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也需要断舍离

2022-03-30 21:58:30刘律廷
妇女生活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宝育儿玩具

刘律廷

主持人语:

《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太多的选择、太多的刺激,同样会让孩子“目盲”“耳聋”;过度的亲子依恋,也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因此,养育孩子最好在物质上精简,少做无谓的折腾,有节制地付出。

多孩家庭简朴育儿效果更佳

(陈先生,30岁,新媒体从业人员)

我和妻子养育了三个孩子,如今大宝8岁、二宝4岁、三宝才1岁多。经历了从养育一个孩子到养育三个孩子的锻炼,我总结出一套“一切从简”的育儿法则:简化环境降低物欲,建立健康简单的生活节奏,帮助孩子过滤掉成人世界的各种“噪声”。

大宝4岁前,我父母在我家帮忙,4个大人照顾1个孩子。当时我望女成凤,认为活动越多越能帮助孩子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同时给女儿报过5个兴趣班。日常安排的活动也很丰富,比如购物、逛公园、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

因为活动多,尽管有老人帮忙,我和爱人还是觉得很累,钱也不够花——早教费用、活动用度、购买图书玩具和衣物等都开销不菲。

被精心照顾的大宝特别黏人,经常生病,到了两岁还未断奶。上幼儿园后,她对幼儿园生活不适应,早上不愿去,总是哭闹。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她又常因练琴的事跟她妈妈闹别扭……

二宝出生后,我父母因故回了老家,我爱人辞职后专心育儿。因为财力、精力、时间都变得有限,我们的消费习惯随之改变:只购买简单的玩具,比如扑克牌、沙包、橡皮筋等;不买昂贵的所谓精品图书,而是给孩子朗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经典作品,鼓励他们放飞想象力,自己制作绘本;我爱人按照菜单做饭,既减少了每天考虑做什么的麻烦,又保证了营养。

后来随着三宝出生,我们进一步简化了育儿环节,有意断掉了过度的亲子依恋。二宝、三宝都是10个月断奶,然后与我们分房睡,两岁送托班,作息习惯与运动习惯都很好,健康状况明显比大宝当年要好很多。看到弟弟妹妹都自己睡,大宝也主动要求自己睡。

初为人母时,我爱人喜欢引导孩子如何玩,陪孩子玩就变成了耗时耗力的一项工作。后来我们做了改变,先制定了“不玩电子产品,不能以大欺小”的规则,然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玩。一旦发生了矛盾,由他们自己处理。三个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心都由此得到培养,在家里就能高质量地玩耍。若是小妹妹哭闹,哥哥姐姐会主动安抚,我们自然轻松不少。

在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大宝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健康,从一个经常哭闹的娇小姐,变成了阳光自信的幼儿园中班班长。这让我认识到,如果父母在感情上总是对孩子不舍、难离,那么孩子就少了很多独自探索的机会;反之,家长敢于断舍离,孩子更容易获得成长。

我还说服自己降低了过高的育儿期待,相应地也简化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孩子因此有了更多能够自己掌控的时间,也就有了更多自己探索甚至发呆的机会。

在报兴趣班方面,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热爱的一个,每周上课不超过两次,但自主练习必须三次以上。大宝选择了舞蹈。因为舞蹈是她最喜欢的,所以不用我们催促她就愿意去学去练,再不像以前练琴那样常跟妈妈怄气。如今,大宝不但脾气变得温和了,身体也越来越强壮。

经验告诉我,物质生活过于丰富、生活环境太杂乱、家长关心过度,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反之,生活简朴一些,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绪也更稳定,更容易从生活中获得快乐。

母爱的本质是分离

(孙女士,27岁,财务人员)

去年9月底,我们搬了新家,房子大了,房间多了,6岁的女儿提出要自己睡,我一下子很不适应——以前她一直跟我们睡一个房间,突然自己睡,晚上要是害怕怎么办?但女儿坚持,我只好心情忐忑地同意了。

女儿第一次自己睡,我仍像往常一样给她读睡前故事《罗朗一个人》。

故事是这样的:小兔子罗朗在家里感觉闷,要求出门玩,妈妈担心外面危险,要求他不能跨过院子的栅栏。但罗朗越界了一点点,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他想走得更远一些,妈妈又要求他不要越过远处的一棵栗子树。罗朗又越界一点点,仍然没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他还看到了更美的风景……就这样,因为对远方充满好奇与憧憬,罗朗带着妈妈的提醒与告诫一步步朝前探索。

这个故事女儿百听不厌,我也从中受到启迪:孩子跨向外部世界的每一步,父母都免不了擔心。但孩子要成长,就必须不断地迈步向前,家长必须在保护和放手之间做出取舍。我真佩服故事里的兔妈妈,暗藏着担心,压制着保护欲,对孩子一点点放手。

没过多久,一件事再次让我意识到:女儿尽管年龄还小,但有思想,有情绪,是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应有的尊重;她渐渐长大的过程,也是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远离我的过程。

那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几个平时聊得来的家长得知我搬了新家,提出去我家参观。我爽快同意。接上孩子,我们5个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了我家。路上女儿一切如常,但到了家里,她却在客厅用绳子圈起一片地方,说是孩子的领地,不准大人进入。

