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闯 唐邦城
摘 要:粉青砂器是朝鲜半岛生产的一类传统陶瓷,与朝鲜白瓷并称为朝鲜王朝两大代表性瓷器,其在高丽王朝末期出现,以高丽青瓷为发展母体,在象嵌青瓷的原型基础上加以完善,用化妆土进行粉妆,施釉后烧制呈现出灰青色,被誉为“温馨的瓷器”。近年来,学术界对粉青砂器的关注不断加大,但对粉青砂器铭文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梳理考古资料,尝试对粉青砂器铭文进行分类,并总结分析其铭文特点,讨论铭文与器型、纹饰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对粉青砂器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朝鲜半岛;粉青砂器;铭文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40
在古代朝鲜半岛,瓷器使用较为普遍,上到王室,下至普通百姓,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朝鲜半岛古陶瓷的研究多集中在高丽青瓷,关于朝鲜时代的粉青砂器、白瓷或青花瓷器的研究则较少。目前,学术界对朝鲜半岛粉青砂器的研究主要在其特征、种类、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等方面,对粉青砂器的铭文研究则相对薄弱。
“砂器”在朝鲜半岛是瓷器的代名词,因胎体的成分中含有砂和石的成分,故瓷器又称“砂器”。“青砂器”指青瓷,“白砂器”指白瓷,粉青瓷则指“粉青砂器”。粉青砂器是“粉妆灰青砂器”的简称,是用白化妆土粉妆胎体,再在胎体表面施釉,烧制出一种灰青色瓷器。①
粉青砂器出现在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与朝鲜王朝的交接时期。918年,王建在其他部将的拥立下建立高丽王朝,1392年,高丽被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1392—1897年)取代。朝鲜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高丽青瓷的发展在这一时段达到鼎盛。②14世纪后半叶,朝鲜半岛正值从高丽时代走向朝鲜时代,王朝易主,社会动荡,加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高丽时代象嵌青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粉青砂器在继承高丽青瓷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胎料较高丽时代象嵌青瓷粗糙,在此后约200年的时间内被普遍使用。③粉青砂器承继高丽青瓷,在15世纪得到发展并达到巅峰,是朝鲜半岛陶瓷发展史上较具有特色的瓷器类型,其风格与高丽青瓷、朝鲜白瓷大相径庭,大多以实用性为主。④
郭守龄将粉青砂器与磁州窑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对粉青砂器和磁州窑瓷器的造型特征与制作技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高丽王朝衰败后,政权交替,掌管陶瓷的官府涣散,陶瓷工匠脱离官府的控制,各奔他乡,独自烧陶,陶瓷产业趋于民间化,创作形式自由,风格粗犷。而同样自发于古代北方民间宋代磁州窑,影响面很大,产品风格相似的窑场遍布北方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⑤金英媛认为粉青砂器是朝鲜时代的一大代表性瓷器,曾是朝鲜王朝王室的专用瓷器,在贡纳上来的粉青砂器中,许多刻有与王室相关的官府机构的铭文,如“仁宁府”“德宁府”等。
自15世纪起,流行在粉青砂器上施加铭文。《太宗实录》记载:“世宗三年(1421)戊申条:工曹启,凡进上器皿,不用心坚制造作,绝此不久破毁,今后于器皿底,书造作匠名以凭后考,其不用心者,征其器皿,从之。”“太宗十七年(1417),户曹向王上建议在粉青砂器上标记官府名,以防止瓷器的丢失或破损,便于管理。世宗三年(1421),君王下令将工匠的名字写在瓷器上,是为确保粉青砂器品质而制定的一种责任制。在世祖年间(1455—1468年在位)有大量带有工匠名的铭文出现在粉青砂器上。”⑥
朝鲜时代瓷器上的铭文有记录时间、地点、人名的记事作用,铭文为研究器物的制造时间和器物功用提供了重要依据,铭文研究是瓷器研究的重要内容。
1 铭文分类
1.1 人名
世宗三年(1421)开始要求制作粉青砂器的工匠在瓷器底部刻上姓名,避免上贡到宫廷的瓷器出现粗制或破毁现象,为日后的追责提供证据。追责条例的颁布,让进入世宗时代后制作的粉青砂器的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粉青砂器制作的工艺水平。
已出土的粉青砂器上刻有汉字形式的工匠名字有“朴德只”“朴金一”“德夫”“工夫”“德生”“闲生”“朴文”“朴金”“金金”“金水”“李井”“咸金”“金朱”“李万”“李金”等,还有其他名称,如“奇”“崔”“郑”“金”(图1、图2)。通过观察,这些铭文多位于器物内外底的中心处。⑦
1.2 官府名
1.2.1 敬承府铭(图3)
敬承府,政府机构,约在太宗二年(1402)出现,1418年后被废除,约同于现在的税务部门。
1.2.2 恭安府铭(图4)
恭安府是正规的公事部门,在太宗二年(1402)承担临时政府的职能,常以“恭安”或“恭安府”等形式出现。
1.2.3 长兴库铭
