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兵
摘 要:王禹偁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诗文上承韩愈,下启欧阳修、苏轼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谢表内容分为到任谢表和谢封赏表,到任谢表显得感情丰富、真挚动人,这也是王禹偁表文最成功之处,到任谢表在王禹偁所有表文中也是最为可读、最为感人的。谢封赏表则满是对帝王的爱戴和歌颂。但无论是到任谢表还是谢封赏表,均是一方面倾诉自己所受的贬谪之苦,另一方面又处处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无论从感情动人的角度还是从文学意味浓厚的角度来看,写于被贬时的谢表不但数量最多而且文学价值最高。
关键词:王禹偁;到任;封赏;谢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50
王禹偁《小畜集》共三十卷,其中古文十七卷,这十七卷古文中表文就有四卷,分别为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和二十四卷,按内容来分,可分为贺表、谢表、请乞表、请让表、起居表、陈情表、进谏表和慰安表等,共73篇,其中谢表36篇,可见谢表在王禹偁表体文中的地位。
1 到任谢表:忧谗畏讥、忠君爱国
古代官员被朝廷外派地方,到任时一般都要上表汇报到任情况,表达对皇帝的忠心和感激之情,当然也可以趁势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认识。王禹偁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考中进士开始,到真宗咸平四年(1001)终于蕲州任上,步入仕途十八年,历任颇多,但其在《小畜集》及《小畜外集》收录的到任谢表却只有《单州谢上表》《滁州谢上表》《黄州谢上表》和《扬州谢上表》4篇。
通过对这四篇谢上表的解读,我们会发现这4篇都跟王禹偁的贬谪之路有關:《滁州谢上表》《黄州谢上表》直接写于谪官任上;《扬州谢上表》虽写于扬州任上,但终归是写在从滁州谪所移解路上;《单州谢上表》虽然并非如此,其是写于王禹偁初次被贬于商州任上被召回后乞求外任单州之时,字里行间依然隐约透露着贬谪的阴霾。王禹偁被贬的时间非常集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生几日,八年三黜”①:一贬商州,量移解州;二贬滁州,移知扬州;三贬黄州,命徙蕲州。几乎每隔一年多就动一次,如此密集,实属罕见。而且几乎每一次得到重用,贬谪便接踵而至,这其中的悲喜两重对任何一位从政者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触动和折磨。
端拱二年(989),宋太宗殿试贡生,王禹偁赋诗立就,太宗龙颜大悦,曰:“此不踰月遍天下矣。”旋拜王禹偁左司谏、知制诰,恩宠加身,无上尊荣。可好景不长,淳化二年(991),徐铉被尼姑道安诬告,王禹偁抗表为徐铉申冤,结果触怒龙颜,坐贬商州团练副使。这次被贬突如其来,晴空霹雳,让王禹偁猝不及防,偕老带幼,仓促上路,惶惶若丧家之犬。商州贫瘠,地无多产,缺医少药,加上团练副使根本就没有俸禄,全家的生活陷入困顿,“瘦妻容惨戚,稚子泪涟洏”,在此情形之下,“历二稔而生还”已实属不易,所以当恩例王禹偁量移解州时,那种“笑领全家出翠微”的喜悦无以言表。
如果说《单州谢上表》对自己被贬的抱怨还隐晦委婉的话,那么《滁州谢上表》对皇帝的怨气就直截了当、毫不避讳。针对宋太宗黜词里的说法,王禹偁在表文里逐一进行了反驳。一方面,翰林学士均是经过皇帝仔细斟酌选拔的,如果自己有问题,只能说明皇上眼光有问题,这就直接对宋太宗的轻率决定提出了批评;另一个方面,自己在朝廷一百天的时间里,有五十天值夜班,白天就和宋湜、吕祐等人忙于朝务,三天回一次家,可见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对朝政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难道这样还辜负了朝廷的重用,“殊异甄升之意”吗?而且正值服丧期间,即使有朋友来访也无暇接见,在此情形之下,居然还有人向皇帝说自己谤讥朝廷,岂不是可笑吗?
