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一、研究背景
(一)“双核”视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20年教育部将立德树人融入考试评价的全过程,首次提出核心价值包括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三个一级指标,以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等十个二级指标。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实施,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与教育模式的新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
“树标立本,优势发展”,单元教学标准的建设是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教学的纲领,学校以单元教学标准的研究引领课堂教学,助力教师成长,学校开展系列单元教学标准建设的研究和探索。2021年度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立项名单中,学校《“双核”培养视域下普通高中单元教学标准实践研究》项目在列,该研究将“立德树人”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置于“双核”视域下的育人实践中去观照,建设各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培养体系,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深度学习策略,将单元教学标准设计立足课堂教学,实现单元教学标准与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模式、单元学习评价一体化和谐共生,实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两翼驱动优质发展。
(二)单元标准
在倡导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课堂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传统的单课时教学很难满足“双核”培养目标,单元教学能够将知识结构化,通过大的单元或者主题,让学生见到整体、形成观念、发展素养、形成价值观,符合价值观与必备素养落实的人才培养需求。
单元教学标准是将单元主题下的“一核四层四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进行统整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教与学和评价对应教学目标,很好地适应新教材实践活动跨章节持续开展的课时限制,能从较长的一段时间全面呈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观察和培养学生“双核”的发展过程。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经过前期准备阶段、课题申报、开展阶段,已初具成效。
初步拟于2022年、2023年完善单元教学设计标准建设中对“高中单元主题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内容分析”的研究,积极推进高中各学科“双核”培养视域下单元教学资源开发、单元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开发、单元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开发学校“双核”培养视域下普通高中单元教学指导标准,完成高中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备课记录、单元教学学案设计、单元教学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课堂评价、单元教学命题评价标准的建设,开展数据积累和分析工作,召开研究成果中期论证会。运用单元教学设计标准、单元教学指导标准开展生动的教学实践,建设单元教学管理标准,形成一大批精品课程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展示和推广,教师团队得到迅速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育人成果逐步显现。
三、研究内容
(一)单元教学目标建设研究
以生物学科高中新教材生物必修——“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目标对比为例。
1.素养本位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生命观念:学生通过对物质运输的实例的学习,能够以结构与功能观解释细胞运输物质的基本方式,分析和解释特定情境中的物质运输的现象。
科学思维:学生能正确运用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知识解释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特点,对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构建数学模型。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并能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做出科学的描述和记录。
社会责任:学生能够运用物质运输的原理解决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如“烧苗”“食品腌制”“高血压”“囊性纤维化”“阿米巴痢疾”等。
2.“双核”视域下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标准。
必备知识: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异同;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胞吞、胞吐的特点和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结构基础。
关键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解读图表的能力、探究合作的能力。
生命观念:形成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结合细胞膜的流动性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等,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体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施方案、观察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盐碱地的治理、依据渗透作用原理进行反渗透型海水淡化、降压药的作用机理等,让学生形成学好知识才能指导生产实践、改善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核心价值:利用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治愈了全世界2亿多疟疾患者的事例,指引学生理解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单元教学设计标准建设
第一阶段:选取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课程标准校本化改革;第二阶段:规划整合新教材——积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阶段:开展评价研究——按照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目标达成水平开展评价研究,实现学习评价与学习目标一致;第四阶段:开展课型研究——从单课时到单元课时,呈现出知识能力的递进培养和思维的进阶发展,观察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上述的路径设计,初步形成“三六三”教学模式,即三目标、六环节、三课型。通过落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双核”实现价值引领,体现素养本位。
1.自学研修,合作交流,促学生基础夯实。
基础课型包含“自学研修”和“合作交流”。例如在生物学科的基础课型设计中,教师在课前通过单元情景提出问题: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否相同?物质进出细胞通过膜上的哪些结构?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学案开始本单元的自理自学,进行“自学研修”,并完成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实现“合作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概括物质进出细胞与细胞膜结构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
2.范例导学,探究实践,助学生能力提升。
能力课型包含了“范例导学”和“探究实践”。例如在数学学科的能力课型设计中,教师提供一道例题,进行示范性“范例导学”,而后又创新性地将一道例题进行了多种变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或三角函数式,求它另外三角函数值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培养。
3.拓展创新,概括总结,保学生“双核”落实。
“双核”课型包含了“拓展创新”和“学科育人”。例如在政治学科的“双核”课型设计中,教师立足于央企的责任担当进行“拓展创新”,准备了丰富详实的典型案例,从吹沙造岛彰显中国力量到国家電网把电送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弘扬主旋律。
(三)建设“双核”培养视域下的普通高中单元教学指导标准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统一教学工作,我们认为还应当提供一套围绕备课、教研、上课、作业设计、考试评价,可供规范教学设计的单元教学指导标准,包括: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标准、单元教学备课记录标准、单元教学学案设计标准、单元教学课时教案设计标准、单元教学课堂评价标准、单元教学命题评价标准,规范和指导学科单元教学标准的整体研究,助力教师单元教学由备课走向课堂教学,将单元教学推进到课堂教学实践。
(四)建设“双核”培养视域下的普通高中单元教学管理标准
为了更好地实现“双核”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校行政文件和教研工作形成合力,帮助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改进,学校颁布相应文件,明确提出如何做好单元整体设计,并在日常教学实践和各类评比考核中应用落实优化。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