排上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节奏合理、快慢有序;教学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脑中有“纲”、眼中有“人”、手中有“活”。教师要有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自觉地依据运动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健身技能、知识形成的规律,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课的“引导启发、讲解示范、组织教学、保护帮助、整理小结”等环节,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气氛,调控好学生的情绪,调节好教学节奏。做到教学过程“有序幕、有过程、有进展、有高潮、有结尾”,使教学活动既紧张又愉快,既生动又和谐,有效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情境的“有趣”
体育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场地的布置、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上,挖掘情趣因素,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动又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自由、快乐,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体育教学的情境设计和场地布置十分重要,这是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形成学习兴趣链,使学生首先感到有趣,从而产生体验乐趣的欲望,最终达成学习技能的志趣。“情景导趣”的方法可以有许多,如“视觉引趣法”,在进行垫上练习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垫子的摆放形式改变一下,或方形,或圆形,或扇形,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投掷练习时,可将投掷的标记从地面设计成投掷空中目标等,以此改变学生的视觉印象,引发学生新的兴趣。再如“游戏变通法”:稍稍改变一下传统游戏的方法或模式就会收到与以往不同的“导趣”效果,如将“叫号抱团”演变为“叫号占圈”或“听号占点”等。还可以利用“口诀法”进行教学,将运动技术编成口诀,使学生可听得进、记得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将排球的垫球技术要点归纳为“一夹二插三抬臂”,将篮球运球技术编成“一张二按三上下”,将前滚翻要领编成“一蹬二曲三低头”等口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互动的“有情”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情感的作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指导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体验与感悟。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增加学习经验,发挥学生的特长,弘扬学生的个性,集中学生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成功的体育教学一定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互动背景在支撑,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为体育教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地投入体育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而充满激情、理性而风趣幽默,就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使体育教学充满魅力。同样,教师在教学中激情四溢,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激情也就成了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催化剂,这是因为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动机力量,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志力也能起到调节作用。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育教师应清醒地看到,在体育教学中,任何一种运动技能的习得都是一种身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而已,而不是最终目的,更不能以此来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好与坏。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表扬、鼓励、鼓劲等方式去调动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而愉快、兴奋向上、积极努力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真诚而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正确而完美的示范,甚至一个充满激情的手势、一声真诚的称赞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事实上,体育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强身健体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往往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方法之一。每当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或教学竞赛活动时,学生的参与情绪会格外高涨,活動情景也会非常生动活泼。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情感的相互激励作用,注重教学语言的表述,使师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融。教师应用自身真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的行为,激化学生的体育情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在爱的天地里搭起“健身育人”之桥。
(五)教学评价的“有别
学生之间在身体素质、心理、知识层次、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定教,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将“教学有别”的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它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法则。如何正确处理性别差异、体质和体能差异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独有的教学实践问题。学生间的体能差异和性格差异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进展的客观因素。因此,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收益。例如,在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一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行练习,相互评价;让一些没有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采用一些辅助的练习手段进行练习,让其逐步体会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要做到“男女有别”“体能有别”“体形有别”,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尽量避免将之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应采取与自我比、与过去比,以及比态度、比进步的评价方法,使其增强成就感和效能感,从而使他们在运动参与中感受快乐,产生成就感,并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应将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使体育教学充满魅力、富有成效,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研究和探索。如今,有效教学被广大教师视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境界,并希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达成这一美好目标。然而,重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体育教学充满魅力是实施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的那样,“如果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自觉地将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一项首要的教学任务,并将此作为开展有效教学的突破口进行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震,岳文峰.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
[2]张伟鹏.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有序的教学氛围[A].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
[3]仇应俊,张霞.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研究[A].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