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种植与管理技术研究

2022-03-30 21:05任然
种子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苜蓿管理技术种植

任然

摘    要:苜蓿是优质饲草饲料之一,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发展前景较好。苜蓿种植必须了解其生长习性和先进的种植手段,加强日常管理。文章主要就苜蓿种植与管理技术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苜蓿;种植;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03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41       文献标志码:B

从习性上分析,苜蓿喜温暖以及半湿润的环境,抗旱、耐盐碱,具有相对较强的改善土壤的作用。同时,苜蓿中含有大量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被称之为“牧草之王”,有着非常高的产量,草质比较优良。在我国畜牧行业迅猛发展与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苜蓿种植产业化发展获得了诸多成功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讲,苜蓿种植管理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想促进苜蓿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实现苜蓿种植的科学化,从而提升其产量与质量。

1 苜蓿产业发展前景

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动物日常膳食结构发生变化,要求动物摄食量中包含大量蛋白质,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蛋白质饲料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价值[1]。苜蓿产品能够为动物提供大量蛋白质补给,其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而言之,苜蓿产业发展优势会不断扩大,甚至可能替代精饲料,其国内市场前景非常乐观。随着国家战略部署,中西部地区正在退耕还林还草,使牧草饲料面积快速增长。很多农户开始投资苜蓿种植,进而促使苜蓿产业日益深入发展,并逐渐向着产业化方向迈进,苜蓿产业发展态势非常强劲。

2 苜蓿种植技术

2.1 加强品种选择

实际上,苜蓿品种是非常丰富的,且不同品种的品质与适应性等有所不同。相对来说,紫花苜蓿种植数量最多。紫花苜蓿茎叶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特别是叶片中的含量最高[2]。因地域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苜蓿品种都能够种植。农户应科学选择苜蓿品种,考虑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等合理选择。中苜1号与金皇后等品种的适应性比较强,产量也高,不管是青饲还是青贮都很受欢迎。

2.2 土壤选择

苜蓿适应性相对较广,能够在各种土壤中顽强生长。沙质壤土是最适宜苜蓿种植的条件。水分与各种养分供给也直接影响苜蓿发芽与生长情况。苜蓿种植土壤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如果排水条件不足,则牧草根扎得浅,难以充分吸收土壤中的營养,造成生长不足。应增强土壤呼吸作用,确保根瘤菌大量繁殖。土壤pH值需控制到6.5~7.5。冬季温度太低的地区不适合种植苜蓿。苜蓿不适合种植到低洼或容易积水的地方。对于轻度盐碱地来说,只要控制好土壤盐分,采取压盐措施后可以种植苜蓿。苜蓿种植区域应该交通便利,能够大面积排灌,从而方便机械化运输管理。

2.3 整地

苜蓿属于多年生豆科植物,轮作期控制在5~6年比较合理。苜蓿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以及压实等,满足上虚下实的要求,有助于播种之后尽快出苗。苜蓿种植地面应该整平,切忌高低不平,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机械收割或打捆作业的影响[3]。

如果有的地块杂草生长非常旺盛,则需要在播种前喷洒氟乐灵,采用地面喷洒的方式,减轻杂草危害。如果地块中存在多年生、很难轻易杀死的杂草,则需要喷洒百草枯。

一般情况下,苜蓿根系相对发达,扎根很深,这就要求种植前科学整地施肥。可以采用农家肥、过磷酸钙、二铵、尿素相结合的方式施加肥料。

如果地块没有配备喷灌设施,则需要结合割草机调节割草幅度,整地起垄打埂,为田间浇水提供便利条件。一般割草机幅度控制为2.5 m。

2.4 施肥

施肥是苜蓿种植的必要环节。为了增强苜蓿根瘤菌固氮水平,需要施加一定量的有机肥,尤其对于沙土或火山灰土更有必要。一般情况下,黏土或腐殖酸相对较多的土壤中包含大量钾,沙土中钾含量不足。对于大部分土壤来说,只需要在土壤表层施加一定量的磷酸钙与可溶性磷肥即可。

苜蓿生长期间,茎叶往往会消耗一定量的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钾肥,使其增加产量。若是没有耕过的土地改种苜蓿,需要提前施用一定数量的钾肥,保证钾含量充足。氮肥也是苜蓿初期生长的重要肥料,但是施氮量不能过高,避免杂草快速生长。钙肥能够矫正土壤的pH值,若是土壤中的钙量不足则会大大降低牧草质量[4]。镁肥通常被应用到沙土或火山土。苜蓿种植期间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为硼、钼和铜。具体来说,硼需等苜蓿长大之后再施加,从而避免对幼苗的伤害。一般泥炭土或重黏土中的铜含量严重不足,需要提前施加一定量的硫酸铜。钼元素在火山灰中含量相对较少,不能够满足根瘤菌的健康生长,必须施加一定量的钼酸铵。

