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承担的影响

2022-03-30 09:13郑晓龙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货币政策风险管理

郑晓龙

摘要: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商业银行因其金融属性,在发展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较大,探其根本,主要是商业银行信贷借出的资金偿还时间滞后于借出时间,其受到借款人偿还能力等限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银行业的动荡将导致实体经济的巨大损失。自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传导作用,故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承担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一、背景

在以VUCA为特征的后疫情时代,国家货币政策以及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承担对于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回顾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部分国家一直维持低利率基准,这是由于银行业对于宏观环境估计出现偏差,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放宽了信贷业务的条件,对于信贷业务客户的还款能力衡量不规范,进而导致向不具有还款能力的客户发放贷款,若总贷款金额的巨大,贷款风险和坏账风险积攒,及易引发金融危机。

通过对过去金融危机的案例研究,许多学者发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息息相关。在当前金融领域研究中,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受到了学者的重视。在学术界,信贷传导理论更多关注的是信贷提供的数量多少,对于信贷供给的质量关注度不高。但传统的信贷传导理论在当代背景下来看,存在一定误区,信贷数量、质量共同决定了银行的经营利润水平和风险承担状况。

二、商业银行需承担金融风险的类型分析

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影响下做出相应策略和业务组合后需要承担的相应后续表现或者结果。识别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金融风险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本研究将相关风险梳理如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也被称为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主观不愿或客观上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从而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若信用风险不可控,或者银行没能及时识别相应风险并采取措施,不仅银行经营会遇到冲击,甚至还会引起金融风险,因信用风险具有累积性,过多的信用风险累计至突破临界点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故银行在具体业务办理上要注重对信用风险的识别,注重控制信用风险,并优化贷款质量。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外部供求关系不平衡,市场价格负增长或经济波动较大时,市值下降的风险,其中市场价格的变动涵盖利率、汇率、股票等。在判定市场风险时,存在一个误区,持有时间与市场风险并不构成必要关系,在持有期间,商业银行可以择机选择变现时间节点,以规避未来不确定性市场波动,但也有可能判断失误,选择了低谷期进行变现,因而市场风险一般出现在变现期。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顾名思义,是指由于人工失误、机器故障、内部工作流程或外部不可控因素等问题导致的意外发生的风险。操作风险与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息息相关。操作风险日益受到银行业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银行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互联网操作上的失误传导性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可能带来的危害更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金融机构,如巴林银行因操作性风险倒闭的案例,时刻在提醒我们操作风险的控制是不容忽视的。

(四)流动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以充足资金履行清偿能力,或者在一定成本范围内不能获取充足资金兑现债权,支付债务的风险,在不可控情况下,流动性风险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甚至破产。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这里的法律风险主要指的是广义上的法律风险。于内部而言,是由于内部决策、经营策略或具体操作流程违法违规而引发的造成损失的风险。银行的各项业务、经营范围和种类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尤其是银行在进行新业务开拓时,当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利界定模糊时,极容易受到法律风险的危害。于外部而言,与商业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会导致商业银行再具体经营过程中掉入法律漏洞,或者相关法律的修订实施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调整。

(六)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或员工其他行为、外部事件导致顾客、利益相关者对商业银行名声产生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风险与上文提到的其他金融风险不同,其不可预测性强,且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不良负面消息不论属实与否,都可能会因为口口相传导致客户规模缩减,盈利降低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声誉商业银行从成立初期至今积累的重要资源,是保持良好客户基础和外部投资关系的基石,敏捷的声誉风险管理对于增强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宽松的经济环境意味着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刺激投资及生产。在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体系需承担更多风险,更为脆弱。从国内外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承担与宏观经济条件有着内在作用机制。当GDP增长较快时,新增贷款风险率也会随之升高。其原因是经济增长快速使银行对外部环境估计过于乐观,风险管控制度更加宽松,从而增加了信贷业务规模,坏账风险提升。我国学者对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的银行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也对上述结论表示了支持性验证,宏观经济环境通过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影响。

(二)银行业内部竞争市场

各商业银行内部竞争状况,一方面会影响整个行业内部的结构占比、利益分配以及整体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还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4年年底,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近5000家,在三年时间内增加了近400家,我国最大的五家银行资产负债占比,从49%下降至40%。竞争市场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互联网业态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波特五力模型,行业内已有的竞争者、潜在竞争者及其他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内部竞争规模和程度。商业银行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化及信贷業务的扩展会使得银行为提高经营效益,扩大市场份额而降低了对应的信贷标准,在此背景下,难免会有银行出现经营不善甚至困难,还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三)银行特殊属性和特征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除外部因素外,还会受到银行内资产、负债水平等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银行资本水平。资本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能够有效进行风险承担的因素之一。资本充足率(CAR)是衡量一个银行的资本与加权风险的比例,CAR反映了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水平不均的情况下,能应对损失的程度。CAR越高,说明该商业银行能抵御货币政策冲击的能力越强。

其次,银行规模大小。银行具体内部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受银行规模大小影响而不同,规模较大的银行在资金储备和风险管理经营方面都优于小规模银行,其银行信贷投放的风险承担能力较强,风险承担行为也更为积极。

最后,银行的盈利水平。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面临的风险水平也较低。一是其流动资产比例较好。二是经营管理思路和模式先进,风险转嫁的动机较弱,相反,盈利为负的商业银行,为了改善盈利水平,更倾向于承担更高的金融风险,采取冒进的金融防控策略。

四、政策建议

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金融行业规范有序,需要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的框架内,积极进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在政策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与先进制度接轨,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以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一)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框架内

我国长期以来的宏观调控主要依靠的是货币政策,通过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整,可以根据市场不同信号,刺激经济增长,并将通货膨胀纳入可控范围内,但当今时代具有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影子银行扩张、资金空转等,这些问题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宏观审慎政策不仅是我国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框架改革的关键要素,也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银行已明确提出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积极在动荡外部环境下,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在宏观审慎政策下的传导。国外有学者也提出,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相互交叉,宏观审慎政策若要切实发挥作用,需要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据此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革新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体制

回顾次贷危机的爆发背景和历史,我国银行业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已十分明确,即对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以提高对各类风险的抵抗能力。在制定货币政策前,要提前将银行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货币政策运行环境、等动态預测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快速拉动经济的发展,但风险是相辅相成的,随着信贷过度扩展、投资不稳健、资产估值不准确等问题,银行系统性风险催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埋下了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在货币政策制定时,参考的数据需具有透明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此数据基础上制定的相关政策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发挥资本充足率监管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例,这是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关键一环。目前一些商业银行资本杠杆较大,指导经营的思维崇尚速度和冒险,但配套的风险监管体系和水平不足,故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对银行资本的监控力度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需要随着货币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资本要求与风险管控能力的匹配十分必要。发挥监管主体在其中的监督检查作用,并将资本管理过程与国际接轨,不放松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方能提高商业银行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同时,引入科学的资本补充应急制度,有效从外部获取需要的资源,降低相应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古昕.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天津:南开大学,2014.

[2]宋扬.货币政策介入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金成晓,李梦嘉.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渠道对金融周期影响时变机制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

[4]王天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研究——基于利率渠道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3):63-69.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货币政策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