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
就现阶段而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其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信息社会,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涌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人们如果想要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科学的脚步,就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原理和技巧,要更加重视基础类教育,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并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降低了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将日常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努力打造生活化的授课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探索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使得很多学生难以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更大的探究兴趣。教师僵硬化、模式化的授课方式让课堂学习氛围显得更加沉闷、枯燥,这并不符合素养教育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求知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这样可以让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灵活生动,且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传统课堂的印象,强化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由此可见,开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改善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降低教材知识难度
教师将日常生活元素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能够有效降低学科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部分信息技术知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他们很难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掌握这些内容,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此产生了畏惧心理或者厌恶心理,因而降低了学习的质量。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教师把难点知识带入到生活中,用现实案例或问题情境让同学们更轻松的理解相关知识原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拉近了小学生与信息技术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兴趣度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有着较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中让学生自行探索时,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但当讲解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快速下滑。原因是知识本身的抽象性较强,很多知识都难以具象化展示出来,班级同学的年龄不大,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能力也較差,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从而打击了自身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法落后
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多是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概念和知识点,学生只要紧随教师的思路,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多是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三、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一大目的是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让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上文中已有所提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重点不局限于学生对计算机的构造和使用的了解,更要基本实现信息的综合应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为了达到对计算机构造和使用方法的基本了解和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目标,重点是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突出的是“用”。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目标可以从此入手,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重点是学生生活中直接能接触到的知识,以及在课堂之外能够直接使用的技能。教师特别要注意,不能为了保证教材知识的普及而脱离实际,这很容易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二)建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要注重将学生新接触到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结合,建立相应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对已学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加速理解和掌握,实现较好的衔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强课堂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思考,联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做好统筹,特别是让学生做到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得益彰,从而让学生能够保持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元素
上文已经提到了信息技术学科较强的实践性,其表现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且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就需要设置具有较强生活性的情境,从而带动小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而对于情境设置的具体细节方面,教师要注重选取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模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角度出发,充分体现生活元素,寻求学生兴趣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将知识放进学生的生活中,营造愉快的学习交流氛围。
(四)课堂练习不脱离生活
学生学习知识目的是进一步理解生活并改造生活,从而让生活更适应人类的发展。前面几点都是从课堂的角度要求贴近生活并具有生活属性,那么对于作业的布置来说,就更不能脱离生活。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属性,教师作业的布置就要体现这一实践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寻求问题解决办法。要注重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动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要把住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信息技术,让知识走出真空,落实到生活中来。
四、小学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利用生活化理念创设情境就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生活化理念充斥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促进新知识学习的目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但这些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变成了抽象的概念。为此,只有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情境或是实例来学习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吃透”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Word的知识时,可以先介绍Word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之后引入创设生活化情境:校园是学生停留较长的场所之一,但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同,校园中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根据班级同学人数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汇报结果。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校园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利用Word为其设計广告语或是宣传标语,并以评比的方式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内容更加优秀。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对Word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运用生活化理念教学
以往学生自己通过影视剧、游戏所了解到的内容多属于软件应用范畴,而小学阶段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则更为基础。这部分知识更加抽象、枯燥,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其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中,并根据知识自身的特点,为其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让其经过认真思考后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答,在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举例来说,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电子邮件”相关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申请邮箱账号,再进入QQ邮箱内,详细介绍功能及操作方法。课后还应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写一封邮件,邮件的内容自定义,但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邮件内容、规范程度选择是否给予回复。对于第一次发送邮件的学生来说,会对其这一任务感到新奇,并在回家后认真编写邮件。
(三)优化课堂内容筛选知识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愈加密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让其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会根据教材来授课,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材知识脱离实际发展。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发展速度快,而教材版本每隔几年才会更换一次,导致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学生已经被社会淘汰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在讲解复杂难懂但生活中很少用到的知识时容易打击到自信心,不利于课堂效率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内容,并重视知识点的筛选。在筛选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班级同学家里的家境都很不错,电脑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就可以将“开机”“搜索引擎”等较为简单的知识点过滤掉。转而详细讲解难易程度适宜的知识点,这样更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引导。
(四)教学评价趋于生活化
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方法对学生展开评价。但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形式上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遵循生活化原则,摒弃传统书面测试、分数制等评价方法,适当增加学科评价的灵活性和弹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更加充分的挖掘。例如,在评价学生对“画图”工具的应用情况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其进行实际操作,如利用软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或是风景,并对其进行上色和加工。这一过程中教师则要在教室中来回走动,观察学生对画图工具栏的了解,并根据其实际操作情况来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评估。学生在完成绘制、上色等步骤后,要将作品标注好名字发送给教师。教师则要在课后认真审阅班级同学的作品,并结合其课堂学习态度、操作水准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模式需注意的事项
(一)选择合理的生活化场景
教师在创建生活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场景的选择,不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选取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而是要选用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从而获得更切合实际的体验,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为了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就选择截取影视剧作品中的片段,并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利用视频创建与教材相关的学习情境,这样虽然可以激发小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但是,视频的内容却与学生日常的生活相差甚远,难以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降低了生活化教学的效用。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时,为了更顺利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先改变自身的授课理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正确思想,将课程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指导,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亲自操作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应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为了更好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授课模式,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改变传统的师生相处模式,转变小学生对老师的刻板印象,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使其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真实想法,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需求,从而创设出更符合学生心理期待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并借此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有效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结语
总的来说,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并运用生活化理念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