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靠什么传承

2022-03-31 02:06夏芯
廉政瞭望 2022年2期
关键词:资中资中县演职人员

夏芯

到资中县采访,绝不能错过的是一碗远近闻名的兔子面,或者是当地人可以当作三餐而用的资中水粉。找到一家面馆或水粉店,不会走超过一条街的距离。

还有一张可以称之为“资中名片”的便是资中木偶戏,一种以中型杖头木偶为主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2014年,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实现了内江市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零突破”。

资中县木偶剧团与县城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只有一个转角的距离,大门在沿街商铺中间。里面是典型的上世纪老办公楼的结构,楼道采光欠佳,不知是从哪层楼传来剧团排练的声音。

团里的老一辈说,资中县木偶剧团1953年成立,从六十年代开始名气越来越大,鲜为人知的是,他们最早的排练场地竟是城中的娘娘庙,之后才从县里争取到一个200来平米的场所。后来剧团自筹资金,修建了一栋1000多平米的楼房,才一并解决了演员的住宿、排练和演出场所问题。

八十年代初期,资中县推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木偶剧团险些被撤,在三代老团长的极力争取下才终于保留下来,与县文工团、川剧团合并,共用现在這个场所。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资中木偶戏同样面临现代文化的冲击,剧团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同样需要解决演职人员待遇这样的现实问题。艺术传承与自我生存从来是不可割裂的,而且某种意义上,生存是传承的前提。

就像五六十年代进入剧团的演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穿衣吃饭问题。后来在特殊时期,也有人把剧团作为个人的避风港,不过这些演员很快都离团了。哪怕一度经历解散危机,剧团也一直名声在外,进入剧团工作是不少人眼中的“香饽饽”。也许很少有人谈传承,但传承实际上就在日积月累地进行着。

近年来,为了解决剧团人、财、物紧缺的问题,当地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相关保护发展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剧团每年举办100场“木偶进校园”、22场“送文化下乡”和每月1期“资中大舞台”惠民演出等,政府投入专项经费年均超过300万元。

很难想象,这么大的演出量就是靠剧团上下50人完成的——团长1人,副团长2人,中层干部6人,演职人员41人。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演员告诉记者,他们是从台下观众成为台上演员的,演好自己的“家乡戏”,做非遗传承人,是他们发自内心觉得骄傲的事。

他们更加庆幸的,是无论演出办在哪里,都是场场爆满,非常受群众欢迎。当地还有人家办喜事、寿宴,甚至个体经营户开业庆典,也请他们去表演木偶戏。这种“自家人”捧场带来的快乐,与他们受邀到国外演出时的自豪感是不同的。

值得思考的是,艺术传承到底是为什么?它需要被看见、被尊重,更需要被喜欢、被记住。弄清楚艺术“为了谁”,才最重要。

任何一门传统艺术得以传承,演员的努力、财政的支持都缺一不可。更重要的在于,让艺术扎根在人们的乡土情结中,犹如家常便饭的亲切和熟悉,使观众时时能从戏剧里找到生活中的情感呼应,这便是艺术的使命。事实上,舞台上下,都是艺术的传承。

猜你喜欢
资中资中县演职人员
济南市钢城区万和小学邀请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演职人员们走进学校
冬天的舞台
四川资中话本字考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茶文化视阈下上海迪士尼乐园服务现状研究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承现状研究
名城资中 血脉香橙 中国·资中第二届血橙节开幕
资中县绿怡生态园长期提供优质果桑苗
资中县人民医院接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
资中县就业局开展对口帮扶走访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