最后,自己“性每疾于回邪。位非其人,诱之以利而不往;事匪合道,逼之以死而不随”,如此一身正气,何来“操履无取”之言啊。之所以获罪,恐怕另有原因吧,如果不是,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唯有上天鉴臣此志”,希望皇上明察秋毫,不要冤枉忠臣,否则,哪怕“劲节尚期于死所”也在所不辞。
在这篇表文里,王禹偁既没用典故,也没有用诸如宋表中常用的四六句等工整句式,而是大量运用了短句和散句,前后连贯,一气呵成。不用典故,让感情表达更直接;大量运用短句,语气更为短促有力,更有利于作者酣畅淋漓地表达蕴藏在心中随时就会喷薄而出的愤懑。总之,这篇表文直抒胸臆,汪洋肆虐,气势磅礴,可谓王禹偁流传千古的佳作。
但王禹偁毕竟是“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②的,即使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始终对帝王抱有一颗忠诚之心。其在滁州时“黾勉在公。忧虞度岁,鬓发渐白,眼目已昏。但以行年未高,不敢求退”,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明代难遇,犹思报恩”③(《扬州谢上表》,下同),由此可见王禹偁忠君爱国之心,此心昭昭,日月可鉴!正是如此,所以王禹偁尽管有所抱怨,但一旦被赦免或者从贬谪之地移至条件较好的地方,他就感激涕零了。到滁州的第二年,王禹偁奉命转任扬州。扬州“控淮海之津梁,会东南之漕运”,是朝廷重镇。对于太宗的这次任命,王禹偁觉得能够被皇帝“擢从小郡,权莅大藩”就是“君恩未替”的体现,这就难怪他“谪官心宽,感恩而涕泗无状”,激动得“省己而兢惶失次”了。
可以说,“霜摧风败,芝兰之性终香;日远天高,葵藿之心未死”是王禹偁仕途人生的真实写照,刚直不屈的性格和忠君爱国的情怀如同经纬一样交织在王禹偁一生之中,构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一方面,刚直不屈的性格为他带来了一次次仕途上的挫败;另一个方面,忠君爱国的情怀让他虽屡被贬斥,但却总能忠于职守。这一点和屈原毫无二致,难怪与有同样遭遇的苏轼在苏州虎丘寺瞻仰王禹偁画像时也不由得“想其遗风余烈,愿为执鞭而不可得”④了,其惺惺惜惺惺如此!
通过这几篇到任谢表,我们可以看出王禹偁内心经历一个从迷茫、愤慨、平和到豁达的转变过程,到蕲州任时他就已经发出了“宣室鬼神之对,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文,止期身后”⑤的感叹,这说明历经沧桑的王禹偁已经对现实和人生看得很透彻了。这些情感融入文章中使王禹偁的到任谢表显得感情丰富,真挚动人,这是王禹偁表文最成功之处,也是到任谢表在王禹偁所有表文之中最为可读、最为感人的最大原因。
2 谢封赏表
古代朝臣每逢帝王赏赐或者封官,都要上表谢恩。一方面,既然是谢恩,就少不了感激涕零之意,亦少不了对皇帝的溢美之词;另一方面,此类表也因此而形成了固定的格式。王禹偁的这类谢表亦是如此。
在王禹偁的谢封赏表里,有的是因皇帝赏物而谢恩,如《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是皇帝赐给大臣们五铢货币新样,《谢赐御制赵遥咏秘藏诠表》是大臣们感谢皇帝赐给《御制秘藏赵遥咏文集》四十一卷,类似的还有《为宰臣谢新雕三史表》《谢赐圣惠方表》《谢宣赐表》《谢衣袄表》等;有的是因皇帝赐诗、赐文而谢恩,如《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就是感谢皇帝赐三首喜雨歌诗,《谢赐御草书诗表》是感谢皇帝赐给红绫上御草书赵南亭绝句诗一首,类似的还有《谢赐御制重午诗表》等。这些谢表格式上的趋同性很强,开头均是“臣某(等)言、伏蒙圣慈”,有的开头还在中间加入赏赐时间,然后就是步入正文。有的还在开头和正文间加“中谢”二字,但大多都没有,这是因为此类谢表均是因一件赏赐之物而作,事由单一,而且纯粹是感恩,用很少的字数足以表述,无须鸿篇大论,更无须省略什么。
在内容上,这类谢表的共同特征是大为赞美皇帝的德行,而且根据所赐物件的不同赞美之词都略有不同。如赐带有皇帝题字的铜钱就云“伏惟尊号皇帝陛下,道极至元,学探众妙,宸居多暇,书九府之钱刀。御笔摛华,夺三辰之文彩;尽真草欧行之法,在方孔之中通流将遍于溥天”(《为宰臣谢御书钱样表》);赐道教书籍《逍遥咏》就说皇帝“思妙玄沙,心游赤水,因民设教,与天比崇。知几其神,建皇王之有极;恭默思道,念释老之多歧。于是诠注微言,咏歌至道。撮其枢要,闭牗于法门;搴其菁英,芟萧稂于玄圃。示萬机之多暇,表三教之精通,足可指迷误于群生,扇穆清于四海,岂比刘庄萧衍,多佞佛之心;汉武秦皇,空作求仙之术”(《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受赐御制喜雨诗就赞美皇帝“轸念三农,精心六义。自春徂夏,少致衍阳;以日系时,不忘善祷。诏近臣而遍走群望,御便殿而亲录缧囚。圣感玄通,天心昭答,潜驱屏翳,舒张东岱之云;暗使丰隆,檛击南山之鼓。连宵泛洒,率土昭苏,旱稼勃兴,丰年可望。缘情而有作,奋御笔以成篇。帝庸作歌,高视康成之咏;上以风化,远追皇矣之诗。