2.5 种子处理

苜蓿种植不仅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条件与气候条件,而且要合理选择优质高产且抗病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种。如果选择外引苜蓿品种,则需要提前组织开展适应性试验。

通常情况下,苜蓿种子发芽力为3~4年,且种子新鲜度直接关系发芽力高低,两者呈正比关系。新鲜程度越高的种子,在种子硬实率上也相对较高。种植户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新鲜的种子,并进行专业化的硬实处理。具体来说,硬实处理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将种子浸泡到凉水中,然后再浸泡到温水中,反复操作6 h,可大大提高种子硬实率[5];二是对种子进行碾磨处理,最大限度清除种子杂质。

苜蓿播种前,还应对种子进行晾晒,消灭病菌,从根本上提升种子发芽率。新种苜蓿难以生出较多的根瘤,这时需要接种一定数量的根瘤菌,以提高产量。金针虫是苜蓿苗期最容易出现的虫害,严重影响幼苗生长。因此,药剂拌种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选择锌硫磷乳剂等药剂进行处理。

从苜蓿播种密度上分析,合适的播种密度是苜蓿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合适的播种密度对苜蓿高产的促进作用主要反映在苜蓿的株丛结构上。直立且开放的结构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使体型较大的蜂类容易接触到植株花朵;二是便于大量光线透射株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株生长初期环境温度以及土壤温度,对植株倒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三是使株丛内部湿度大大降低,最大限度减少叶渍病害实际发生率,降低苜蓿落花率与落果率;四是有助于苜蓿后期灌溉,从而减少病虫害对苜蓿生长的影响;五是为去除田间杂草提供了便利。

一般情况下,单位面积苜蓿植株产量在特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大而增长,然而当产量达到某一阶段时,产量会上升到峰值。这时,即便密度再高,苜蓿产量也不会增加,反而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播种密度在苜蓿种植管理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苜蓿种植户必须高度重视播种密度,在确保苜蓿种植期间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技术科学以及管理措施规范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播种密度,提升苜蓿产量。

2.6 播种

苜蓿播种时间是比较宽泛的,一年四季都能够播种。相对来说,春播与秋播比较常见。春播时间一般控制在4—5月,该时间段幼苗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必须去除土地上的各类杂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为了保证出苗率,秋播时间不能晚于8月,使入冬前的苜蓿苗株达到5 cm,增强苜蓿抗寒能力。

就播种方式而言,苜蓿条播、撒播运用比较广泛。在条播时,应该将行距控制到15~30 cm,而播带宽控制到3 cm[6]。撒播时,需要注意均匀撒施,然后覆土镇压。如果土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且杂草数量不是很多,撒播是非常合适的。

播种实践过程中,土壤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土地属于沙质土壤,则应扩大播种深度,并开展镇压工作,确保种子充分接触土壤。

3 苜蓿管理技术

3.1 除草

从某种程度上讲,苜蓿草初期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比较容易受到杂草的威胁,该时间段应做好杂草清除工作。在所有杂草中,对苜蓿危害最大的是菟丝子,必须重点防治。

从除草方法上分析,最常见的是人工除草与化学药剂除草。幼苗期中耕除草不仅可以清除杂草,而且能够疏松土壤,使土壤通透性加大,促进幼苗生长。在化学除草药剂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用量的合理性,且用药1个月之内不能放牧或刈割,以避免畜禽中毒。

3.2 灌溉

苜蓿主根相对来说比较发达,能够潜入土壤下层,吸收足够水分,抗旱性能比较强。苜蓿需水量非常大[7]。灌溉是确保苜蓿健康生长发育的必备环节,有助于增加苜蓿刈割次数与产量,改善牧草品质,使其优质高产且产量稳定。尤其在干旱地区,灌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对苜蓿进行适度灌水有助于苜蓿返青快速生长。对于处于幼苗期的苜蓿来说,必须控制好灌溉时间。若是灌水量太大,则会严重影响苜蓿幼苗生长,若泥沙量过大也会使其生长缓慢,而且幼苗时灌溉不应过早。

对于苜蓿割前灌溉来说,需要确保苜蓿收割过程中土壤是紧实的,不能够太过潮湿,从而更好地调制干草。苜蓿植株根系怕水淹,若水分太多则会出现烂根的现象,导致植株大量死亡,不利于苜蓿健康生长。有的苜蓿种植地区因灌溉规模较大,地下水开采非常严重,进而引起沉降漏斗现象,带来水环境问题。基于此,必须合理规划苜蓿灌溉,实现生态种植,确保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3.3 追肥

