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效果的实现

2022-03-30 23:13张云芳
文理导航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育探究

张云芳

【摘  要】近年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把美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而如今在国家和学校高度重视艺术素养的前提下,初中美术即将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美育的实现效果并不好,所以教师如何提升中学生“美育”迫在眉睫。故此,本文对探索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效果的实现做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探究;初中美术;“美育”;效果实现

一、美育的来源及定义

1793年,德国的席勒以书信体写成的《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他将古希腊社会和欧洲近代社会进行了对比,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諧发展的人。席勒的美育突破了当时的狭隘的美育,把美育提高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来,对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审美教育书简》也在后来被人们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此作为了审美教育的开端。美育别名美感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一般认为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学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现如今我们的美育就是广义上的,它的特点就是实质性的教育,强调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课时少,知识面广

应试教育下,艺术类科目音乐、美术设置的课程十分有限,但是现如今面临升学压力,这样的形式不可避免。而如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讲授涉及面很广的初中美术知识,成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面临课程少、知识面广阔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美育效果的提升,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感知能力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学校对教学的管理有待加强

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对初中美术课程不够重视,所以美术课经常有挪作他用的情况存在。这就提醒学校要建立起较强的管理制度,避免课程安排不足和挪作他用的情况,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三、美育对初中生的意义

蒲鲁东说过艺术的目的在于解释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隐性思想,从而使人类能够更加清晰地进行我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就能够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反思不断进行自我优化,进而获得多元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艺术对人的作用。

落实到美术上来说,就是美育就是对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升华。美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的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活动来感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性的循环,也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不仅如此,美育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四、促进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效果实现的策略

(一)借助写实纪录片,促进美育效果提升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往往表现出对新奇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借助视频吸引,促进课堂美育效果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图案之美》的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片段,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其中的艺术美和社会美,并在结束的时候谈一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观看完毕,学生都踊跃发言。这样教师就很好地借助了写实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美和人文美,加强学生对美的看法和感知,实现情感的升华,达到美育的效果提升。

(二)借助信息技术,增加对美的理解

在社会快速进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初中生对画面感教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其他教学方式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的课堂上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述《中国花鸟画》的时候就可以借助PPT的形式,播放不同时期的花鸟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图片感受什么是花鸟画,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问题,看完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定义花鸟画呢?有的学生说,“画花和鸟的”,有的同学说,“表现自然的”,这时候学生借助画面对于花鸟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出来帮助学生总结一下花鸟画的定义,然后带领学生仔细观摩《墨竹图》,让他们来说一说,自己觉得这幅画哪里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的学生说,“它的笔墨苍劲,能感觉垂竹的气势”,有的学生说,“它用淡墨把竹子的新叶描绘得十分清晰”。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出来总结一下,说“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墨竹图,垂竹一支,出枝弯曲,枝叶多用浓墨,新枝多用淡墨,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笔势,讲求突出气势,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运用信息技术的形式,运用生动的图像,帮助学生增加了对美的理解。

(三)创设生活情境,近距离提升审美

赫伯特·斯宾塞就曾经强调过优化、雕塑、音乐等艺术以及大自然的风景之美,对人类思想品德的优化,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美术课堂美育的过程中,可以多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我们在《花的变化》中,在讲述课本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先感受一下花,运用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花之美,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花美丽吗?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哪里美丽呢?”有的学生说,“当然美丽啊,迎春花的花朵虽然小小的,但是它开得灿烂绚丽,让我们感受到生机勃勃,感觉到希望”,还有的学生说,“还有桃花,它的花朵是圆圆的,粉红色的,花骨朵都十分好看”。这样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提升了审美,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美丽。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刚刚的观察,我们回到教室来画一画你喜欢的花,注意画的时候加上花的夸张变化,丰富变化,构成变化和绘画的六种技巧,比如简化,夸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出去走一走,让他们近距离感受花卉的美丽,接触实际生活情境,达到了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四)借助音乐魅力,促进美育效果提升

我们知道美术和音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美术和音乐的相互融和,可以改变美术课堂的沉闷气息,提升学生的课堂活力;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感知力,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例如,教师在《耕牛·战马》这课讲述时就可以让学生边听二胡曲《战马奔腾》,边欣赏教师的课件中战马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结合听到的音乐和图片中的战马,来讲一讲画家是如何表现战马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课堂上,音乐一开始,教师就发现很多之前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开始观摩起来。一段时间后,有的同学说:“在《五马图》中画家运用白描的手法,把马的骨骼感和肌肉感画得非常真实。”有的同学说:“结合音乐的奔腾的战马,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刻画的战马的皮毛和须眉十分生动形象,运用了虚实交替的线条,让我们感觉到了战马的战斗力肯定是十分强劲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学生总结一下这一课《五马图》中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约风格的。教师通过这样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美育效果的提升。

(五)借助传统文化,帮助感知社会美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带领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体会社会美。而青少年又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装点生活》这一课时,就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之中。由于是上一课《图案之美》的延续,所以教师就可以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作为接入点。教师就可以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可以想到春节之中我们是如何装点生活的吗?大家来一起展开说一说。”这时候课堂开始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我家会贴窗花,挂中国结。”……这时候教师就很好地将传统文化和课本结合了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社会美。然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下他们所说的事物上边的图案美,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和图案美的认知,加强教师课堂上学生美育效果的提升。教师运用将传统文化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手段,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社会美,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科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兴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写的《学会生存》中指出,学生对美的创造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在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美的欣赏,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美的体验。而评价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创造美,欣赏美。这一内容就强调了在教育过程当中,对学生开展权威性评价的重要性。因此,美术教师应在日常的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美育效果实现由认识美到创造美的转变。

例如,教师在《人类的朋友》中,讲述完课本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画一画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当时笔者在课堂上观看学生绘画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学生都创造了十分新奇的画作,比如有一个学生,他的画面是由树枝构成的背景加上地球,超大的江豚在画面的正中央,一个小女孩在江豚的身上,画面色彩运用十分大胆,运用了大片的红色、藍色和黄色,色彩冲击感非常强。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临摹,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表扬了她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美。而如何实现初中美术的教学美,教师就可以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音乐、信息技术、生活情境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帮助学生创设适宜的美术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感知美、创造美,与高尚人物的情感得到共鸣,进而发现自身的缺陷,反省自身,规范和纠正自身行为。这样创新性的初中美育课堂,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萍.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微[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35-36.

[2]张正娥.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理论探究[J].新课程,2021(37):95.

[3]唐振燕.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26):61-62.

[4]吴赢柟.充分利用初中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J].吉林教育,2021(25):21.

[5]郭锦昌.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1(03):112.

[6]顾叶.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1(01):31-32.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美育探究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教师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