粲然三章,诞敷四海”(《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写帝王赐臣子史书,则曰“皇帝陛下心存稽古,志在奉先。念五帝三王之书,具存道德;思列国两汉之事,可鉴兴亡”(《为宰臣谢新雕三史表》);赐日历表则曰皇帝“五行为质,万国咸宁。星辰即序于尭天,风雨弗迷于舜麓。御明堂之一十二位,克正阴阳;运璇玑而三百六旬,无差晷刻,焕乎正朔,被于华夷”(《谢历日表》)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总之,这些谢表主体内容均是讴歌皇帝品行功德和表达臣子对皇帝所赐感激和珍惜之情,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与到任谢表的率性而作、句式无拘无束相比,这类谢表普遍采用四六句式,对仗工整,朗朗上口,这也正是表体文发展到宋代成熟的标志,也反映出王禹偁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云“王禹偁尤精四六”,所言不虚。
与这些谢赏赐表相比,王禹偁谢封官表更足为人称道,因为在谢封官表里王禹偁除了表达对皇帝的感恩外,还表达了一些个人的复杂情感。如王禹偁被贬滁州时被朝廷加封朝散大夫后上表云:“而自身离近侍,官带责词,既别白以无门,但忧危而度日。……遂使死灰之心稍生于寒焰,戴盆之首亦见于天光。”⑥由《滁州谢上表》我们可知王禹偁对自己的无故被贬可谓悲愤异常,因此在《谢加朝散大夫》中也难消这种铭刻在心的委屈,只不过来得比《滁州谢上表》委婉些而已,虽然是说皇帝的加封让自己死灰之心重新温暖、戴盆之首重见天日,但也明里暗里地责怪皇上加给自己的不白之冤。
但委屈是委屈,王禹偁终归是忠君爱国,蒙受冤屈中仍不忘“誓捐微躯以答鸿造”。这种忠心很快被付诸实践,同年五月,真宗下诏求言,王禹偁即刻上《应诏言事疏》。在这篇疏里,王禹偁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是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二是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三是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四是沙汰僧尼,使疲民无耗;五是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蹇谔之士人知进而不疑,奸险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此疏一上,王禹偁马上就被召回朝廷,一片忠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种有忠心但却不能一展抱负的遗恨在王禹偁诸多谢表里都有所体现,如《谢弟禹圭授试衔表》“报国之心,同期于死所。伏限郡印,不获蹈舞玉阶”,《谢加上柱国表》“誓将冰蘗之心,上答云天之施”,《谢落起复表》“援琴切切,痛岂忘于终天;佩玉铿锵,班尚遥于就日。伏限权司藩服,不获奔诣阙庭”等。
3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仕途是关乎王禹偁谢表内容的最主要因素,以仕途平坦与否为依据,我们明显可以将王禹偁谢表化为两类:仕途平坦是指王禹偁在朝中担任要职,陪伴皇帝左右,随时能得到皇帝的赏赐,此时的谢表满是对帝王的爱戴和歌颂;而仕途坎坷时,王禹偁被逐出京城,流放外地,这个时候的谢表无论是到任谢表还是谢封赏表,均是一方面倾诉自己所受的贬谪之苦,另一方面又处处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无论从感情动人的角度还是从文学意味浓厚的角度来看,写于被贬时的谢表不但数量最多而且文学价值最高。
与之相应,在表达手法上,写于官运亨通之时的谢表篇幅较短,普遍采用四六句式,讲究句句之间的工整与对仗,大量采用典故以达到蕴藉典雅的效果;而写于仕途颠簸时的谢表篇幅一般较长,句式不一,灵活多变,有时如奔出峡谷的长江之水浩浩向前,有时又如山涧溪水般回环婉转,随心所欲,任意东西,极尽吞咽之理,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注释
①王禹偁.小畜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8.
②王禹偁.小畜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27.
③王禹偁.小畜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318.
④曾枣庄.宋文纪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70.
⑤傅靖.宋人轶事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175.
⑥王禹偁.小畜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