长兴库,管理和供应宫殿、各类官府部门使用的商品,负责管理提供各政府办公室用品,是内廷供奉机构。铭文有“长兴库”“長兴库执用”“长兴”等。在刻有长兴字样的器物中,有我国明代瓷器上的菊花纹(图5)。图6所示器物,铭文印刻在器物内底中心的圆圈内,外侧有菊花纹带,云纹带等装饰。
1.2.4 仁寿府铭(图7)
仁寿府太宗二年(1402)二月出现,是李朝初期的太子府,粉青砂器上的铭文多以“仁寿府”形式出现。⑨
1.2.5 德宁府铭(图8)
德宁府前身为仁寿府,世祖时期更名为德宁府。
1.2.6 仁宁府铭(图9、图10)
仁宁府作为朝鲜半岛王室祭祀先祖神明的房屋而建造,世宗三年(1421)被废除。铭文多刻在器物外侧边缘处。
1.2.7 礼宾寺铭(图11)
礼宾寺最早成立于高丽太祖时期(921年),后由朝鲜王朝承继,属内廷供奉机构,铭文多以“礼宾寺”“礼宾执用”和“礼”的形式出现。
1.2.8 内赡寺铭(图12)
内赡寺又称德泉库,由高丽时代延续而来,属内廷供奉机构,其在太宗时期被更名内赡寺,掌管宫中各殿以及朝中二品以上大臣食物、酒饮及油等物品,存留至世宗时期。一般而言,带有“内赡寺”或“内赡”铭文的粉青砂器,其生产时段可归在1403—1800年,形式有“内赡寺专用”“内用”“内赡寺”“内赡”等。⑩
1.2.9 内资寺铭(图13)
内资寺属于内廷供奉机构,内资寺负责食物(大米、面、油、酒等)和宫廷织造等工作,是管理内宴、购进食材的官衙,在高宗时期被废除。在粉青砂器的铭文常上以“内资寺”“内资”“内资执用”“内”“内资内用”等字样出现。
1.2.10 司膳署铭
高丽时期作为官府机构,主要负责国王的膳食。
1.2.11 司饔院铭
司饔院主要负责国王在宫殿中的宴会及膳食,掌管御膳以及宫廷内三餐之事。司饔院与瓷器的生产制造有直接相关,根据《高丽史节要》记载,每年司役都会带领专人检查监督“御用之器”(宫廷用瓷器)的制作。k
1.3 地名
粉青砂器铭文中常见的与地名相关的铭文,有“汉山”“金山”“末山”“暗山”等。
1.4 等级
粉青砂器上有部分铭文可能用于表示等级有关,如“甲”“上”“中”和“下”等。
1.5 其他
出土的粉青砂器中,部分器物上刻有“丁四”“丁三公”“丁问二”“光公”(图14、图15)等铭文l,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这些铭文可能是制作瓷器的工匠的名字,但未有明确史料记载。
2 铭文表现形式
粉青砂器的铭文一般均匀分布在器身上,形成特定的区域,呈现出平衡、稳定的特点。o较常见的装饰方式是铭文均匀排列在器身内、外侧,铭文位于带状纹饰之间。如图16所示,碗身外侧鱼卵纹饰带上嵌有“昌”“宁”“仁”“寿”“府”五字(图16),均匀分布于碗身外周。
另一种表现形式为铭文集中出现在器物的内底或外底,也有以印章形式出现。如图17与图18,碗内底的中间位置集中排列着竖向书写的‘内赡’铭文,或以印章的形式施加在器身(图19、20)。
3 铭文与纹饰的关系
粉青砂器的主纹样多为植物纹或鱼卵纹,也有雨点纹、云纹等,从属纹样多是草叶纹、莲瓣纹等。p从属纹样规则性强,具有形式化的特点,是主纹样的陪衬,相互衬托,二者相得益彰,让器物上的纹饰构图显得更加饱满生动。
铭文与纹饰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表1),施加人名铭文的器物,其上多装饰着草叶等印花图案,或分布规整的印章图案。施有官府名称铭文的粉青砂器,其上多装饰菊花纹、排列规则且大面积分布的雨点纹、线条简单的波浪纹、花型简洁的莲瓣纹、蒲柳纹等。
4 铭文与器型的关系
粉青砂器的铭文与器型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表2)。粉青砂器的器型丰富,有碗、盘、罐、壶等。其中,刻有工匠名字铭文的器型多为碗,其他器物类型则较少,刻有官府名称铭文的粉青砂器多为碗、盘、瓶。
5 总结
粉青砂器承继高丽青瓷的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造新的工艺,形成独特的美,它的装饰技法和制造工艺为现代陶艺提供了寶贵的借鉴经验,在朝鲜半岛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铭文是研究粉青砂器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瓷器断代和开展对朝鲜半岛物质文化的进一步探索,本文将粉青砂器的铭文分为5类,分别是“人名”“官府名”“地名”“等级”“其他”,并尝试梳理了粉青砂器铭文与器型、纹饰之间的关系,希望为学术界在粉青砂器的研究上提供借鉴与参考。
注释
①④李炁子.韩国的粉青沙器[J].装饰,2000(4):59-60.
②杨雨蕾,魏志江,蔡健,等.韩国的历史与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③郑洙丫.韩国粉青沙器的白化妆土工艺及其与中国陶瓷的关系[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6):89-98,158-159.
⑤郭守龄.朝鲜粉青砂器与中国宋代磁州窑的关联性[J].装饰,2004(4):70-71.
⑥金英媛,冯晶晶.朝鲜王朝的宫廷瓷器—以王室瓷器为中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6):49-63,160.
⑦⑩l姜敬淑.韩国陶瓷史[M].首尔:一志社,1999:269-276.
⑧⑨mn金立言.略论李朝陶瓷[J].收藏家,1997(2):29-33.
k欧阳希君.高丽青瓷与李朝瓷器略说[J].收藏,2006(6):62-64.
o乔芸芸,张琨.韩国朝鲜时代瓷器上的汉字饰纹研究[J].收藏鉴赏,2015:227.
p金银珍.影响学视阈下的朝鲜白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