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国家的战略任务。当前,江苏正处于新江苏建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取得新突破的关键阶段,江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两争一前列”使命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江苏“一中心一枢纽一基地”战略的必然选择。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要在充分认识“十四五”江苏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紧迫性的基础上,精准理解现代流通体系的概念和内涵,高起点编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创新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环境,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使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成为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抓手。
关键词:江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问题是事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国家战略任务,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流通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流通是否畅通事关经济循环是否畅通,其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不言而喻。当前,虽然经济形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所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统筹考虑我国经济运行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的重要而关键一步,江苏应紧抓“十四五”历史性机遇,在改革创新率先建設现代流通体系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力,在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走在前列。
一、充分认识江苏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两争一前列新使命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对江苏发展提出殷切希望,赋予了江苏 “两争一前列”的新的历史使命。“两争一前列”不仅是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最新定位,也是新江苏建设的战略布局担当,为江苏省迈上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五”时期是江苏省处于深入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取得新突破的关键阶段,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循环的本质就是互联互通、通达通畅,现代流通体系不仅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性构架,而且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对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通道,要真正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设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是必然要求。新时代要求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两争一前列”使命,是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是勇当推动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拓路先锋,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动当担。
另一方面,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一中心一枢纽一基地”战略的必然选择。江苏娄勤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江苏要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不仅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且要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新目标的提出,突出了“十四五”时期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更高起点上持之以恒推进、不断提升水平的决心和信心。更加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江苏产业优势、探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战略的内在要求。现代流通体系是国内外市场对接的纽带和桥梁,对先进技术、商品、服务、资金具有突出的吸纳能力,有利于促进具有制造业优势的江苏企业进行产业细分,稳定因疫情和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冲击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波动,从而有效地提升江苏制造强省的优势地位,抓紧机遇向产业链供应链前后端延伸,促进全省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全球竞争优势,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充分认识江苏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紧迫性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江苏省流通业成效明显,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流通体系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江苏省流通业发展存在不少短板,流通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有欠缺,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不高,物流体系效率低、成本高,标准体系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接全球的流通供应链服务能力不强,制约了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当前,“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入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亟待取得新突破,走在前列的时代使命亟待践行,创新驱动和制造强省建设是“十四五”江苏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两大战略抓手。流通与生产、分配和消费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循环系统,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创新驱动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运用科技手段,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进流通数智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提升流通效率,推动分工深化、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面对稍纵即逝的历史发展机遇,以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为抓手,服务“十四五”江苏发展大局迫在眉睫。
三、精准理解现代流通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从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等方面对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述。从相关的具体阐述中可以看出,中央部署的现代流通体系不仅包括物流体系、交通运输体系、商贸流通体系,而且包括营商环境、金融体系等,中央所提出的现代流通的概念是对传统的狭义的流通概念进行了扩充延伸之后,而衍生出的更为广义的、内涵更加丰富的现代流通概念。新发展阶段,对于现代流通体系的理解,应该是面向全世界市场的开放流通体系,既包括有形要素,也包括无形要素的全要素流通体系,商品、资金、人才、科技、数据、文化等要素都涵盖其中,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的流通系统,以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共享化、生态化为发展趋势和方向,包括但不仅限于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基础支撑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等。
四、高起点编制江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十四五”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危机并存,要主动求变、精准施策,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在危机中谋生机、于变局中谋突破。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编制江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按照“十四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建立短期发展与中长期应对相结合的战略机制,进行中长期规划与高起点谋划,加快推动江苏现代流通体系转型升级。一是剖析江苏流通业的现状,找准问题和堵点,研究影响流通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升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二是推动现代流通业开放合作。加强跨区域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找准江苏的战略定位,处理好江苏与上海的关系。三是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功能融合、产业支撑、市场导向、生态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头部经济,将综合枢紐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现代流通产业区域服务功能。四是强化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工作组织保障,要成立由省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全力推进“十四五”江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
五、创新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环境
一是要探索建立大流通多部门共管机制。成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通过部门、行业、领域协调,对相关的流通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提升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二是要创新监管方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网格化监管。通过从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架构,开展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协作共管,探索针对流通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等的跨部门协同监管方式方法。三是要建立健全相对统一的流通标准体系。针对目前流通领域不同主体的各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由政府出面对相关的标准体系进行全部梳理和深入研究,针对社会各界反映的掣肘流通效率等关键问题,以及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因各物流主体包装规格不一致造成的人力财力浪费严重等问题,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物流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行实施统一标准,并确保统一标准在物流中心建设、资质认证、质量检测、执法监督等行政环节的全面应用。提升政府治理精细化程度,对于物流运营时间、路线等实行差异化、分类管控。四是要创新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建立投入导向型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加强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拓宽金融资本支持渠道。
六、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出台江苏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人才支持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和管理方式。灵活人才标准,着力破除人才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壁垒,实行针对性强、 开放性强、包容性强、灵活性强的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市场化导向,突出“高精尖缺”,加大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协同培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适时开展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现代流通体系相关主题培训工作,增进共识,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职业培训,课程设置应更符合现代流通体系发展需要,紧跟流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趋势,实现人才队伍统筹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