一般情况下,苜蓿产量很高,但相应的养分消耗量也很大。基于此,不仅要做好苜蓿基肥工作,而且要做好追肥工作。从追肥时间上看,通常控制在春季返青后,也可以在分枝期,在苜蓿现蕾期与刈割后也可以進行追肥。

3.4 查苗补种

苜蓿出苗之后,种植户应检查出苗率。若存在缺苗断垄的情况,则需要在雨后或灌水前及时补种。

3.5 病虫害防治

在苜蓿成长期间,病虫害问题是常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苜蓿生长,使其产量降低。在实践中,种植户应根据病虫害规律,采取合理的预防策略,结合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等方法,科学施用农药。具体来说,苜蓿病虫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5.1 苜蓿叶象甲

苜蓿叶象甲成虫与幼虫都会影响苜蓿生长。幼虫为害更大,往往采食植株顶部叶片以及下部叶片。如果地块虫害非常严重,则苜蓿产量会大大下降。对于苜蓿叶象甲防治,可以引入天敌昆虫,也就是叶象姬蜂。药物防治则可以喷洒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药物[8]。

3.5.2 蚜虫

蚜虫发生率非常高,必须重视提前防治。相对来说,蚜虫天敌比较多,包括寄生虫以及瓢虫等。当蚜虫高发时,可以释放一定量的天敌。如果用药物进行防治,可以适当喷施马拉松乳剂、溴氰菊酯乳剂等,一般喷施1~2次即可。

3.5.3 苜蓿褐斑病

当苜蓿叶片出现病变之后,可能出现褐色圆形小点,有光滑边缘或者细齿状边缘,称之为苜蓿褐斑病。当褐斑病病程发展到后期时,会出现大量浅褐色突起物,直径在1 mm左右。尽管苜蓿感染褐斑病后不会立即死亡,但是生长活力会明显下降。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苜蓿褐斑病发病率高达60%~70%,严重影响产量。在该病防治过程中,要重视苜蓿品种选择,保证所选品种的抗病力较强。混播禾本科牧草,可以起到降低发病率的作用。在冬季,种植户要烧掉已经病残的株体,减少初侵染菌源。病害发生后,种植户可以喷施代森锰以及百菌清等药物,间隔为7 d。

3.5.4 苜蓿黄斑病

苜蓿黄斑病主要发病于苜蓿叶片,叶柄与茎部也会小部分感染。当苜蓿叶片染病之后,初期会出现褪绿小病斑,之后逐渐扩大。同时,叶脉会对病斑扩展造成限制,故病斑一般呈现为扇形或条状,病斑上还存在大量小黑点。

一般情况下,苜蓿染病后产量减少40%~80%。为了减轻病害损失,应在病害高峰期来临前刈割,使下茬草病害减轻。防治该病害,需要采用福美双等药剂拌种。如果病害过于严重,可以用甲基托布津与灭菌威等药物喷施,间隔为7~10 d。

3.6 刈取

3.6.1 时间

苜蓿刈取时间一般控制在开花初期,该时期苜蓿还在继续生长,所含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与粗纤维都比较高。若刈取时间过早,虽然营养价值相对较高,但是产量有限;若刈取时间过迟,则会导致生长迟滞,也会影响产量。北方苜蓿刈取次数通常为3次,第一次刈取时间一般控制在5月中旬,第二次是7—8月,第三次是9月中旬。

刈取还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因苜蓿根部以及茎部要求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供给,刈取后根部环境会遭到破坏,进而使其生长衰退。温度相对较高时,刈取比较容易引发病虫害。温度较低,则容易冬枯。

3.6.2 收割次数与留茬高度

苜蓿属于多年生植物,具有非常强的再生性,一般可以收割3次,但最后1次收割时间不宜太晚,从而确保其养分充足、安全越冬。留茬高度方面,一般收割后保留一定生长期,留茬高度控制在5 cm。

参考文献:

[1]颜家全,魏甲科,齐帅,等.切段长度、种植深度和覆草厚度对矩镰荚苜蓿地下茎扩展能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21,41(5):139-147.

[2]丁成翔.西部旱区紫花苜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1,51(5):28-34,42.

[3]姚凤军.苜蓿种植方法与提高越冬率的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10):69-70.

[4]孟祥君,俞慧云,付萍,等.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J].中国饲料,2021(17):95-99.

[5]李小平,何玉龙,倪兴泽.酒泉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21,40(5):78-79.

[6]吾米提别克·阿里木汗,杨东明.阿勒泰地区苜蓿种植机械化技术要点[J].新疆农机化,2021(4):35.

[7]陈永岗,杨正荣,郭天斗,等.阿鲁科尔沁旗沙地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系形态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52(8):53-58.

[8]杨辉.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21(9):66,68.

猜你喜欢
苜蓿管理技术种植
口齿留香说苜蓿
苜蓿
苜蓿芽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要造就一片草原……