几位家长参观完我的新居,就坐在餐厅看几个孩子玩。一位家长由衷地夸我女儿“好独立”。

送走客人,女儿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妈妈,以后你再邀请我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咱家,要先征得我的同意。有的小朋友我不喜欢,你只能邀请我喜欢的小朋友。”我很意外:“今天哪个小朋友你不喜欢?”女儿说:“我不告诉你。”我接受了她的建议,又追问:“妈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变呢?”她说:“我们玩的时候你们不要在一旁看。你们玩你们的,我们玩我们的。”

尽管我知道没有一个孩子会一直待在摇篮和温室里,但6岁多的女儿如此强烈地要我“远离”她,还是让我有些失落,有些不能接受。

晚上女儿又让我读绘本《罗朗一个人》。小兔子走得越远,见得越多,思考越成熟。故事到了尾声,罗朗从一个玩玩具的小孩变成了能独自远行的少年。他离开了父母,但并不孤单,因为一位兔子姑娘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成为陪伴他继续下一段旅程的主角。

一帧配图下面有这样一段话:派对五光十色,兔妈妈站在光影外的一角,成了孩子生活的“局外人”。我想,随着女儿的成长,我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像兔妈妈一样的“局外人”。因此,为了减少将来不必要的烦恼,也为了女儿的成长,从现在开始,我就应勇敢而果断地在亲子关系上进行断舍离。

要有意识地给育儿工程做减法

(孙教授,儿童教育专家)

物质太丰富,资讯、选择、变化太多,会导致孩子专注力下降。家长多多益善的思维模式和事事参与的育儿方式,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所以,家长有必要经常提醒自己,养孩子就是一场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断舍离,同时要有意识地给育儿工程做减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减少儿童用品的购买和积存,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开发旧玩具的新玩法。家里东西太多,尤其是孩子的个人物品太多,而且摆放无序,会严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过多的电动玩具,会抑制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影响孩子动手能力的增强。家长应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开发旧玩具的新玩法,而不是不断地购买新玩具。其实,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生活中处处有玩具:锅碗瓢盆就是军乐队;蔬菜瓜果可以组成骑士团;米、面、豆等可用来作画;桌椅板凳更是可以让孩子穿行、跨越的“高山峡谷”。孩子玩玩具时,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全方位研究玩具的各种玩法,充分发挥想象力把玩具当作与其本身截然不同的物品,由此让孩子得到更大满足。

减少对孩子不必要的帮助。不少家长会情不自禁地帮孩子穿衣喂饭,甚至替孩子回答各种问题,这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性。我们不妨试试“拆分法”,把一件事分成几个步骤,鼓励孩子从只做第一步开始,渐渐增加步骤,直到孩子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整件事。比如孩子学穿衣服,第一步是把一条胳膊伸进一个袖筒里,最后一步是把扣子扣好。孩子满周岁之后,我们就应该训练他做第一步。再比如,有人问孩子几岁了,孩子的反应可以拆分为:礼貌地看着对方——回答问题——微笑着等候大人的下一个问题。只要家长刻意训练,第一步是每一个满周岁的孩子都能做到的。即使孩子尚不会说话,我们也要训练他用手指来比画,而不是替他回答。

在孩子学步阶段,有的家长因为担心出危险,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放手。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提前把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危险的物品挪开,放手让孩子练习。一旦孩子走稳了,大人就不必在孩子可能摔倒的时候去搀扶。应允许孩子有小磕小碰,这样他才会有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上幼儿园后,建议家长在孩子玩耍时做自己的事情,不要总是送吃送喝打扰孩子。家长懂得控制自己的表达欲、遏制自己的参与欲,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减少知识灌输。知识灌输过多,是当下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早教孩子过多的知识,却忽视了对孩子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有其规律性,学龄前是培养孩子各种能力(比如肢体协调能力等)与品质(比如生活有规律、懂规矩等)的最佳阶段,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好时机,知识学习应到学龄后进行。因此,我们提倡教育不超前,期望不过高,有所为有所不为。家长的“为”与“不为”,都要从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出发。

减少选择的机会,降低物质享受的标准,帮助孩子简朴地、专注地、有深度地成长。案例一中的陈先生有三个孩子,却不觉得养育孩子是很大的负担,为什么呢?因为他和妻子看到了简朴育儿的好处并积极实施。所谓的简朴育儿,说白了就是给孩子提供清静的环境,给孩子闲暇与自由,呵护孩子的个性和心灵发展,让孩子享受不忙亂不复杂的童年。

建立起简单、清晰、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每天的生活安排,从起床、刷牙、一日三餐、学习、玩耍到睡觉,都尽可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张弛有度。孩子喜欢按惯例行事,年龄越小,越能从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获得安全感。久而久之,惯例就会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凡事依规不逾矩,生活有章法,处事克制,专注平和,身心健康。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大宝育儿玩具
偷偷摸摸育儿
英语文摘(2020年12期)2020-02-06 08:55:38
鳄鱼大宝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育儿神器
育儿Q&A
cookie world(2010年9期)2010-10-26 07:41:42
育儿Q&A
cookie world(2010年10期)2010-10-24 05:56:20
大宝小神探
琴童(2006年7期)2006-07-18 09:39:58
大宝小神探
琴童(2006年6期)2006-06-06 0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